Total Pageviews

Sunday 14 October 2012

微信是腾讯推出的一款手机通信软件

微信是腾讯推出的一款手机通信软件,支持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单聊及群聊,还能根据地理位置找到附近的人。
  
对微信的特征总结如下:
发布我们可以看到,网民可以通过微信在手机上发布各种信息内容,文字、声音、照片、视频等,通过微信,现实生活可以快捷的联入互联网offline 2 online,同时微信们的一对一沟通方式,填补微博一对多传播的沟通空白。
   信息在一对一的沟通模式下,信息的多义性已经被降到最低,相互间的沟通消除了信息的歧义,同一信息不会有多截然不同的解读。但在信息多样性方面,无数个 用户,你跟谁建立微信沟通关系,则有无数的可能,你可以根据好友名单,根据通讯录名单,或者根据二维码寻找陌生人,根据地址寻找陌生人,或者共同的事件来 寻找志同道合的陌生人等等。作一总结的话,这些建立联系的方式都是对信息多义的运用,@曹化藤,一个很普通的用户名,当这用户信息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就具 备了不同的涵义,出现在某人的好友名单里,可能就是聊天对象,出现在商场里,可能是购物者,出现在行业大会上,可能就是同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对同 一信息进行不同的解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设置用户的需求情境,集合相适宜的信息。微信则具有初步利用信息多义性的能力。
  渠道微信沟通方 式是一对一,引入公共账号后,就具备一对多的广播能力。一对多的广播能力有2种情形,一对多和许多个一对一。一对多,微信就具备了广播式传播的特征,单向 传播,博主占主导地位,受众被动接收,博主可以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精准营销。许多个一对一,博主可以与受众一一进行深度交流,有人就此说微信具备 CRM的价值。微信的信息传播渠道只有这两种,就此可以讨论微信作为渠道平台的前景。
  接收微信作为信息接收端,可以让互联网走到线下,作为online 2 offline的出口,这与发布阶段的off line 2 online是不同的,可以自己思考。
  对微信的了解如上,接着讨论微信发展的可能方向及空间。
   发布平台微信作为客户端,有没有可能作为 offline 2 online的软件入口?微信的基础是一对一的沟通功能,相对于微博的一对多沟通功能。一对一重要特点是私密性,微博上能否实现一对一的功能,显然是可以 的,现有的私信是一种,加密 @曹化藤也是一种可能,也就是说,在技术上微博除了一对多以外还可以一对一。在内容发布上,微博同样可以发布音频、视频、影像等多媒体信息,存在的疑问在 于微博如何将这些功能予以组合,实现产品化。在发布功能上,微博客户端是微信的强大对手,除此之外,微信具有一对多的传播功能,而微博一对多广播功能外, 还有关系链传播,关系链传播是广播式传播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其的升级进化形态,传播效率上,两者相差不是一个等级,而且传播效率又是一个发布平台的核心竞 争力之一。微信有的,微博都能具备,微博有的,微信无法提供。微信的基因决定了其无法与微博竞争,如果想占据这个O2O入口,理论上没什么戏。
   信息平台微信能否依赖自己的沟通工具属性获得机会?前面我们说过,一对一的沟通模式下也要解决信息多样化的问题,解决2亿多用户间如何建立联系的问题, 也说明了微信初步具备利用信息多义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利用LBS,是微信的重要一个手段。微信可以通过用户的需求情境来集合信息,给予信息新的解读。 对于用户来说,需求某个地点的餐饮信息,微信就提供附近的餐饮信息优惠券等,帮助陌生人间建立联系。另一种方式是,对于餐馆、商场、影院等来说,附近的用 户都是可能的消费者,不同的行业,同样的用户信息就有各自的解读,就有各自的商业价值。
  地点是用户需求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成了信 息多义组织的一个重要载体,LBS商业价值的源头在此。微信可以应用LBS来组织信息,那么微信的竞争对手当然也同样可以利用LBS,现在微信先行一步, 将LBS与微信结合在一起,用微信扩展LBS的应用,用LBS的属性增强微信的工具属性,两者相互促进,微信能否就此构建竞争壁垒,对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的 阻击?同时用户需求情境还包括很多方面,时间,名人资源,特定行为等,比如明星的粉丝群体,有共同的需求,可以就此提供相应的信息,有购房行为的,会有一 些共同的信息需求等等。所以信息的多义不只是LBS,微信除了融合LBS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情境提供更个性化的应用,由此组建一个纵深的综合型竞争 壁垒。
  微信在前,微博在后,两者不同的传播渠道,决定了他们解决信息多样性和多义的效率的本质差别,移动互联网为产品提供广阔的舞台, 但没有有效的解决信息的多样和多义的手段,只能望洋兴叹。当微博或者基于微博的客户端介入移动互联网时,关系链传播渠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解决了信息的多 样性和多义,当他们比微信更好的根据用户需求情境来集合信息,更能个性化和效率的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微信的竞争力在哪呢,辛苦搭建的竞争壁垒能起多大的 作用,2亿用户会是安全的护城河吗?
  渠道平台微信一对多的广播功能让很多人兴奋,精准营销的到来,由于其是广播式传播,博主拥有足够的 主动权,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发布的内容,范围,手段等进行控制,达到理论上的精准营销,但广播式传播是单向传播,用户是被动接收信息,所以无论数据分析做 的多么完美,其信息传播都将是对用户的骚扰,是对用户主动权的消弭,这是对社会化媒体阶段的倒退,同时数据分析只能部分解决信息多样化和多义,以前的博客 讨论过,这里不赘述。当然微信的一对一沟通是双向的,对广播式单向传播会有一定的消解,但这无法改变本身性质。在社会化媒体关系链传播的大背景下,广播式 传播前景有限,微信作为渠道平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信息处理平台最后一个问题,微信能否成为online 2 offline的软件出口?我想这取决于微信在对LBS等信息多义运用上的竞争优势,微信与更多的行业结合,跟更多的需求情境结合,有足够多的信息供用户 选择与运用,作为出口之一应该还是有可能的。或者微信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能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高效的整理、加工、保存、处理等功能,将微信作为用 户的信息中转站,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信息处理工具。但是微博…… 微博是微信的梦魇
  微信要获得发展空间,就要解决将正确的信息传播到需 要的人手上,那就面临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正确的信息,也就是如何解决信息的多样性,同时还要筛选出需要的人,将信息与人相匹配,解决信息的多义,但 不幸的是,看不出微信解决多样性和多义的效率,一对一,一对多广播都无法有效的解决,而钥匙在关系链传播上,微博与微信基因上的差异,靠后天的运营是无法 弥补的,犹如雅虎之于谷歌,微信是个鸡肋产品。
  公式具有理论上的完备性,根据公式来分析微信,同样具有逻辑的完备性,发布平台、信息平台、渠道平台、接收平台囊括了微信发展的各种可能,虽然具体产品的命运掌握在操盘者及竞争者手中,但这一产品型态的发展趋势逃不出上述的分析范畴。
   对微信的理解困难在于其参照物微博的畸形发展,仍在纠结于社交与渠道的关系,参看《问诊微博》。当用微博这个哈哈镜去照微信或其他产品时,是猪八戒照镜 子。本文所说的微博,也不是现实中的新浪微博。我们只有老老实实的进行理论推演,不跟着具体产品创新改变分析结果,看清背后的逻辑线索,还原产品的真面 目。
微信作为微博的功能互补,在微博进化速度缓慢时,快速的单点突破,结合移动互联网O2O的大背景,获得自己的空间,打个漂亮的时间差,至于这样的优势能有多大,能保持多久,则有待双方各自的进化发展等待最终的竞争结果。
-------------------------------------------------------------------


言归正传。今天讨论为什么微信公共平台能火。

  第一:微信用户的真实性。微信从一诞生就拥有真实的基因,一开始就严格限定与手机号绑定。微信可以说是中国最严谨的实名认证社交平台。无论微博,还是早一点的人人网、开心网都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正因为如此也才有了“一千个微信粉丝相当于十万微博粉丝”的说法,听起来有点夸张。实际上我认为非常符合实际情况,原因:
  1.即便是你的粉丝,你发的微博他也不一定能看到,因为他同时可能关注了n多人。大家可以想一下,我关注了100人,那么你发一条被我看到的几率约为1%。微信不同,微信是一对多,直接到手机。达到和被观看几乎是100%。但就这一点,微信就比微博厉害太多。
  2.微博粉丝获取太过容易,切不可控,你无法保证你的粉丝都是你想要影响的受众,微信却可以做到。你印象了一千个与你业务无关的人和影响了十个潜在客户。你会选择哪一个?
第二:微信公共号粉丝的可控性。
   正如上所述,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微信公告号粉丝的受众群体。比如,我一个朋友做了一个微信号:农村信用社考试网。专门做农村信用社考试资讯,书 籍,以及培训课程。定位相当精准。我请问,一个平时只关心美女的屌丝会不会去关注这个号?微信公共平台的定位可以首先做一次受众的筛选。再次,微信公共号 的推广过程又会做一次受众的筛选。还以上面的例子。做农信社考试类的微信公共号,我想肯定不会去美女社区做宣传。没有任何价值的粉丝要来何用?
   微信公共号粉丝的可控性还体现在后台强大的分组功能。有这个功能你就可以把粉丝分门别类:比如按地区分,河南,河北;按需求层次分,有的可能只是偶尔买 本书,而有的则有强烈的报全程培训班的意愿;甚至你还可以按性别分,对女粉丝多用些情感诉求的文案,而对男粉丝,多采用理性诉求的文案。这是一个非常强大 的功能。
  第三:微信公共平台第一次给大家提供了真实感受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行业内对移动互联网有诸多期许。很多互联 网的大佬们也对移动互联网的美好未来做了很多的描绘。大家内心都憋足了劲想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但是一直没有突破的契机。微信公共平台的横空出世,让大 家可以很轻易的实现自己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梦。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移动互联网离我们如此的近,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已经被我们触摸到。大家内心都沸腾了。微博大号 们争先恐后的推出微信公共号,无一不是想占领先机。
  微信公平平台挟微信迅猛发展之勇,一举成名,顺应移动互联网之大势,一路高歌猛进。火起来,真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