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uesday 23 February 2016

开放小区、搞街区制只会让你交更多的税!

这两天有很多专家、法官对封闭式小区进行了批评。有说它是中国人封闭心理的体现的,有说它体现了计划经济思想的,有说它是农耕时代的产物的,有说小区资源不共享是浪费的,这些批评令人诧异。封闭式小区明明是市场经济思维的产物。
的确,农耕时代,在一些战乱年月,有坞堡、寨子等封闭式聚居地,但农村聚居的主流向来是开放式的。就拿今天的中国来说,大部分不发达的农村是没有封闭小区的,相反,在人口足够多、经济足够繁荣的发达农村,才会有很多封闭小区。这些农村已经近乎城市了。可以说,封闭小区是城市的产物。
封闭小区更不是计划经济思想的体现。以我老家的县城为例,在计划经济时代,除了政府大院,一个封闭小区都没有!直到1990年代末,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了,才出现封闭小区。计划经济时代哪会允许你一帮小民建起围墙搞物业管理自治?
封闭小区是市场经济的体现。道理很简单,封闭式小区把原来产权完全不清晰的公共土地,具体到小区的业主身上,由业主们自己选择不同的生活空间、不同价格水平的物业管理服务,这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自由程度,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尽管它名字叫封闭式小区,但它体现的不是中国人封闭的心理,而是产权的威力。它是效率的产物、自由的促进者。
倒是有些学者用交通为理由来反对封闭小区,才是真正的计划经济思维。计划经济思维的一大特点是不从产权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强调某一单一目标。交通顺畅确实是优点,但为了这个单一目标,就可以牺牲其他的东西吗?还有,是不是只有拆封闭小区这一手段才能达成交通顺畅的目标?
十年砍柴写了一篇评论,谈拆封闭小区对正在形成中的业主自治的影响,很精彩。我就不谈自治了,谈经济吧。
在目前的封闭小区制下,同一地段可以有多种物业选择。有的小区物业费5毛钱,有的小区物业费5块钱。交不同的钱,享受不同的保安、卫生、公共设施服务,各得其所。
有人担心说,拆了封闭小区之后,安全、安静、公共设施服务怎么保证?当然,这些还会有的,只不过将更加昂贵!
小区保安将减少,但警察将增多;小区保洁将减少,但环卫局的职工将增多,职工增多官员自然也增多;业主委员会将衰落,但居委会的阿姨们将崛起;小区公共设施将减少,但政府投资的公共场地将增多……总之,以前市场解决的问题,将由政府来解决。是的,你可能不需要交物业费了,但你将缴更多的税
以前,我交5毛钱的物业费,我不会要求享受5块钱的小区物业服务,但现在不同了。既然都是用税款来解决公共服务问题,我为什么就要享受差一点的服务?我会向政府提要求。于是,政府有理由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而这意味着更多的税款、更庞大的公务员队伍。
城管问题是人们诟病很多的问题。很多人视城管问题为两难:既要给小贩活路,又要市容,不好解决。但很多人忽略了,这一“两难”在小区公共道路上就不难!为什么?因为小区是按照产权原则来管理的。拆了小区围墙,城管队伍势必更加庞大。
为了交通顺畅这一单一目标,你真的愿意付出这些代价吗?
小区制应该为交通拥堵负责吗?并不是。僵硬的城市规划体制才应该为交通拥堵负责。街区制当然有很多优点,应该学习,但应该让人们自主选择。有人说过去政府出让的地块过大影响交通通畅,其实这也不是症结。只要让人们自己多一些选择,人们自然会兼顾生活和交通,会在商业区搞街区制,在生活区搞小区制。投资者自然会多建道路,保证商业区的通行顺畅,以保证商业区的铺面价值。从这个角度说,如果规划权下放,出让的地块越大,规划会越合理。国外就是街区制和小区制并行。
以前人们在公共草地上事先修成小路,但很多路是不合理的,走的人常常不走路,走草地,管理者就竖块牌子,要求必须走在路上,这当然没人听。后来人们学聪明了,草地上先不修路,任由行走,在自发形成的路上再修路。产权思维、自发秩序思维难道不值得好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