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unday 22 May 2016

蔡英文上台后,手中的“牌”

蔡英文上台后,大陆可能不再對台灣「讓利」、限制陸客赴台觀光等。
不過,筆者「睇死」大陸「冷」不到哪裏去,因為凍結了官方溝通的渠道之後,大陸對台統戰就只有「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這個失意之餘的說法,國台辦在 5.20之前不久就開始重新強調),而這方面的工作,沒有經濟誘因作潤滑劑,不僅寸步難行,十多年來打下的各種統戰基礎,也會逐步流失。因此,未來幾年,作為對蔡英文不談「一中」的懲罰,大陸儘管會關閉一些官方溝通渠道、中斷一些協議談判,但登陸台灣的大陸資金和生員(後者包括愈來愈多的大陸留學生、女性配偶),卻務必會愈來愈多,因為只有那樣,才可望彌補官方關係降格之後的統戰機會損失。
可是,那樣一來,蔡政府就有戲了:台灣只要抓住大陸資金和生員赴台的管道適當調控,便可以跟北京討價還價,把「冷對立」、「冷和平」帶來的經濟壓力減輕。北京要是耍賴,蔡英文還可以利用台灣近年出現的強大反中情緒,把困難都推到北京打壓的因素上面,讓大陸的對台統戰工作難上加難。這個博弈於是趨向這樣的一個平衡:官方層次的關係相對馬政府時期大幅降格,民間的經貿文化交流稍慢卻不止步。這個「單方面雙贏」的格局,正正是綠營、獨派勢力所希冀的。
內外新形勢對蔡有利
北京盤算,打經濟牌施加壓力,讓台灣人吃點苦頭,心態上便會出現「買者的反悔」,蔡政府的民意基礎便會敗壞。這個想法未免過時,原因之一是台灣社會和香港一樣,出現了與過往迥然有異的新舊世代斷層。
七老八十的人,面對變成了強鄰的中共的步步進逼,比較能夠泰然認命,因為他們時日無多,能享受多幾年的「讓利」便是有着數,其後的「赤化」,與他們無關;後代的福祉他們不會全然不顧,但始終隔了一層。新世代則不然,他們來日方長,清楚知道「讓利」的「利」不過是塊「餌」,貪圖一時的「餌」,最後失去主權,卻是天長地久,永世不得翻身。就是因為有這個世代差異,產生了所謂的「天然獨」,以及由年輕人主導的「太陽花運動」;運動的矛頭指向《兩岸服貿協議》,其實就是反對國民黨政府和社會上的利益集團以短期的經濟利益交換台湾永遠的政治前途
除了這個有利蔡英文的政治轉變之外,區域經濟形勢也在給她吹順風。
大陸拋出給台灣的利/餌,與給香港的那些一樣,都流向社會上的特定少數群體(自由行、CEPA等措施主要肥了商舖、地產和零售業),其餘群體得益甚少,甚或要承受不良副作用;其整體效果是加劇了貧富懸殊,令年輕人更覺得出路渺茫。台灣大學生起薪最低點停滯在新台幣22K(約港幣5.5K)上下的水平(比有些年對大陸留台研究生每月補貼4萬多元低得多),更是受人詬病。
大陸經濟無比暢旺對台灣有好處之際,事猶如此,今後大陸進入L型GDP失速階段,台灣更「無啖好食」;「讓利」吸引力愈來愈小,而台灣民眾認為依靠大陸的單一發展模式愈來愈不可恃,看待大陸的心態也因而起變化。與此同時,亞洲的一些國家包括越南、菲律賓、緬甸、印度等,經濟卻表現出旺盛生機,與中國大陸逆向而行,故蔡英文近年提出的「新南進政策」,與當年李登輝倡議卻失敗了的「南進政策」比,有利條件多得多。此所以蔡認為現時的大陸得罪得起,不談「九二共識」也無妨,而民眾特別是年輕人也會認同此想法。
上述亞洲國家和台灣一樣,都面對着中共的經濟及地緣政治威脅,故在各自不同的利益考量後面,有連成一氣的條件,再加上有美國和日本撐腰,遲早會發展成為一個區域政經聯盟,而台灣在美日兩國的提攜之下,自必能夠成為這個區域聯盟裏的重要一員。
因此,蔡總統在她的就職演說裏提到的第一個改革重點——經濟結構的轉型,首先就是強調「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包括TPP、RCEP等,並且推動新南向政策,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她當然明白,要作這個轉型,必然會遇到短期的大陸打壓導致的經濟損失,但對中長期發展卻完全有利。這個想法,成功機會顯然高於特區政府想把香港經濟引往「一帶一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