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uesday 17 May 2016

“铁杵磨成针”在美国的遭遇

绝大多数人想必都知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成语和其背后的故事,它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很显然,这个典故隐喻的是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故事很积极也很正面是吧?不过,在美国学生(十岁左右学中文的孩子们)眼里却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质疑最多的是以下几点。
·      要磨针的话为什么要用铁杵呢?为啥不选用更合适的材料?
·      明知铁杵不是最合适做针的材料,却非要拿它去磨针,这种行为根本不是勤奋,应该算钻牛角尖了,甚至可以说是典型的偏执狂了。
·      那么大的一块铁杵都磨去了,只为了得到一根小针,这是浪费资源的行为。

        如果在只有铁杵这个原材料、而又必须制作针这样的前提下,美国学生提出了以下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做法,而这些做法也彰显了美国不同于中国的教育思想。
 1、如果铁杵是唯一可能的原材料,那么应该首先把精力放在找合适的工具上,切割一小块下来再磨,这样不仅浪费会比较少,也会节省很多时间。
独舞评语:努力很重要,动脑筋提高效率则更重要
2、若能把磨针花费精力花在造一个工具上面,最后把铁杵造成很多针,这样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需求,还能造福整个人类。
独舞评语:学会从小事看大,有商机也有社会效益。
3、铁杵磨针是在拼时间,也是在浪费生命,买根针又不要很多钱,婆婆可以把时间话在更擅长的事情上,赚了钱来买根针好了。
        独舞评语:鼓励每个人去发挥自己的兴趣和长处。

         很显然,铁杵磨针的成语在美国孩子这里算彻底沦陷了,而这其中蕴含的「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勤奋并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的道理也同时被不少美国大人的质疑。
        多数美国人认为,追求目标时只有勤奋和坚持是不够的,目标还要树立的合理,要有务实精神,而务实才是美国人最推崇的品质和行事原则。 在他们看来,用铁杵去磨针显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同时,达到目标的速度可以有不同,勤奋坚持固然好,但要动脑筋讲究效率,坚持错误的做法会做很多无用功,像用铁杵去磨针就属于低效率的途径。对于懒惰,很多美国人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懒惰有时候并不全意味着失败,这样的故事美国历史上很多,比如懒得去买菜的人发明了电冰箱,懒得走路的人发明了汽车,某些方面的所谓「懒惰」恰恰会激发另一方面的创造力,所以在提倡勤奋的同时也要辩证对待「懒惰」。

        美国的教育十分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挑战权威,美国的教育理念是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维,要能跳出常规去考虑问题,发挥想象力,鼓励多样性,要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在树立目标上尤其要务实是美国人最高的行事原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能兼收并蓄双方文化的优点,既能勤奋又能有创造性地勤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岂不更好
-----------------
"提高了效率“,你的财富就会滚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