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uesday 14 June 2016

工业4.0

工业4.0等包括以后还会出现的其他理念,提供了对一个思想共识:文明进步需要缩短供需时间。
当然现在很多人还是不明白工业4.0是什么样子的本质。我这里也就随便说说我的看法。
当然简单来讲,工业4.0说穿了就是个工业上的更大O2O系统。先数据化生产,然后提供归化接口,方便他人下单。包括链接物联网,互联网。最终缩短供需两端的时间差。当然,系统肯定还更复杂些,比如要按需准备一定存量损耗和材料商做好接口,和其他服务商做好接口。说到底也就是个概念,这次的中德合作也就看互相交换什么资源了。
当然工业4.0的框架意义是伟大的。或者说,不光是工业吧。
缩短供需时间的价值是巨大的。从一个人产生需求到这个人被满足需求的时间有多短,和全球平均差多少时间。可能是未来作为不同文化体制之间进步程度的标志性指标。现在wiki上最早的工业4.0的文献是13年的。而我在很多人面前12年就在布道缩短供需时间的意义了。并因此和不少蠢货展开了不怎么友好的争论。
当时,我觉得这个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应该有的补完之道。既不是所谓的持续革命论,也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通过缩短供需时间,把以往做信息预知,结果负责作用的迷信权威请下岗。人类需要权威是对未知巨大数据的恐惧。而当这些未知变成一个确定可以祭拜的神明。神降人世,那么假装神明的人,其实就不再需要了。这些人可能需要在新的结构下寻找自己新的意义了。以往通过杀土豪分田地完成的社会分配造样会诞生信的土豪。如果你要杀死神明最好的办法,就把人人变成神明。当众生成神,单个的一个神,就完全不重要了。如果不行制造一个绝对公平的神,让众生可与其立约。数据就是这样的神明。
可惜马毛等人是没有活着看到互联网,不然他们大约也是能想到的。比谁都快。
同时,缩短供需时间,不光对社会结构有巨大变化。可以预见一个有科学存量与去存量,按照需求进行生产的系统,基本将把金融危机的供求失衡带走。而供求失衡才需要金融业者来调节。需要他们通过以往经验去先验一个波谷。将来这些都是不需要的。所以,金融业也面临的一场革命。这个革命不光与金融业者有关,甚至与每个人都有关。钱可能会被换成其他计量单位。
德国思想家输出了马克思主义以后又补上了工业4.0。将来对人类思想史的贡献是无法磨灭的了。
希望不要再次好事做糟。为什么还是有不好的预感呢?
总之这是一场革命的先锋号角。
中德合作工业4.0可能说明人类已经在制造一位新神上达成共识了。
这个共识预示了两件事:
1、将来可能不再有金融危机了。金融业的供需失衡将被大大控制在系统能承受的范围内。
2、也不在有政客、金融业者等一干高大上的职业了。一切以负责和先验为职务特征的工种将来可能需要新的存在意义了。
我当年想明白这件事的意义的时候,从没觉得自己活着的时候能看到这场变革的开始。
然而,还是开始了。
未来总比我预估的来得快,不知道是好是坏。
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人还没准备好。
当然,如果说这个系统还能做到更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一下,当然是供需无限接近于零或者变成负值。重归神明的先验。怎么做到,可以思考一下,应该会很有趣。
曾经我以为人类思想之王哲学已经死了。所以才有倒退。有时候甚至还不如宗教思想深邃。现在我知道哲学没有死,哲学厌倦了王座上的高谈阔论,于是走进了人间。在每一件事物上,在每个人的身前引路,又化作他们的足迹,在每一头牛背上演奏自然,在每一行代码里不朽,在键盘缩敲打的每一个情绪里显灵。王走下王座,与人世结缘立约,化身万千,羽化称神。
德国有技术,没工人和厂房。中国有用不完的钢铜储备,有厂房,有工人,有政策优惠。你说有什么好谈的?我估计你对工业4.0没什么概念。这是一次技术革命,市场无穷大。中国制造要是搭不上车,也就完了,大家集体拉美。另外,由于德国很多工厂是小厂房私企,稍微留意一下时事,你会发现中字头的马甲以超凡速度在收购德国公司……
虽然有尖端技术的公司德国在面对收购上设了卡,但给人感觉不那么强硬。这次默克尔来华还强调深化合作。之前我也听说西门子在武汉的工厂合作相当深入,怕是真有点双赢结构筑底的意思了
参考德国鲁尔区制造业升级,想让工业地区繁荣只有搞制造业升级,就是所谓工业4.0,只有商业繁荣,对于小地方还行,对于中国这种巨无霸来说,制造业萎缩衰退就等着拉美化吧
工业4.0简单的说就是依靠互联网的智能制造 智能物流 智能订单一体的一个概念.
最早是德国人定义, 后来全世界都接受了这个概念, 中国的2025计划和这个是对应的.
此前的工业革命是规模化到了极致, 但是工业4.0更加灵活,更加碎片. 除了传统上能提供的, 还可以针对更小的个体订单提供更具体的服务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