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30 September 2017

大批硅谷精英回国的真实情况

硅谷,是个散发着光环的地方。对身在其中的一群35岁“高精尖”工程师来说,硅谷更像一个养老院,福利虽好,但无形的天花板让他们只能成为螺丝钉。他们试图用归国创业来挣脱看似注定的命运,却没料到一路上危机重重……
这辈子好像就这样了。老梁(化名)在自己的35岁生日宴上叹了口气。
在旁人看来,老梁是让人羡慕的——5年前从美国常春藤名校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顺利进入Google硅谷总部工作。又因为有博士学位和在校时发出的有分量的论文,毕业不久就拿到了美国身份。
同时,老梁在房价赶超北上广的硅谷有一套50来万的公寓。相对比其他升职顺利的工程师惦记着咬咬牙买在斯坦福大学隔壁200万的学区房,这样的生活显得不算宽裕,但对比那些非科技公司职员来说,这又是让人羡慕不已的。
但老梁在硅谷呆的越久,工作经验越多,他就越对自己失望: “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不上不下。”在他看来,硅谷像个养老院,Google有不错的薪水、细致到家的福利,但在这儿它实现不了个人价值,无法突破天花板带领团队,但他又不甘心一辈子自己在码代码。想想公司里20出头的、冲劲十足的年轻人,他有些绝望。
在生日宴的第二个礼拜,老梁咬牙辞掉了Google的工作,留下太太和儿子在硅谷继续保留美国身份,毅然回国,加入了阿里巴巴。而他身边,还有其他一群“老梁”在犹豫和观望。
中年工程师的回国野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35岁就成了中年危机的代名词—— 尽管硅谷的中年工程师们生活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他们仍然避免不了职场上危机的到来。
这批在全世界人都羡慕的科技巨头工作的中年人们在内心,有些时候对自己是否定的——他们认为在这个对工程师来说最好的时代里,他们其实可以做的更多,却因为无形的“天花板”成了一枚科技大公司里的螺丝钉。
尽管硅谷可以提供给他们足够的钱。根据美国2015年的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美国人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在5.5万美金左右。在硅谷,个人收入中位数也仅有7.6万美元一年。而硅谷科技公司,尤其是所谓的“FLAG”(facebook、LinkedIn、苹果和 Google)四大科技巨头里,工程师的个人年收入大概20到40万美金
“尽管这样也不错,但是我想试一次,再上一层楼。”老梁说在硅谷再“混”个十年,也没有可能参与到公司层面的决策和战略的讨论。老梁说自己一直想“做点事儿”。
“在美国做工程师,很快就可以有小富即安的生活。但中国工程师想要打破这种固化的阶级——越来越多的硅谷人相信要想大富、大成功还是得回国。” 吴睿智说。
而这样的“大富”并不是这一代华人工程师凭空的臆想。硅谷回国创业、加入科技公司担任要职的先例——无论是离职Google回国创立了出门问问的李志飞,还是从斯坦福大学回到中国打造了小红书的CEO毛文超,都是仍然滞留硅谷工程师内心渴望成为的样子。
而硅谷工程师这种犹豫着想要通过回国改变“命运”的欲望,往往会被一封或几封安静地躺在LinkedIn账户内的猎头或者来自中国科技公司的HR的站内信所点燃。
加入独角兽!
吴睿智和老梁一样,也曾经是硅谷的一名工程师,后来他开始兼任硅谷最大华人工程师社区巷CEO,来来往往的中国公司见多了,也加入了国内的一家势头颇为强劲的人工智能公司——Rokid.com,并担任公司的北美负责人。
加入Rokid,尽管还留在硅谷分部,但他却需要时常地在中美两地出差。对吴睿智来说,半只脚踏进国内市场,比老梁那样不管不顾抛下家庭直接回国要来得稳妥。
但更多的是,中国公司还是希望能直接把人带回国。几家竞争对手同时来硅谷掀起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就是个很好的证明。而人才拉锯中,火药味最浓的,就是在中国剑拔弩张的两家共享单车巨头摩拜和ofo。他们在Uber总部旧金山扯起了擂台戏。
“Uber撤出中国后,ofo和摩拜都来硅谷抢人,而且就盯准了Uber美国总部的华人工程师。”知情人告诉“硅星人”(微信 ID:guixingren123),为了比对方抢到更多的人,两家共享单车公司都不断加码,为“猎物”提供超高薪水和高出预期的职场上升机会。
一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普通工程师转身回去就是负责人甚至是总监,这种突然飞上枝头带领团队的机会是这些工程师在Uber再多干5年也得不到的,更不要提还有这些超高估值的创业公司的期权和股份。“说到底,他们的技术能力比国内的工程师好多少,不好说,但是把这群在北美的人溢价(overvalue)挖回去,资本的故事就更好讲(吹)了。”知情人说。
而在整个抢人战中,ofo的首席产品官陈为就成为了替公司冲在前线的第一人。
今年3月,早前为Uber中国产品负责人的陈为加入ofo担任首席产品官。陈为有着很强劲的跨国背景和人脉,尤其是她曾在硅谷学习、生活的经历让她成为了ofo和硅谷人才的桥梁——她不但拥有硅谷最顶尖学府斯坦福大学的MBA学历,且在2015年加入了Uber位于旧金山的总部,任资深产品经理。更早时间,她也曾供职于微软、甲骨文、sap等硅谷科技公司。
“据我所知,陈为这两年有很长一段时间往返于中国和硅谷,并且在硅谷不断地见人、挖人。”知情人表示。
和陈为一样一回到国内、大踏步前进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选择回国加入一家势头凶猛的独角兽公司。
出生在北京,十几岁就来到美国读书,并且已经在美国呆完第17个年头的邹嘉同样曾经是Uber旧金山总部里中国团队的一员。曾经在Uber带领一个小团队负责产品研发的他已经成功被摩拜单车说服,拉回国内,成为摩拜单车的新任副总裁。
离开生活了17年的硅谷回到北京是一个对整个家庭影响都很大的决定,但整个决策过程他只花费了两天。“公司找到我的方式就是聊天。摩拜的CEO其实早前就是Uber的总经理。看他发展不错,也很相信公司的愿景,所以我自己很快做出了决定。”他说。
邹嘉多次提到摩拜中西合璧的团队背景,除了CEO曾经在Uber中国工作过,CTO曾经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工作经历,其他5个副总裁也全部有海外或者至少外企的工作经验让他更加坚信回国加入摩拜是非常适合自己的决定。
“在美国,我不可能接触到公司层面的决策。但现在加入摩拜以后,我真正地能感觉到我们在改变世界,至少我能真切地感觉到我能带给公司的直接价值是什么,也能清楚地了解公司能给我什么样的成长空间。”邹嘉说。
邹嘉表示自己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带领更大的团队以及处理新的问题的确有很多挑战,但是正是这些挑战推动他继续学习,变成更好的自己。
“这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事业上视野更宽,能够看的更远。”邹嘉表示。回国的确满足了他曾经在硅谷对于回国的这些设想。他身上的硅谷光环的确在入职时让他比其他竞争者更有优势,也让他获得了更高的薪资待遇。但这样的光环可能也就能持续一个季度,之后,只有过硬的能力才能给他的硅谷光环续命。
在他周围,从Uber美国离职回国加入摩拜的大概有4、5个人。其他从Uber加入摩拜的员工也发展得很顺利——在美国可能只是一个Tech Lead,但是到了摩拜以后基本都升任了高级经理。一次回国的跳槽基本能让他们职位上升两到三个台阶,如果在Uber硬熬的话,最少也要六七年。
邹嘉在加入摩拜之后,也曾经作为说客劝说硅谷同行回国一起奋斗。但因为曾在就职Uber时,和Uber签署了员工准则,所以离职一年内他并没有主动回到美国挖前同事。这样的潜规则其实硅谷各大公司都有,但即使他不主动开口,一些Uber的前同事看他回国发展不错,也会主动请求被推荐,尝试回国。
选择比能力更重要
尽管各自的想法不一样,但是受访者们都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选择比能力更重要。
更多情况下,喊硅谷华人工程师回家的中国公司内心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渐渐认清一件事——硅谷工程师越来越不“值钱”。
“2013到2015年是中国投资人在硅谷的投资热,那个时候硅谷华人随便创业个公司就会有大批的中国投资人抢着塞钱。”吴睿智说。出门问问、小红书都是那一阵子抓住机会的硅谷华人的成功案例,这两年,反而是回国加入科技公司的潮流来了。
曾经在Oracle硅谷总部做工程师,最终在2015年回国下海创业成为了跨国猎头的吴杰也有同样的看法。几个月前,他们为包括阿里巴巴、携程、京东在内的中国科技巨头在美国开了招聘会,来吸引美国华人工程师加入回国大军。“活动报名近3000人,到场的人数也不低于1000人。”吴杰说。
严格意义上讲,吴杰自己也是个硅谷工程师回国的例子。他比一般工程师能说会道,更外向,也更有生意头脑,用旁人的话说,“看着完全不像是工程师。”
那些已经回去的人,每每晒在朋友圈都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总能让还犹犹豫豫留在硅谷的工程师心里好一阵发痒。“创业圈子里的人口中只有好消息。”吴杰开玩笑道。
被这种“好消息”刺激久了,一些硅谷华人也想着自己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依靠回国让自己瞬间身价倍涨——成为下一个李志飞,下一个邹嘉。
但不幸的是,“硅谷”二字已算不得金字招牌,至少对于已经套路门清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来说。
“我们给这种大型科技公司递出去的来自硅谷的简历,20份也就有一个人能拿到录取通知,有的时候待遇还特别一般。”吴杰说,BAT已经不愿意为硅谷标签付出高额的代价了。
“相比前一两年加入中国的科技独角兽成为CXO,或者加入BAT直接升任副总裁,现在硅谷回去的人已经错过了好时候,越来越不值钱了。”硅谷的品牌效应在变弱是吴杰这两年的感受,尤其那些本身在硅谷级别就不高的,或者所在的组不是公司核心业务的工程师就更难以得到BAT的另眼相看。
Google广告组的普通工程师可能能收到20个录取,但是另外一个边缘项目的高级工程师反而一个录取都收不到。在招募硅谷技术人员的时候,能力和能为公司提供的实际价值才是第一位的,但很多想要回国的工程师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仍然把硅谷的发达、尖端当作是自己的标签。他们没有意识到,想要通过回国这个跳板获得高薪水、高职位,难度变得越来越大。
在 BAT 的眼里,硅谷普通工程师的能力相对比国内工程师来说,差距越来越小。所以越来越多想要回国的工程师最后在钱上谈不拢,放弃了。这样的例子很太多,导致他和他的团队已经不愿意把精力浪费在这样一单一单递简历。
回国之后要做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吴杰看来,加入一家自己了解的、靠谱的、发展势头好的科技公司一般让自己的职业发展上一个大台阶;相反,加入一些还未成气候的小型创业公司,虽然回报可能更大,但也可能充满让人心寒的心机。
“回国后在初创公司被利用完,榨干了价值然后当成弃子抛弃掉的故事是家常便饭。”他说。
新“江湖”里的“跟不上”和“瞧不上”
吴杰身边出现过不止一例这样的事情:
很多创业公司从硅谷挖人才看重的并不是他的能力和技术,而是用硅谷人才的加入来讲资本故事。这也是国内创业圈融资的一个手段。为了用硅谷大牛讲好这个故事,初创公司甚至会发出比CEO待遇都好的工作Offer。但是故事讲完,融资成功,这些硅谷工程师的价值就缩水了,创业公司也就不会愿意继续支付过高的薪水了。或者当公司经济状况遇到问题,性价比较低的归国人才就成了第一个被遣散的人,降薪、降职更是屡见不鲜。
“相对比大公司稳定的归国政策、待遇,归国加入自己不了解的创业公司风险是非常大的。”吴杰说他个人并不建议归国的工程师贸然走这条路。以他过往的经验来看,归国加入小型初创公司的归国工程师大概每半年就不得不跳一次槽。如果中途想加入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也很难保住创业公司的高职位和高薪水。
但是选择了加入大公司的工程师们,也有自己的抱怨。
“国内好累,不光身体累,更是心累、压力大。还是原来硅谷好。”回国面对糟糕的空气已经咳嗽了一个多月的老梁在给太太的电话中多少暗示了自己有点动摇想回硅谷的意思,并表示看不惯国内公司里的“那一套”。
“他谁都瞧不上。”老梁的太太在和我的电话里叹了口气。
这种“硅谷精英”的傲气不光老梁有,几乎大部分归国的硅谷人都有。但可惜,新雇主有的时候没有给予合适的工作环境、加薪升职机会来安放这种优越感。
“在硅谷,大家都觉得自己无法升职的原因是因为印度人和白人和透明的天花板在上面压着。所以科技巨头里,能做到Director(主管)、VP(副总裁)就已经是顶头儿了。大部分人也就做到Senior(高级工程师)。”一位从LinkedIn离职回国加入杭州阿里巴巴的年轻工程师张晓说。
“但实际上,升职还是在美国更容易一点——回国竞争太大了,其实更难。”张晓说一旦加入阿里巴巴的团队,无论美国回去的,还是国内招聘的,在升职上的考核评定都是一视同仁的。
这让老梁和那些硅谷回去等着被“重视”和优待的精英们感到失落。
“现在,因为你从硅谷回来就高看你一眼的时代已经渐渐不在了。”张晓觉得国内的同龄人可能技术上不一定比硅谷回去的好,但是软实力上——尤其是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上,有的时候硅谷回去的反而不如本地的。
久而久之,那些没有顺利升职的从硅谷回去的人就会心里有了落差,甚至是抱怨和反抗。
但是,比起老梁“瞧不上”国内那一套,从公司的角度来看,硅谷回来的人同样也“跟不上”国内的脚步,或者说达不到公司对他的期待。
“我招聘一个硅谷回来的工程师要花费比国内高4倍的薪水,对他们的期待绝对不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一样的期待——我想看到结果。”一位国内不愿透露姓名的初创公司CEO表示。
“中国雇主比美国雇主更急于在短期内看到结果。这种期待对于归国的硅谷工程师来说压力是极大的。对于归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来说,将越高深的知识转化成产品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尤其是当雇主想看到的是一个国内工程师不可能完成的产品的时候。如果雇主的缺乏耐心和归国工程师短时间内无法完成‘不合理’预期一直矛盾存在,那早晚会出问题。”吴睿智说。
很多情况下,无法按照预期提交产品和结果有的时候问题并不出现在能力上,而是卡在“人”上。而这一块,是不少硅谷工程师们尤其不擅长的领域。
“不是美国没有江湖,而是在美国的大部分华人没有升职到有江湖的阶层。”吴睿智说。他认为公司政治对于硅谷归来的工程师来说是极其陌生的。尤其对于那些被突然空降到国内科技公司管理层、在硅谷缺乏管理经验的工程师来说,相比工作压力,这才是最难的一关。
中国职场上直白和刺刀见血的斗争有的时候会让硅谷回国,打算感受祖国温暖的工程师感到心寒。
“在国内,搞不定人,就什么都搞不定。初创公司里的元老们看不惯空降兵,就会出现各种排挤。无论手段怎样,总之就是不配合让你无法完成你该完成的业绩和产品。最终,空降兵们会被老板和同事质疑,甚至自动离职。”吴睿智说,“空降兵不好干。”
呆不住的中国,和逃不回去的美国
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下,一大批硅谷归国的工程师都开始考虑再次逃离,回到曾经的舒适圈——硅谷。但离开容易,再回去可就难了。
吴杰说在美国,工程师做的事情相对专一。但一旦加入中国的创业公司,由于人手问题,经常要面临非常杂乱的工作内容,所以在重新面试硅谷公司的技术面试时往往会意外败下阵来。在这点上,Facebook对于员工离职一年内可以重新免面试回到原来岗位的政策就显得法外开恩。
而另外一些归国的硅谷工程师无法回到硅谷的原因,更让人震惊——因为出轨,他们在硅谷的家庭早已经支离破碎。
“很多回国的人后来都出轨了,这事儿变得很普遍。”身边几位硅谷回国的工程师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但也都表示,自己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邹嘉回国之初就带上了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十七年的台湾太太举家搬到北京。尽管太太最初刚到北京时生活上有一些不适应,但邹嘉仍然认为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
这样的做法是明智的——的确一些离开硅谷的老实人“不老实”了。这样的描述很难让人把他们和硅谷那群不浪漫、甚至有些木讷的工程师联系在一起。
周洪(化名)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缴械投降的例子。两年前回国的他目前已经和在硅谷的前任太太离婚,并且和出轨的对象结婚。
在硅谷,周洪就是万千码农里最普通的一个。“一块招牌砸下来,至少就有三个他这样的人。”他的朋友评价说。但是一回国,他的硅谷光环、高学历、高薪工作、美国身份都让他从“不起眼的老实人”,变成了异性眼中的人上人。直到最后出轨成为“负心汉”,这样的转变连周洪自己都不愿承认。到现在,他都认为这不是出轨,而只是“遇到了更合适的人”。
“国内的有些小三太厉害,生扑啊!傻呆呆的码工哪儿见过这架势。”有人评论说。
但在硅谷的人看来,原因也不是这么简单。其中一位受访者表示,回国出轨不单是男性花心以及国内的诱惑,更多的是因为夫妻两个人长时间异国缺乏沟通和对彼此生活压力的了解。
回国新公司带来的无法完成预期的压力让归国的工程师常常透不过气,压力也大到难以想象,尤其是对仍然生活在硅谷“养老”节奏生活中的全职太太来说。这个时候,身边能帮上忙的异性同事的关心、理解瞬间就可能让已经因为常年异地失去感情的夫妻出现婚姻裂痕。有人打比方说,他们留在硅谷的太太,就像是《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而他们描述中独自回国的硅谷工程师,也不过是老实巴交的陈俊生。
尽管有很多出轨的先例摆在眼前,老梁还是选择了回国,他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永远不会改变的老实人。但是他的太太,却没有那么放心。因为孩子,她只能选择留守在大后方。
“你记得戴好我送你的戒指!”他的太太在老梁启程前一天的晚餐时嘱咐。她想让老梁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在遥远的中国能够用一枚锃亮的戒指明示那些比她年轻的、美貌的女生们,老梁是有家室的男人。然而在她的虚张声势下,是她的心里根本没底,这枚戒指是否会有用。
“也许过不久,他还是会决定回来待着。”她这样安慰着自己。
来源:硅星人(ID:guixingren123)作者:lianzi

世界首例!人脑连入互联网

南非Wits大学的研究人员做出了世界首次的尝试:将人脑实时连接到互联网上。这个“Brainternet”的项目是将脑电波流在互联网上共享,从本质上说它是将大脑转变为万维网上的物联网(IoT)节点。
1人脑连接互联网的重要意义
IoT是Internet of Things的缩写,是互联网从人向物的延伸,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未来互联网的趋势就是loT——万物互联的时代。脑机交互是loT时代的要素之一。用大脑调取大数据,人类直接进行云计算,这一切将会是未来的现实。其中人脑和网络结合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由此可以实现很多新技术,让人类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Wits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讲师,发明Brainternet的AdamPantanowitz解释:“brainternet是脑机接口系统的新前沿。现在还很缺乏易懂的关于人脑如何工作和处理信息的数据。brainternet旨在简化对于一个人自己的大脑和别人的大脑的理解。它通过对大脑活动的连续监测以及一些互动来实现。”
2怎样做到让人脑与互联网相连
Adam Pantanowitz巧妙地利用两个便捷和低成本的设备实现了这个意义重大的跨越,其中一个是Emotiv头盔,另一个是卡片式电脑RaspberryPi。
Emotiv头盔
Emotiv头盔有16个传感器,一方面紧贴头皮感测神经讯号,一方面将讯号传输给计算机。主要运用非侵入性的脑电波仪技术,感测并学习每个使用者大脑神经元电讯号模式,解读其意念、感觉与情绪,再无线传输到计算机上。Emotiv头盔于2012年就推出了,零售价为299美元,可以简单地插入任何最新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运算,并能运行应用程序和游戏,只需简单地进行大脑意识控制即可。
Raspberry Pi
Raspberry Pi是一款针对电脑业余爱好者以及学校和小型企业等用户的迷你电脑,预装Linux系统,体积仅信用卡大小,运算性能和智能手机相仿。Raspberry Pi的最大特点莫过于价格便宜,仅售35美元。
Brainternet通过在一个开放源码的脑活动流中,转换脑电图的信号(脑电波)。一个人穿戴上供电的、移动的、和互联网相连的Emotiv 脑电图设备。在这段时间内,Emotiv将脑电图信号传输到一个卡片式电脑Raspberry Pi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相关代码允许软件程序沟通),然后将数据显示在一个门户网站。这是一个开放的网站,公众可以观察个人的大脑活动。
Pantanowitz说:“最终,我们的目标是让用户和他们的大脑互动,这样用户就可以提供刺激并看到响应。Brainternet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为机器学习算法提供数据,进一步提高对记录的分类。在未来,有可能是双向的——信息输入大脑或从大脑中输出到计算机。”
from http://cj.sina.com.cn/article/detail/6012376111/425028
--------
原来是通过raspberry pi实现的。

JVM启动时自动加载指定的javaagent的方法


核心是 JAVA_TOOL_OPTIONS 变量
Linux
export JAVA_TOOL_OPTIONS=-javaagent:/test.jar
Windows
set JAVA_TOOL_OPTIONS=-javaagent:D:/test.jar
推荐设置到环境变量, 配合 AspectJ, 可以构造大杀器.
JVM在启动时检测到有设置 JAVA_TOOL_OPTIONS 时, 会自动将 JAVA_TOOL_OPTIONS 的值加载为 JVM 启动参数

yandex.com提供的网盘

https://disk.yandex.com

数盟

http://dataunion.org

AI系统首次实现真正自主编程:利用遗传算法,完爆初级程序员

让AI自动编程是人工智能领域长久以来的梦想之一。现在,来自彭博和英特尔实验室的两位研究人员,号称实现了首个能够自动生成完整软件程序的AI系统“AIProgrammer”,这个“AI程序员”利用遗传算法和图灵完备语言,开发的程序理论上能够完成任何类型的任务。AI自动编程的时代,大幕已开。

让AI自动编程一直是计算机科学家的梦想。目前这个方面的成果还非常有限,比如让AI自动补完编程语言,或者执行简单的加法程序。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项工作,号称是第一个能够全自动生成完整软件程序的机器学习系统“AIProgrammer”。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用这个系统证明了长久以来的假设,那就是功能完备的程序确实能够被自动生成。具体到这项工作,AIProgrammer利用机器学习中的遗传算法,模拟复杂的指令。虽然现在AIProgrammer生成的程序,复杂程度与人类新手程序员编写的结果相当。但研究人员认为,AI Programmer编写的程序完全可以超越传统范畴,不受人类时间和智慧的局限。

AI编写的程序只是在测试复杂度和计算资源之间找得到最适合的点。换句话说,可能性无限。

研究人员还表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设计新的、面向机器的编程语言,因为当前的编程语言是面向人类的,不适用于基于ML的编程。“在考虑ML驱动程序生成的未来时,我们需要放弃和重新考虑典型程序语言创建的方法。”

研究人员写道,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开始设想一个由AI系统驱动,以人类创造力和设计为指导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新未来。
AIProgrammer的软件架构。从图中可见,由人类驱动的部分非常少,只需要在开始输入指令,最后接收适用于某项任务的函数即可,剩下部分全部由机器完成。

AIProgrammer:利用遗传算法自动生成程序,理论上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任务

根据论文,研究人员选择了无类型编程语言,只包括了8种指令来驱动AIProgrammer生成软件。
AIProgrammer使用的编程语言是图灵完备的,如表1所示。理论上,在时间和内存不限的情况下,图灵完备编程语言能够处理任何编程任务。本质上,任何一种具有这种特质的编程语言都能够解决海量编程问题。同样,AIProgrammer生成的软件能够完成所有任务。

有了这个保障,再来看AIProgrammer的核心——遗传算法。

要使用遗传算法生成软件程序,必须首先创建一个基因组(genome)。基因组是一组被组合在一起作为单个单元的基因。AIProgrammer的基因组编码为浮点数组,每个唯一指令的固定值范围在0和1之间,如上面表1的基因范围列所示。

创建好基因组后,AIProgrammer就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程序,执行,并根据程序的输出为结果程序分配适合度。生成的程序越靠近解决提供的任务,适应度就越高,越有可能继续进行下一代的进化。在每一代,AIProgrammer利用随机选择以及交叉和变异来创建子程序,其中包含轻微的随机扰动,并且可能比其父母更好的基因组来解决目标任务。
图3展示了从浮点数组中构建基因组的实例。每个值范围映射到编程语言中的特定指令。最初,这些值是随机的,导致生成的程序无法正常运行。但是,其中必将有一两个能够运行并执行一些有效的指令。一个程序执行得越成功,就越有可能继续使用代码,实现更成功的后代。
为了创建后代,父母将其基因的一部分交给孩子,这个过程如图4所示。除了继承父母的编程指令外,每个孩子也可能会遇到突变,也就是对特定基因增加受控但随机的扰动。这导致特定基因的值发生修改,使所得到的编程指令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整个程序。
可执行程序根据其执行情况进行排名,如图5所示。其中,特定程序会被立即从基因组池中删除,成功的方案则被推进以产生新的后代。AIProgrammer使用结果:输出“HelloWorld”,反转字符串,加减乘,输出斐波那契数列……

AIProgrammer由C#.NET设计的模块化框架组成。包括运行遗传算法的引擎,基因组编码器和解码器,用于执行模拟程序的沙箱解读器,以及将代码转换为二进制可执行文件的编译程序。虽然最初设计AIProgrammer的时候使用C#,但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原则并不限于使用C#。

研究人员指出,AIProgrammer的适应性测试软件框架具有延展性,并已被开发。用户可以自己设计无数的定制化软件,最终指导系统的遗传算法(GA)生成和软件程序演变。
如果目标程序旨在生成一个字符串,如”HelloWorld”(见上图),测试分数可能是字符串中的数字。但由于AIProgrammer是在字节级生成代码,测试分数应将输出字符的增量差考虑在内。

研究人员表示i,他们能用AIProgrammer生成很多软件程序。表2是所生成程序的名单。
一开始,研究人员让AIProgrammer生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程序来输出“hi”。经过5700代后,测试成功。生成代码如图9所示。
经过580,900代后,生成了“helloworld”,如图10所示。
经过6,057,200代后,AIProgrammer成功生成了”Iloveallhumans”,如图11所示。
AIProgrammer生成反转字符串的程序。生成代码如图13所示。
AIProgrammer能在92,400代之后生成加法程序;在177,900代之后生成减法程序,如图15所示。

图16所示的生成程序可以从两个初始输入值来输出斐波纳契序列。
论文:AIProgrammer,使用遗传算法自动创建软件程序
摘要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首个能够自动生成完整软件程序的机器学习(ML)系统,全程只需最低限度的人类参与。这个系统名叫“AIProgrammer”,以遗传算法(GA)为核心,加上紧密约束的编程语言,将其ML搜索空间的开销降到最低。AIProgrammer的新颖部分源于(i)独特的系统设计,包括用于效率和安全性的嵌入式手工解释器(hand-craftedinterpreter),以及(ii)对遗传算法的增强,纳入了指令基因(instruction-gene)随机化绑定,以及编程语言特定的基因组构建及消除技术。我们详细介绍了AIProgrammer的系统设计,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主流CPU来演示其软件生成功能和性能的实验数据。
本文转自:LUPA开源社区
from http://cj.sina.com.cn/article/detail/6012376111/419241

电子书的一站式解决方案:calibre-ebook.com

https://calibre-ebook.com
https://calibre-ebook.com/download

Ecma International

Ecma International®facilitates the timely cre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glob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and Consumer Electronics (CE) standards, for: 
from http://www.ecma-international.org

免費激活 PyCharm 專業版以及JetBrains公司的其他軟件

作為迄今為止最強 Python語言的IDE程序——JetBrains PyCharm 目前有三大版本:社區版教育版專業版。前兩者都是免費提供 。專業版相比前者提供 更豐富的功能,適用於實際開發工作,但是價格偏高, 對於普通開發者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好在有提供免費激活服務器的網站,能讓我們普通開發者免費激活 PyCharm。
但是,如果資金允許,還是建議購買正版軟件。

安裝及激活步驟

  1. 到 JetBrains PyCharm 官網 下載 PyCharm Professional 專業版。
  2. 安裝並打開 PyCharm,在「License Activation」界面選擇「License Server」,然後填入「License Server Address」為http://xidea.online/或者http://idea.imsxm.com/,然後點擊「Activate」等待幾秒鐘,不出意外的話 PyCharm 就已經激活成功了。是不是灰常簡單?

提示

  1. 如果使用上面提供的服務器地址無法激活軟件,可能是服務器已經失效,再換一個服務器試試。
  2. JetBrains 公司其他需要激活的軟件,也可以激活,類似上面的操作。
  3. 當然,你也可以按照下文 自己搭建一個免費的激活服務器。
--------------------------

IntelliJ IDEA License Server本地搭建教程


1、下载下面的文件
1017端口版:
备用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qVTze8 密码: pf5n
41017端口版:
v1.3:
磁力链接: magnet:?xt=urn:btih:2289E4F8CEB346AC44E54C8C0DA706CC537301AA
v1.4:
https://mega.nz/#!Hs4CEbRR!FteOJmJ0AfuLvTUFs3dn9xH6eESm3io2BZ5neIXTQds
解压密码:3415E428
磁力链接: magnet:?xt=urn:btih:ED1FA379ECBD34D13CB7D14B0C2B024986A6FC79&dn=IntelliJIDEALicenseServer(v1.4).tar
v1.5:
https://mega.nz/#!2w5WBL7I!OhsaQHOaW_IsUznu5loN3a-bSbLV--McOBqA-PM8EuY
2、找到自己操作系统的版本,我这里使用IntelliJIDEALicenseServer_windows_amd64.exe,双击打开运行
3、在idea注册界面选择授权服务器,填写http://127.0.0.1:1017,然后点击“OK”,如图

为什么美国大城市里不修二环三环四环五环

最近我看了今年新出的一部纪录片《公民简氏:城市保卫战》(Citizen Jane:Battle For The City),特别想推荐给所有生活在城市、热爱城市、关心城市未来发展的人看一看。

片子讲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纽约面临着一场生死存亡的战役:

野心勃勃又大权在握的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试图在纽约建起一个个规模宏大的住宅小区、一条条宽阔的高速路——是的,就类似今天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五环,上海的内环外环,以及遍布其他中国大中城市的那种规模宏大,动辄八车道十车道的大马路;

而在另一边,则是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纽约市民,他们忧心这样的规划会损伤城市原有的机理,夺去纽约人引以为傲的城市活力,让纽约变成另一个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森林。

其中,占最多数的是妇女群体,她们希望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一个能自由快乐嬉戏的环境。

双方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纽约的长续发展,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点上,他们的理念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其中一个差异是:城市到底是谁的?在规划的时候,是把行人和市民放在首位,还是把汽车和建筑放在首位?

双方展开了一场持续几十年的激烈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现在我们都知道了:野心勃勃的建设计划最终被放弃,格林尼治村、SoHo区、华盛顿广场等大部分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最后都保留了下来,延续了社区的文化。

纽约选择拥抱母亲对孩子的爱,而不是那些违反人性、足以摧毁纽约精神的可怕计划。

也因此,曼哈顿这样一个极度繁华的地方,却同时得以继续成为一个极度适合路人步行的城市,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能切身感到舒适和幸福。

在纽约,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步行,天气好的日子,下班时常常从办公室直接步行一个小时走回家。纽约的街道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你无论走多久,都不会感到厌倦,也不会感到累,走路本身成为了一件会上瘾的事。

而这,当然得感谢几十年前那群纽约市民挺身而出,捍卫他们的城市。

让我从头开始讲起。

1、第五大道延伸计划

纽约曼哈顿下城的格林尼治村,也就是传统所说的西村,低廉的租金与人文荟萃的社交场所吸引了许多作家、文化人与艺术家等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居住,加上纽约大学也在这里,所以形成了多样化、富有活力的社区氛围。

如此自由、奔放的氛围,也因此激发出一整代人的艺术文化创造力。在那个时代,这里是垮掉的一代诞生的地方,也是波西米亚主义的神圣首都。

格林尼治村的中心,有一个地方叫华盛顿广场公园。说是公园,但其实只是一个巨大的市民广场,和纽约所有的小公园一样,没有围墙,任何行人都可以自由出入。每天,无所事事的纽约人坐在这里聊天看书听音乐晒太阳,我甚至还看到过有人在那里弹钢琴。如果你去过那里,一定会喜欢上那样的氛围。

然而,这个公园一度面临灭顶之灾——纽约市想要拓展原本在公园北面的第五大道,让这条路穿过公园向南延伸。

如果实施,不但这个公园将不复存在,整个西村的很多富有活力的街区都将受到影响。

2、摩西VS 雅各布斯



说到这里,这场城市保卫战的两个主角要出场了。

其中代表城市管理者一方的人,叫罗伯特·摩西(Robert Moses)。这个人手腕过人,虽然从来未曾担任过市长或州长,却握有各项权力和资源,身兼大纽约地区的公园局长、建设局长,以及跨区桥梁与隧道特区首长,可谓权倾一时。

他最著名的反对者之一叫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也就是片名里的Citizen Jane,是那场城市保卫战里市民一方的代表。

雅各布斯并不是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她只是一个醉心于观察、分析和研究城市的记者和撰稿人。

尽管只有高中学历,但她所出版的七本关于城市的著作,却持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其中最著名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翻译成许多语言,再版无数次,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理念。这本书见证了这场城市保卫战的始末,同时也是对20世纪美国城市化历史的深刻反思。

摩西看到了纽约城市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但是他提出的解决之道却简单粗暴。他所主张的城市更新项目,受当时主流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维影响,以大规模基建作为改造手段,试图通过改变物理环境来解决所有的城市问题。

把原来破败衰落的街区连根铲除,代之以大片大片高度同质化、没有个性、没有生气、彼此之间隔绝孤立的高楼。

他醉心于修建摩天大厦、超级马路、高架路,想要打造出一个个用钢筋水泥铸就的超级都市。

可是,摩西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他不在乎的是,这样做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3、柯布西耶吹起的风

摩西的规划理念,最初来自于瑞士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柯布西耶在1925年为巴黎作了一版城市规划,在规划图里,柯布西耶拆除了老旧的巴黎市中心,在空出来的近5平方公里内,均匀地布置十字形的摩天大厦,并建设超大马路供汽车通行。


这个看起来很有未来感的城市规划,却让自诩为前卫时尚的法国人惊呆了,他们无法想象如何在建筑巨大的阴影下喝露天咖啡,也不能接受自己引以为豪的历史城区变成一个个方盒子和一条条超大马路。法国人最后优雅地婉拒了柯布西耶的设计。

万万没想到的是,远在大西洋另一头的美国,却大为青睐柯布西耶的想法;刚开始发展的汽车通行方式,与他的汽车导向城市规划一拍即合。柯布西耶未竟的规划理念,就这么漂洋过海,在美国生根发芽。

在全美很多城市,当时都建立了类似今天中国城市小区一样的集中式住宅。摩西和他掌管的纽约,就是美国这波大拆大建潮的带头人。

但是,摩西这样做换来的名声却并不好,很多人开始反对他的做法,把他视为破坏城市的恶魔、暴君和独裁者。

而雅各布斯则在反对摩西的运动中声名鹊起,成为领军人物。

她认为,城市的本质不是建筑,而是人,是公共空间,是街道,是人和人之间的互动;社区和社区之间,需要互相连接,需要大家都能轻而易举地进入的公共空间。

你可以轻而易举地竖起一座座高楼,可是你无法移植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街道和社区中所蕴含的那种城市的活力。

雅各布斯认为,‌‌“城市就像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一样,是由许多细微且复杂的关系所组成,尽管它常常有着混乱的表象。‌‌”

那些店老板、酒保以及其他城市居民,都藉由彼此的互动,共同形成了庞大的‌‌“社区邻里‌‌”关系。这一切都不是‌‌“被规划‌‌”出来的,而是富有弹性、自由生长出来的——这才是一个‌‌“活着的‌‌”城市。

4、摩西的挫败

第五大道延伸计划,就是由摩西主导的。

除此之外,他还计划对格林尼治村进行城市更新,打算以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井井有条的街道,取代历史悠久的老建筑、混乱却充满活力的老街区。这对当地居民无异是一场疯狂的灾难。

地产商和政客对这个规划举双手赞成,因为大规模的建设意味着他们可以从中牟利。

可是普通的纽约人,却用行动投出了反对票。无数的普通人走上街头抗议这个简单粗暴的计划。

持续20多年的城市保卫战,就此展开。

雅各布斯决定声援这场保护华盛顿广场公园的行动。她展现了过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人格魅力,把街坊邻居们都动员了起来。

她成立了‌‌“抢救西村委员会‌‌”,用这个白色的大叉来代表自己对城市的反对。我想,从某种意义上,你可以把当年纽约这个无处不在的X,看成是今天在中国到处可见的‌‌“拆‌‌”字的一个反义词——因为它的意思是,‌‌“不许拆‌‌”。

她还起诉了纽约市政府,寻求从法律途径来阻止纽约市的城市更新计划。

反对的声浪越来越大,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舆论压力。1940年,纽约市政府被迫对摩西的第五大道延伸和都市更新计划下了最终指令——‌‌“无限期延迟‌‌”。

纽约市民终于知道了,原来他们不必被动地接受城市管理者在办公室里为他们绘制的蓝图,他们可以站出来反对,说出自己的意愿。

这是曾经不可一世风光无限的摩西,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败。愤怒的摩西因此说了一名言:‌‌“没有人反对这项计划,没有、没有、没有人,只有一群妈妈们!‌‌”

5、然而,这得来不易的胜利,也只是刚开始而已

摩西仍然接二连三地鼓动纽约市政府推出一个个城市更新计划。比如后来的曼哈顿下城高架路计划,准备修建一条十车道的巨型高速公路,一路割裂Soho区、小意大利区等纽约的重要街区,预计拆除416栋建筑。



如果这个计划实施,SoHo区著名的铸铁建筑——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大型的19世纪建筑群,也要全部拆掉。

公路沿途,原本居住在那里的人们,也将不得不被迫搬家。

于是,雅各布斯和普通的纽约人,继续走上街头投入战斗。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一次集会上,一个小意大利区的年轻女孩子说:

现在的街区是很安全的,如果一个单身女性半夜两点在街上走,她不会觉得害怕,因为她知道路边咖啡馆里的人们会看到街上发生的一切;而如果变成宽阔的大马路,路边的小商业都被拆除,行人就不安全了。

这就是雅各布斯的理念:路边的小店,是城市的守望之眼。

纽约的政客和地产商们自然对雅各布斯恨之入骨。1968年,在一次集会上,一个便衣警察逮捕了雅各布斯。随后,她被控三项重罪。

不过,当时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媒体,都对雅各布斯表示了声援。在经过审理之后,法院最终判决这些罪名不成立。

在纽约人持续的抗争之下,市议会最终投票否决了下城高架路计划。摩西再次遭受重大挫败,并且从此淡出了城市规划领域。

这场持续几十年的城市保卫战,最终以纽约市民的胜利结束。

6、我们正在大量复制美国在上世纪犯下的错误

雅各布斯之所以被视为这场抗争的英雄,除了她本身具有强烈的正义感,敢于为弱势发声之外,更重要的是,她是那个‌‌“能看见城市真正价值所在‌‌”的人。

客观地说,政府确实是在做自己的工作,但这些‌‌“政策正确‌‌”的工作内容,却不受他的市民们待见。对纽约市民来说,他们心中的城市愿景,是人人都能拥有一个共同创造有趣事物的城市环境,这才是纽约客引以为傲的纽约精神,也是纽约长保活力的秘诀所在。

因此,代表市民的雅各布斯一方,就像消防员救火一样,为一个个岌岌可危的社区,投入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之中。

雅各布斯关于城市规划的那些理念,在当年她刚提出来的时候被视为异端邪说,甚至让她几度被捕,但在今天已经成为美国人普遍接受的常识。

在《公民简氏》那部纪录片的末尾,特别提到了中国目前史无前例的造城运动,无数的高楼拔地而起。影片评价说,中国的城市‌‌“正以摩西意想不到的规模,大量复制美国在上世纪犯下的错误‌‌”。

雅各布斯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城市不属于建筑,不属于马路,不属于汽车,而属于行人和市民。

今天的纽约,很多街区仍然是‌‌“街坊式‌‌”的,在路边走累了,你可以坐在别人家的台阶上休息一下,或者走到路边巴掌大的小公园里,在长椅上坐下来。无论坐在哪里,一坐下来,你就觉得整个城市变得生动了起来,你能够感觉到这个城市是欢迎你的,是可以被你占有的。

而中国的城市,恰恰相反,遵循的是摩西的理念,在本质上是忽略人和排斥人的,你会觉得自己被忽视,被轻慢。

城市越大,人就越觉得自己渺小。这种感觉的巨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于城市规划。

最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如今的北京:到处是宽阔到让行人胆战心惊的巨型马路,从马路的这边到另一边,要上天入地走上十分钟。

中国古人说宽街无闹市,北京每一条宽阔空旷的马路,都是这句话无声的注脚,也似乎可以听到几十年前纽约那场城市保卫战无奈的回声,

'善待自己'的建议!!

1
经常休息
一般而言,你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你的休息时间。此处所言之休息,既包括一天里的休息,也包括休息日的休息。我把经常休息列在首位,是因为它最为重要:休息过少绝对会减损你的效能。在开展高效能计划的过程中,我的休息时间越多,我所获得的能量和注意力就越多,我就越少感到疲劳。经常休息的好处数不胜数、让人惊叹:休息可以让你的工作更为专注、更为从容,让你想出更多新想法,让你的大脑切换到‌‌“漫游‌‌”模式,让你认真审视你的工作,让你仔细思考任务的意义,最终,让你实现更高效能。一项研究发现,最有益于提高效能的休息时间是每工作52分钟休息17分钟。对于这一数据,我表示怀疑,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结构不同,但是对于这一数据背后的理念,我却深信不疑。你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幅增加你的休息时间。
多伦多大学曾就休息与效能之间的联系展开研究,最后发现:我们感到能量不足,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只有少量的生理能量。该项研究报告的合著者约翰·特劳加科斯(John Trougakos)如此说道:‌‌“我们需要运用生理能量来控制行为、完成工作、集中注意力,生理能量一旦消耗殆尽,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会变得低效。‌‌”在一天里或者休息日完全远离工作,有助于你补充生理能量。我每工作1小时至少休息15分钟,因为如果我不这么做,我的能量就会有所下降、注意力会有所分散。
★想要了解休息时可以参加的活动,请参阅本书第十七章。我在那里列出了9种最佳减压方式,这些方式可以让你在工作之余、休息之时补充能量、减缓压力、收获快乐。
2
每天回想让你感恩的三样东西
肖恩·埃科尔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可以真正训练你的大脑更快乐思考的方法。其中除了肖恩·埃科尔大力提倡的冥想和运动外,我最喜欢的两个方法是,每天晚上回想当天让你感恩的三样东西,每天晚上写日记记录一次快乐经历。
肖恩·埃科尔告诉我,每天回想让你感恩的三样东西非常有效,因为‌‌“随着你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发现积极的东西,你的大脑会越来越精于此道,并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发现世界的美好‌‌”。与其说是因为心怀感恩,不如说是‌‌“因为可以发现生活的美好,让这一习惯变得如此有效‌‌”。每天晚上(即便当天非常难熬)我都会回想当天最让我感恩的三样东西,如果实在想不出,我就会回想人生中最让我感恩的三样东西。这一过程只需1到2分钟,却给我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
3
每天写日记记录一次快乐经历
根据肖恩·埃科尔所说,从神经学的角度来看,当你写日记记录当天的一次快乐经历时(或者如果你不喜欢写出来,你也可以说出来),‌‌“你的大脑会把这次经历定义为有意义‌‌”。每天坚持写这样的日记,可以让你回想当天最积极、最有意义的片段,由此训练你的大脑更快乐地思考。肖恩·埃科尔认为,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你的大脑并不擅长辨别想象经历和实际经历,因此你只需强调、放大当天最有意义的经历即可。
长此以往,你的大脑可以把不同的经历联系起来,当你翻看日记的时候,你可以认识到一路走来你的人生充满意义‌‌”。为了让回想和写日记发挥持久的作用,肖恩·埃科尔建议一开始连续几周坚持回想和写日记,以此训练你的大脑更快乐地思考并让其养成习惯。
4
细分任务
电子游戏似乎比工作更能让人满足,因为电子游戏设置了一系列关卡、目标、奖赏,相比之下,大多数工作都是目标不明、松散烦琐的。
对于大型项目,多花时间进行计划,让项目变得系统可控,在主目标下设立子目标,在每个项目下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这样你的工作可以变得更有条理、更有吸引力、更让人满足。除此之外,研究表明,细分任务还可以让你在工作中更容易进入‌‌“酣畅淋漓‌‌”的状态——潜心于工作中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5
向自己征求意见
当我面对一项挑战时,为了实现更高效能,我很喜欢向自己征求意见。我重视我的家人和朋友给出的意见,但与此同时,我总会问问自己意见如何。下次当你面对挑战时,与其依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问问自己,在此情况下,你会给自己提什么意见(当你在抗拒艰难任务时,这一方法可以激活你的前额皮层,发挥奇妙的作用)?
6
奖赏自己
奖赏自己非常重要,此前我已多次提到,现在仍然要再次提及。当你长时间运动后,奖赏自己15分钟时间浏览脸书;当你一整天不咬指甲后,奖赏自己1美元存进零散花费的账户;当你完成一个大型工作项目后,奖赏自己一顿丰盛的牛排大餐。奖赏自己不仅可以有效巩固习惯,还可以让你在努力实现高效能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7
看见成长的自己
根据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曾著有《心理定向与成功》(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一书]所组织的研究显示,成功人士与普通人士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认为自身的才智和能力可以改变。
抱持成长型心理定向的人们相信,通过努力工作和坚持不懈可以取得更大成果。困难在他们眼中不是拦路虎,而是有待克服的挑战;努力工作在他们眼中是掌握技能的唯一途径。如果你认为你的才智和能力是一成不变的,那你就错了。提醒自己:你可以一直成长,你的才智和能力可以改变,这可以有效激励你实现更高效能。
8
创建成果清单
在过去几年里,每周的维护日我都会补充并回顾我的成果清单。这一清单非常简单,一会儿就可以看完,但每周回顾这一清单,让我可以从工作和生活中暂时抽离出来,回顾一下自己提高效能后所取得的成果,以此激励自己。
在创建成果清单以前,我在实践高效能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花时间回顾一下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每周周末回顾自己的成果清单,可以激励我在未来一周取得更大成果。这一方法在我开展长期项目需要一定时日才可见到成效时尤为有效,

Shadowsocks-libev-full for OpenWrt


简介

本项目是 shadowsocks-libev 在 OpenWrt 上的完整移植,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当前版本: 2.4.5-5
预编译 OpenWrt Chaos Calmer 15.05 ipk 下载

特性

可编译 两种客户端版本 和 一种服务器端版本。
  • shadowsocks-libev
    官方原版客户端
    可执行文件 ss-{local,redir,tunnel}
    默认启动:
    ss-redir 提供透明代理
    ss-tunnel 提供 UDP 转发, 用于 DNS 查询。
  • shadowsocks-libev-gfwlist
    集成gfwlist的一键安装版客户端,带luci界面
    可执行文件 ss-{redir,rules,tunnel}
    默认启动:
    ss-redir 提供透明代理
    ss-tunnel 提供 UDP 转发, 用于 DNS 查询。
    ss-watchdog 守护进程,每10分钟检查一次 www.google.com.hk 的联通情况。
    安装方法:
    shadowsocks-libev-gfwlist_2.4.5-3.ipk 使用openssl加密库 完整安装需要约 5.0M 空间
    shadowsocks-libev-gfwlist-polarssl_2.4.5-3.ipk 使用polarssl加密库 完整安装需要约 3.5M 空间
    用 winscp 把对应平台的 shadowsocks-libev-gfwlist_2.4.5-3.ipk 上传到路由器 /tmp 目录
    带上–force-overwrite 选项运行 opkg install
    opkg --force-overwrite install /tmp/shadowsocks-libev-gfwlist_2.4.5-3_*.ipk
    安装结束时会提示一条错误信息,这是升级dnsmasq-full时的配置文件残留造成的,可以忽略。
  • shadowsocks-libev-server
    官方原版服务器端
    可执行文件 ss-server
    默认启动:
    ss-server 提供 shadowsocks 服务

编译

  • 从 OpenWrt 的 SDK 编译
    # 以 OpenWrt Chaos Calmer 15.05 ar71xx 平台为例
    wget https://downloads.openwrt.org/chaos_calmer/15.05/ar71xx/generic/OpenWrt-SDK-15.05-ar71xx-generic_gcc-4.8-linaro_uClibc-0.9.33.2.Linux-x86_64.tar.bz2
    tar xjf OpenWrt-SDK-15.05-ar71xx-generic_gcc-4.8-linaro_uClibc-0.9.33.2.Linux-x86_64.tar.bz2
    cd OpenWrt-SDK-15.05-ar71xx-*
    # 获取 Makefile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bettermanbao/openwrt-shadowsocks-libev-full.git package/shadowsocks-libev-full
    # 选择要编译的包 Network -> shadowsocks-libev
    make menuconfig
    # 开始编译
    make package/shadowsocks-libev-full/compile V=s

配置

  • shadowsocks-libev 配置文件: /etc/shadowsocks.json
  • shadowsocks-libev-gfwlist 配置文件: /etc/shadowsocks.json
  • shadowsocks-libev-server 配置文件: /etc/shadowsocks-server.json
from https://github.com/bettermanbao/openwrt-shadowsocks-libev-full

Friday 29 September 2017

网盘Openload.co超簡單,無下載限制!支援影片線上串流播放

最近再度從 Openload 下載檔案,發現速度好像比之前來得更快、更順暢!既然如此,趕緊來研究一下 Openload 順道寫篇教學給大家,若你想要上傳分享檔案的話,這是一個值得一試的選擇。 
来源: 

Openload 有什麼特色呢?如果要我以一句話推薦此服務,我會說:它簡單到不行,而且幾乎沒有任何限制!若你有長期關注免費資源網路社群,一定知道 Pseric 向來喜歡簡單的工具或服務,對我來說,工具是用來解決問題、節省時間的,我不希望因為要使用它而產生更多問題。

話題再次回到 Openload 吧!這個免空非常簡單,只要把檔案拖曳到瀏覽器,就能快速上傳產生分享鏈結,而且支援所有格式。Openload 有最大單檔不得超過 1 GB 限制,不過如果你讓它自動幫你轉檔,那麼最大可以上傳到 10 GB(這應該是對於影音檔案的格式轉換,包括壓縮)。
另一個特色是 Openload 支援部分檔案格式的線上串流,舉例來說,假如你上傳的格式是它支援的影片、音訊或文件檔案,使用者能透過分享鏈結直接於線上觀看,無須先下載檔案,其實會更節省時間。假如你想要上傳一些影片並嵌入自己的網站、部落格,Openload 也是可以考慮的 YouTube 替代方案。
Openload 有固定的檔案保存期限,可串流檔案 60 天、一般檔案為 30 天未使用自動刪除,其實對於大部分使用者來說應該是相當充裕。Openload 也支援批次上傳檔案、遠端上傳及 FTP 上傳檔案,這些功能限定註冊使用者才能使用。
網站名稱:Openload
網站鏈結:https://openload.co/

使用教學

STEP 1
首先,我想先介紹 Openload 最簡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上傳檔案、取得分享鏈結及下載。
開啟瀏覽器,把要上傳的檔案直接拖曳到 Openload 首頁,或者點擊「Browse or Drag n Drop Files」按鈕選取檔案,就會開始上傳,依照你的網路速度會有一段等待時間。

STEP 2
上傳完成後,Openload 會顯示檔案的下載、分享鏈結,你也可以右鍵選擇檔名然後複製超鏈結。

STEP 3
當下載者打開下載頁面時,會有大約 5 秒鐘的等待時間(這跟其他免空比起來非常佛心,而且沒什麼很誇張的廣告),倒數結束後點擊中間的「FREE DOWNLOAD」即可下載檔案。

免費註冊 Openload 帳戶,分享檔案還能賺錢

其實 Openload 就是一般俗稱的「錢空」(可賺錢的線上空間),但又不像其他類似服務都擺滿廣告,在這裡只有非常有限度的廣告會顯示出來,盡可能不影響使用者瀏覽。
至於要如何賺錢呢?只要把檔案上傳到 Openload 然後分享出去,就會依照不同國家、IP 使用者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影片被播放也包含在內),簡單來說,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洲的 IP 比較值錢,每下載一萬次會有高達 $35 美金收益,台灣的話相對低一些,只會有 $5 美金(詳細遊戲規則及計價方式可參考 Affiliate Program 頁面說明)。
STEP 1
在此之前,你可以點選「Sign Up」來免費註冊一個 Openload 帳戶,註冊有什麼好處呢?除了可以上傳檔案賺錢外,還能管理上傳的檔案,使用批次上傳、FTP 上傳或遠端上傳功能。

STEP 2
下圖就是 Openload 使用者控制台,看起來複雜,其實使用上功能就那幾個,不會太難。如果你想利用免空賺錢的話,記得先到 Affiliate Program 設定一下,開啟才會開始計算。

STEP 3
當你上傳影音檔案至 Openload 後,下載頁面不是只有下載按鈕,而是可以直接於線上播放!而且速度很快,幾乎沒什麼等待時間,喜歡的話還能點擊「Download」來取得影片。


前面有提到,如果你想透過 Openload 來托管影音檔案,亦能點擊「Embed」產生內嵌代碼,把影片或文件直接嵌入自己的網站、部落格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