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18 January 2018

别笑话日本,我们的少子化将来得更惨烈

半个月前,一个新闻蛮火——日本年出生人口创下新低,一年只出生了94万人。

日本今年新生人口数创新低 空房子如瘟疫般蔓延,未来令人担忧!

  日本厚生劳动省22日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估算值显示,今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将仅为94.1万人,创下189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连续两年跌破100万大关。

  今年死亡人数估算值为134.4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这意味着日本今年人口将自然减少40.3万人,这也是该指标首次超过40万。

  同时,今年新婚情侣数为60.7万对,比上年减少1.4万对。

  平均来看,日本今年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

  日本媒体评论,这份估算数据显示,日本少子化现象更加严重,人口正在加速减少。

  日本厚生劳动省今年4月公布了50年后日本人口数的预测结果。根据这份估算,日本人口将在2053年跌破1亿,到2065年,日本人口将比2015年的1.27亿减少三成,降至8808万。

  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说,日本18至34岁女性中,有39%的人还是处女,这一数字足以让许多男人们感到惊讶与欢欣。而还有一个数据,同样会让人感到吃惊,在18至34岁的日本男性中,“童子身”的比例也高达36%。

  调查报告还显示,18岁至34岁的女性中,有一半人没有男朋友。而在35岁至39岁的年龄段中,有26%的女性和28%的男性从未有过性经验。

  34岁以下的女性的处女率达到40%,这一个比例就很能说明,日本女性并不是像AV片中渲染的那样开放与随便。但这一数据也说明,日本社会确实已经进入了“无欲望社会”,或者说是“低欲望社会”。

  日本的这一种无欲望社会,不只是反应在性问题上,也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譬如日本人没有炒房的欲望、没有炒股的欲望、没有结婚的欲望、没有购物的欲望,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谈恋爱觉得麻烦,上超市觉得多余,一部手机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

  针对这一现象,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先生写了一本书,叫《低欲望社会》,副标题叫“胸无大志的时代”。

  在这本书中,他感叹道: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无法得到刺激;经济没有明显增长,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年轻人对于买车几乎没有兴趣,奢侈品消费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能打发就行。日本已经陷入“低欲望社会”。

  为什么日本社会如今会出现这一种现象?

  大前研一先生分析说,既有一个社会高速发展趋向成熟后的一些共同原因,也有日本社会独特的传统文化基因因素。

  日本战后有过两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在1947-1949年期间,日本投降后,大批军人回到日本,催生了这一生育高峰期。这一批人在日本70、80年代,成为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力军,也经历了日本战后最为富裕与辉煌的时代(经济泡沫期),称为“团块年代”。如今这些人都已经70几岁。

  第二次生育高峰期是在1970-1975年之间,出生时,正赶上日本进入汽车时代,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是,家里买了一辆轿车,爸爸开车带全家人去泡温泉。但是,这一批人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刚好遇上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就业困难,收入减少,为了生存和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得不调整自己知识结构,与别人展开竞争,每天奔波在挣钱养家的路上,身心疲惫。这些人被称为“小团块年代”,如今都是40几岁到50几岁的中年人,正是日本各行业的核心力量。

  这两个年代的人,团块年代的人通过奋斗吃到了“糖”,而小团块年代的人,通过奋斗吃到的是“盐”。因此,日本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吃“糖”的人如今拿到高额养老金四处游玩安度晚年。而吃“盐”的人,始终担忧自己的未来,在身心疲惫中失去欲望。

  70年代之后,日本再也没有出现新的生育高峰期,人口逐年递减,只落得高峰期的一半。

  为什么日本的出生率越来越低?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日本年轻人看着自己父母亲辛劳的生活,越来越不愿意结婚,晚婚年龄一再推高。

  男人觉得自己婚后就像是一部挣钱机器,拼命努力,还满足不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而女人们也感觉到结婚生子,整天呆在家里伺候孩子伺候老公失去人生的价值。所以,无论男女,更愿意去享受一种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因此,日本年轻人晚婚率很高。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2015年时,日本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1岁,女性为29岁,这两个数据均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在2015年公布的 “终生未婚率”的调查数据显示,50岁之前从未结过婚的日本男性比例约为23.4%,女性比例约为14.1%,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日本男性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女性平均每7人中就有1人终生未婚。

  第二个原因,是没有性生活的夫妻越来越多。

  日本NHK电视台对四十多岁的已婚妇女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夫妻生活的就占了63%。问到原因,有20%以上的妇女回答说:厌倦和老公过性生活。另外近60%的理由是:提不起兴趣,老公也太累。

  最大的问题是,30几岁的夫妻中,一年中只有数次,或者根本没有的比例也高达41.6%。

  夫妻之间没有性生活,直接导致了日本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最初是不愿意结婚,结了婚之后不愿意生育。生了一个之后,不愿意生第二个。到目前为止,日本育龄妇女的平均出生率只有1.4,一个半不到。日本政府虽然采取了各种补助措施,譬如生孩子补助40万日元,大约2万5000元人民币。孩子出生之后一直到初中毕业,每个月都会有1万日元,大约600元人民币的奶粉钱。但是,不愿意生孩子的女性越来越多,因为一旦生了孩子,就要放弃工作,同时自己将失去自由。因为日本的孩子,都是母亲自己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会帮你带。

  日本经济前景堪忧

  消费萎缩

  低出生率带来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消费的萎缩。

  虽然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但是,除了一部手机,其他商品再也调动不起年轻人购物的兴趣。看不到年轻人买汽车,看不到年轻人买房子,LV包包没人碰,电视机销量大跌。你如何宣传大拍卖、大出血,年轻人就是心不动、脚也不动。年轻人数量逐年减少,消费市场更加趋于饱和和低迷。

  低出生率带来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教育危机。

  日本的教育资源并不缺乏,但是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混合的社会,目前日本的教育处于两难境地。

  一方面,追求精英教育的父母不断督促孩子去上各种私塾补课,寻求出人头地。另一方面,孩子们在拼命的努力中,对于父母传统的生活态度感到虚幻,“人生如同是在一个轨道上,还没有进入轨道,就已经知道轨道那头的结果”,这使得许多日本年轻人产生了对于自己一眼看到人生尽头的失落感。

  而这一种失落感,使得许多的年轻人对于他们的父辈,那种为了获取社会的认可,甘于牺牲自己的个性为公司而努力,从而寻求富裕中产阶级生活的价值观产生厌恶,他们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譬如大学毕业后,开一间小面包房,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发型师,比在大公司爬格子要酷得多,做一个时尚设计高手开自己的事务所,或者电脑开发从业者,做自由职业者,自己签约而不是受制于公司的固定上下班制度,成为年轻人的追求。

  当个性追求渐渐高于共性,年轻人已经失去了对于物质攀比的兴趣,你有没有车,有没有房,对于许多日本的年轻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话题。东京这么一大国际大都市,85%的年轻人结婚时租房子结婚,只有5%的年轻人买汽车,这种地域物质的低欲望,使得银座街头的奢侈品变得毫无价值。

  劳动力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人们普遍认为,日本人口问题前景仍然十分严峻。

  更少的年轻人,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少的劳动人口需要支持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从而增加了养老金和卫生保健制度的压力。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向商界领袖发表讲话时,呼吁发动“全民性的运动”来解决日本的人口问题。日本政府曾采取相应措施,让年长的工人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更长的时间,并鼓励公司投资发展自动化。

  他说:“劳动力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提高生产率。”

  近几十年来,日本政府一直承诺要解决人口减少的问题,但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

  政府努力鼓励女性多生孩子,但收效甚微,而民众也并不太接受大规模的外来移民——而其它一些低生育率的发达国家通过接纳移民来稳定人口数量。

  随着人口减少的步伐加快,经济增长将越来越难实现。

  空房子如瘟疫般蔓延

  “鬼城”越来越多

  当欧洲的一些国家正在设法为汹涌而来的难民安置住处时,世界另一端的日本正在为另一件事情发愁。

  日本总务部2014年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全国住宅总量达6063万户,其中闲置空房820万户,也就是说,每七户住宅中就有一户空置。野村综合研究所表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空房比率将在未来10年提高到20%。

  目前在日本一些农村地区,超过65岁的人口占了当地居民总数的大多数,空房子如瘟疫般速度蔓延,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日本人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让他们有些哭笑不得的现象——数据显示,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首都圈人口正在迅速膨胀。东京爆满,乡村“鬼城”,这一现象可能将成为未来数十年困扰日本的怪病。

  14年前,日本艺术家Ayano Tsukimi衣锦还乡。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曾经熟识的故土早已丢了旧日的热闹景象,真的可以用“人迹罕至”来形容了。于是,Ayano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子注入新鲜血液——她的手工娃娃。在长椅上,在街道中,在她家屋外,都有这些手工娃娃的身影;他们还在田野工作,甚至在废弃的学校操场上闲逛。可以说,他们遍布荒村的各个角落。她用了大约十年的光景,缝制了约350件真人大小的娃娃,每一个娃娃就代表一个曾经的住户。

当时微信里不少朋友在转发这条新闻,许多评论都说,日本药丸了。

今天的一条新闻也比较火——2017年,中国出生了1723万人。

1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负责人就2017年出生人口答健康报、中国人口报记者问。
记者: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有所下降。如何看待2017年出生人口的变动?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负责人:
2017年,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积极效应逐步显现,人口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国家统计局根据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全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卫生计生统计的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758万。受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婚育年龄推迟等综合因素影响,2017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减少,但仍保持较高规模,高于“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1644万人的水平。从孩次结构看,二孩出生占比进一步提高,达到51%,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一孩出生占比42%,下降5个百分点。
当前,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受经济社会因素影响更加明显。调查显示,群众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主要是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等。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出生人口监测预测,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努力推动解决群众在生育养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

2016年时,这一数字是1786万。

也就是说:“全面二孩”开放后仅仅两年,中国的出生人口再次开始掉头向下。

而卫计委此前的预测是:“全面二孩”放开后,在中等预期下,中国在2017年将出生2110万人。

实际数字却非常打脸,1723万 vs 2110万——真实的数字只有卫计委预期的81.7%,少了387万。



从表面上看,1723万这个数字并不少——是20多年来的第二高,是日本年出生人口的18倍还多。

中国的总人口是日本的11倍,出生人口却是日本的18倍多,看上去中国的情况比日本好不少。

而且如果每年出生1700多万的话,按照80岁的人均寿命计算,中国的总人口将维持在13亿多的水平——这是一个看上去挺完美的结果。

然而,2016-2017年这两个年出生超过1700万的小高峰,其背后是两个关键性因素:

85后人口高峰
70后、85前突击二胎

1986-1990年,是我国上一个生育高峰,这5年的平均出生人口是2480万人。

也就是说,30年前出生的每年约2500万人,再加上突击二胎因素,如今每年也就生出1700多万个小孩——2017年出生的小孩,超过一半都是二胎。

二孩出生占比进一步提高,达到51%,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一孩出生占比42%,下降5个百分点。

就算我们把突击二胎因素全排除掉,就算这1700多万儿童全是按正常节奏出生的,那也意味着,这一代人口,比30年前他们的父母一代,总量打了7折。

于是,3-5年后,当年均出生只有1500-1600万的90后成为了生育主力,如果他们的后代数量也是打7折,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年出生人数将只有1000-1100万人。

还没完。

首先,上面这个数字是基于90后的生育意愿和80后一样来估算的——实际上不可能。

其次,30年前85后的出生性别比是比较均匀的,基本是1:1。而5年后将要成为生育主力的90后的出生性别比是1.1-1.15:1 —— 感受下这个表格:



也就是说,未来90后母亲的数量,将在90后数量整体比85后打6折的基础上,再打9折。

从上表我们也可以看到,再过5年,中国30岁左右女性的数量将只有800多万,再过10年,这一数字将下降到600多万。

于是,我们会发现,5年后中国每年出生1000-1100万,其实是个极其乐观的数字。

如果考虑到90后/95后的生育意愿降低,考虑到90后/95后女性比例的减少。那么,中国在2023-2025年的出生人数将可能只有800-900万。

只用5年后,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结果——中国总人口是日本的11倍,出生人口也是日本的11倍。

也就是说,只需要5年时间,我们今天是如何看日本笑话,都会被原封不动的还回来。

再过10年,也就是到2028-2030年左右,30岁左右的育龄女性每年将只有600多万。

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8的总和生育率,600多万的女性,一辈子平均也就生出700万人。

而1.18的总和生育率,对于2030年的女性来说,会是个上古时期的天文数字。


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及全国总和生育率

十年后,我们就会看到每年平均死亡1700万人,每年出生700万人,每年净减少1000万人的世界奇观。

我们的人口年龄结构大概是日本20年前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是自然发展,我们将比日本晚20年左右,才会达到如今日本这样的低生育率水平。

但是,由于20-30年前的人为加速,我们只需要在5年后,就将达到目前日本的出生水平,10年后,将会远低于日本目前的出生水平。



日本的例子或许太遥远,我们就用自己来举举例。

2016年,东三省常住人口1.08亿,共出生67.8万小孩,把这两个数字各自乘以13,就是5年后中国的总人口和年出生人口。

也就是说,5年后,全中国的平均出生率,将和目前的东三省一样。

东三省如今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将在5-10年后,在全国普遍上演。

届时,除了各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群以外,中国的大多数国土、大多数中小城市、大多数小县城,恐怕都将面临和如今东北一样的经济困境:

全国年轻人口、出生人口比现在打6折。
特大城市不打折或少打折。
普通城市打5-7折。
县城打3-5折。
农村打1-2折。

中国将在比日本低得多的发展阶段、比日本快得多地进入少子化和老龄化。

下面是东亚的总和生育率地图,可以看到,日本还算是不错的。而5年后,中国大部分国土都将变成如今东北的颜色。



总结一下就是:

2017年的1723万出生数据,虽然远不及预期,但也是30年前出生高峰和突击末班车二胎双重叠加才有的高水准数字。
由于20-30年前计划生育的人为影响,由于20-30年前女性出生比率的减少,中国的少子化进程将远快于日本。
5年后,1723万这一数字就就将大概率腰斩,“全国上下皆东北”,将是一种人口结构上的必然。

如果说现在东北的财政、养老赤字还可以呼吁全国统筹的话。那么5-10年后,全国大家都一样,谁也救不了谁。

届时,从财政压力传导而来的,恐怕将是zf和全社会的催生压力。

而大学毛入学率40-50%的90、95后,特别是90、95后女性,恐怕并不会吃这一套,而是会进一步逃离家乡、集中在大城市和国外来躲避催婚逼生。

20-30年来的每一步棋,都在导致未来的死局:

人为加速生育率自然降低的进程,让少子化速度比低生育标杆国还快得多。
缩短每天财政负担的义务教育时间、早下课、推行素质教育,把低龄儿童养育成本转嫁给家庭。
严格控制大城市供地,让大城市第一代移民缺乏生存空间,难以结婚生娃养娃。
高房价带来的家庭经济压力+转嫁给家庭的子女教育成本,被迫让夫妻进行婚内专业分工,让40-50%都已是大学学历的年轻女性畏惧婚姻。

一切皆有因果,该来的都会来,不要急着看日本笑话,我们会陷得更早、来得更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