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21 April 2018

中国的科研圈现状

官办科研机构的骨干是各种帽子人才大佬,这些人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各种编故事答辩拉经费,院士大佬直接给上面递建议书立指南,其他人眼巴巴看着各部指南出来一哄而上抢项目,占据工作量的60%-70%,还有20%-30%的精力用在混圈子拜山头。至于为什么这么卖力拉经费,因为一个部门甚至一个所有一堆嗷嗷待哺的人口在等着,院所领导们给高薪待遇大房子到处挖各种帽子,因为经费收入全靠他们。如果全靠人均固定财政拨款,基本上只够招扫地大妈水平的,加上经费收入发绩效之后可以招到二三流的毕业生,基本够搭个样子货糊弄政府。
帽子人才们别看待遇优厚,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他们是摇钱树,如果几年内拉不到几千万经费,领导直接给你撤办公室撤课题组,让你自觉走人,所以帽子们一年猝死好几个也是家常便饭。
接下来讲下面的人,按说二三流的人才,搞一流科研不容易,好好干把二三流搞好也不错,但是事情没那么简单。前面说了,经费收入主要靠上面政府,而政府大佬们显然不满足于二三流的,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弯道超车,要颠覆性创新,所以经费指挥棒两三年换一个主题,今年搞云计算,明年大数据,后年人工智能,大后年区块链,一个没落下,啥热门搞啥,于是帽子们每年都得编新故事去抢经费,编得慢的就断粮了。抢下来以后下面的人赶紧转行学习,本来就资质一般,刚学会搭个样子货就结题了,后面又是新的主题换个阵地搭个样子货。所以这帮人整半天出来,啥都会一点,啥都不精通。
最后讲企业。很多人觉得官办科研机构不行,给企业搞就行。事实上现在企业最喜欢搞的科研项目,就是科技部拨款的,自己一分钱不用出,领了任务之后低价分包给高校,完美挣净利润。如果是自己掏钱研发或者购买技术转化,那就要看多久能盈利,基本没有企业能接受两年不盈利的。比如某司,经常第一年大张旗鼓进军某领域,第二年就把该部门撤销了,所以不要指望他们搞需要长远投入的东东。唯一能承受点不确定性的是风投,但是风投创业的环境大家也看到了,等你花血本把路趟平了,马上一堆跟进抄过去的,NB到别人抄不了的实在是少数,所以能活下来的风投都学乖了,宁可投短平快的项目,不要当先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