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4 February 2012

解读梁思成与林徽因的运与命

梁思成与林徽因 (网络图片)
 
建筑大师梁思成与林徽因这一对珠联璧合的伉俪,在中国现当代史上可谓双星辉映,不仅受到今天知识界的尊崇,更有民间大 众的追捧。这样一对国宝级人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故居——北京市北总布胡同24号院(旧时为3号四合院)被拆了——在被关注了两年多之后,在被纳入了文物保 护之列之后——2012新年正月初五那天被它还是拆除殆尽了。舆论哗然发酵,梁林再度成为焦点。
回顾梁林一生,就如明星演绎的精彩大戏,跌宕起伏荡气回肠。他们从出生,相恋、成家、立业,无一不动人心弦。上天安排他们这样的瞩目,无非是引人领悟此中深意。
民国人物 风华绝代
中 华民国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从诞生时的婴儿到童年时期,经历了复辟反覆辟,选举与贿选,军阀混战等种种艰辛。但,就算是这样不尽人意,自由民主的空 气日浓,新式文化教育日兴。中国传统的士族、大夫阶层,即名门望族,他们往往走在时代的前列,积极吸纳新知,推动社会变革。梁思成与林徽因正是这样应运而 生的时代宠儿和典范。
出生于日本的梁思成在父亲梁启超的教育下,从小就学习中国古文化,熟读《左传》《史记》等古籍,学业优秀,涉猎广泛。 林家也是书香望族。林徽因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年闻名人物,学识渊博,善于辞令与雄辩,交际广泛,倡言宪政。1919年5月他揭露政府外交卖国的内幕文章, 引爆了“五四”学生运动。梁林两家家学渊源世交深厚,梁林二人自小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和教育,青少年时又接受西方文明滋润,可谓学贯古今中西,属于当时社 会的佼佼者。尤其是林徽因,在才女中,她集出众的广才、倾城的美貌、学识、事业于一身,风华绝代无出其右,被胡适赞为“一代才女”。以梁林二人为中轴辐射 的文化圈,可谓群星闪耀,知识界精英纷纷登场。这些自由的知识份子,也多是中西文化的融合者,他们多成为中国后来不同领域的大师。
以王财贵 教授为代表的当代教育家研究发现,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是世界最优秀的教育方法。传统国学启蒙教育,是造就神童与大师的途径。民国时代以梁林为代表的大师 们正是传统教育的受益者,他们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使他们能更好地吸纳西方文化新知并创新开拓。而中共在大陆把一切财产充共,彻底毁掉传统文化 后,中国士的阶层被彻底摧毁,产生大师的土壤也被毁坏。从这个意义上说,梁林代表的时代,是中国文化最后一抹绚烂的霞光。他们的存在,证明了中国现代人素 质差的原因不是源于中国文化。
风尚自由 君子大气
国军北伐成功统一中国后,内有赤匪暴乱,外有日本入侵。 蒋中正深知国弱不能马上抵御强敌,一方面在寄希望于国联帮助的同时,强力剿共以图尽快安内而后攘外,另一方面推动国民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到 “七七事变”前,中国有一个短暂的风歇雨住期,文化自由的空气带来了文艺复兴色彩的繁荣。这一现象,在梁林故居的小舞台上得到了充分展现。
在 1931年至1937年的6年间。梁林租住在北京北总布胡同3号(现称24号院),那是他们人生最璀璨幸福的时期。哲学家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前院与后 院相通,每周六下午,院子里经常是高朋满座,文化界的学者、教授、作家等知名人士经常在这里聚会。林徽因以其才华学识和连珠妙语成为沙龙的中心,因此曾有 “太太沙龙”的美称。这个时期,梁林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梁思成在林徽因协助下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等工作,为后人留下 了珍贵的研究资料,奠定了梁林二人古建筑大师的地位。林徽因的几十篇优秀文学作品也多发表于这一时期,奠定了她新月派诗人的地位。
不仅在事业上,在婚姻情感方面,围绕梁林的爱情故事,也给后人留下了回味无穷的咏叹调。
梁 思成、徐志摩、金岳霖都深爱着林徽因,林徽因无疑也爱他们。徐志摩是她文学上的良师益友,也曾是她情窦初开时的思恋,但是徐有妻子,所以林斩断了恋情,只 是把他当作挚友,即使后来徐已经跟妻子离婚,有泰戈尔牵线,林徽因也没有重拾恋情,而是把心定在了梁思成身上。梁与林留学美国期间,林的爱慕者如“过江之 鲗”,但是林无转移,最后在梁启超的安排下与梁思成结婚。金岳霖是徐志摩的好友,跟着徐志摩到梁家后,与梁林二人成为至交。金赞羡林的人品,对林呵护有 加,与林也是知心。林曾经感觉爱上了他而非常苦恼,告诉梁思成,梁虽痛苦却让林自己选择幸福;而金得知后,忠告林:梁思成是真正爱她的人,他不能伤害爱她 的人。一场风波就这样悄然化解。“真爱一个人就不要伤害爱她的人”,这恐怕也是梁思成能真诚对待金徐而从无芥蒂的原因。徐志摩每到北京必住在梁家,而金岳 霖总是与梁家比邻而居,俨然一家。这里既有梁对林徽因的挚爱和信任,也有他宽厚的君子胸襟。人间只一个林徽因,谁爱都无罪。惟其此才配得上林徽因,才使林 爱他陪伴他一生。林徽因对爱自己的其他男人并没有越矩之举,她把完整的爱给了梁思成。她与丈夫同甘共苦琴瑟和鸣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爱他的注释。
围绕梁林演绎的现代友情、爱情与婚姻故事,展现了一代英才温润如玉的君子雅量和操守风范。这些上层贵族,也是真正的文化贵族和精神贵族,他们平等坦诚互敬互爱尊重知识。如果中国能平稳地走下去,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道德至少是现在台湾的风貌。
爱国与爱文化的不同际遇
在抗战期间,梁林一家颠沛流离,夫妻贫病交加,但是即使再困难,他们也没有停止过对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林徽因肺病复发,在病榻上还通读廿四史,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等文稿。生命危机之时,她拒绝了全家迁往美国的机会,表示要跟难中的祖国在一起。
1944 年盟军准备开始对日本进行地毯式轰炸的时候,在重庆任“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从保护世界文化的角度,不计私仇,带着地图去见美军指挥官, 在日本地图上清楚地标明了奈良及京都的位置,提出不要轰炸奈良及京都的要求。因为这两个地区有大量唐代风格的古代建筑及艺术国宝。于是,美军在1945年 对日本110多座城市狂丢炸弹时,奈良和京都却得以幸免。日本人民得知事情真相后,将梁思成誉为“古都的恩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先驱”。为了表达感 恩之情,于2010年10月在奈良文化会馆广场公园立起一尊梁思成的铜像。就像他们为鉴真和尚立像一样,他们要让后代记住为日本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梁 思成能够令美军放弃轰炸奈良和京都,耶鲁大学也尊崇他在建筑上的造诣。美国人的态度,国民政府的信任,或许使他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全世界哪一个政府都会 珍惜文物。所以,当共产党拿出保护文物的姿态时,他相信了。然后,很快,残酷的现实就令他痛不欲生——他不能保住中国的古都。
当共产党要建 设所谓新北京时,梁思成与陈占祥提出计划,想把北京城作为当时全世界仅存的完整古城保存下来,成为一个“活着的博物馆”留给后人。梁思成与林徽因还有很多 美妙的构想:城墙上可以绿化,供市民游乐;壮丽宽广的城门楼可以改造成图书馆;护城河可以引进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然而,毛有占据紫禁城做领 袖的欲望,不想留旧城建新城。毛的理想是:站在天安门上,看到下面是一片烟囱的现代化城市。周恩来等其他人也都支持毛。于是,完整的明清古城墙和城楼就成 了瓦砾。在明清古城墙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哭。林徽因曾痛斥北京市领导说:“你们把真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 是假古董!”梁思成曾说:“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
然而,痛苦与眼泪没能保住古城楼。那时候他们是城市建设的绊脚石,不再是民国时期被尊崇的专家和权威。梁思成因为要保护古建筑在后来不断被批斗检讨认罪。
拆毁悲剧与运命指向
中 共从来就没拿文物当回事。为了所谓新北京,而拆毁老北京——一个文化古都,从开始拆毁古城楼,到后来拆毁老北京胡同、四合院,直到梁林的故居也被拆毁,这 是一个必然。梁林生前没能保住古城楼,死后更保护不了故居。即使侥幸他们的故居被保存下来,在周遭高楼夹缝中的小院,哪里还是他们熟悉的故居?
共产党不仅是拆毁北京的地面古物,后来又指使红卫兵拆毁了全国各地众多的古代建筑,尤其是古寺;外加撕毁、烧毁古代字画书籍等。因此,国民的文化意识和素质早就被拆毁了。
林徽因病逝没受到中共运动的折磨算是幸运,梁思成则备受侮辱和践踏。梁林前后际遇的鲜明对比,给观众展示的正是共产暴政的邪恶、愚蠢与无法无天。
90年代,梁林辉煌的成就与人生逐渐被旧识整理出来,后人再次为其倾倒。不是说毛时代已经过去,改革开放让中国进步了吗?梁林故居的被拆毁,再次证明:中共还是那个中共——邪恶、暴力、愚蠢。
今天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强拆,仍然是中共经济发展破旧立新的需要。东城区文化委发明“维修性拆迁”的解释,既是遮掩,也是文化被拆毁的体现。法律和规定在利益集团的强权面前,从来就是一纸空文的欺骗。如果梁林不是深具影响力的名人,这种遮掩解释都不会有。
今 日大陆中国,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远不如民国之初。有学者指出,中共比清朝晚期更加黑暗专制。难道不是吗?你看,当年竭力批判梁思成,甚至主张拆毁故宫的 何祚庥,他仍然是中共得意的红人。庙堂之上,一群类似何祚庥这样无德的无良之辈当家,怎么可能不发生强拆?中国人民怎能复兴中华文化?
我相信,九泉之下梁林若有知,他们必不会为被拆毁的故居而伤心,他们定会为那些面对一次次被拆毁悲剧而不清醒的人伤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