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6 April 2012

蒋中正捍卫中华,彪炳千秋

,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重庆民众欢迎蒋委员长.

1975年4月5日清明节,88岁的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去世。当天夜晚11时许,本来风和日丽的台北突然风雨交加,雷电大作,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暴风骤雨。蒋中正去世的消息使整个台湾陷入悲痛之中。

蒋中正毕生坚持孙中山三民主义,护卫中华民族,有三大历史功绩:北伐统一全中国;领导全国军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 大胜利,并确定了中华民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保卫建设台湾,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蒋中正对中华民族做出了两项最伟大的贡献:一是力阻马列共产 主义祸乱中华;二是捍卫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保卫中华道统,保全中华民国国体。
所谓国共斗争,实质上是人类自由正义力量与共产专制邪恶势力的 斗争,是光明与黑暗的搏斗,是捍卫中华与祸害中华的生死较量。蒋中正毕生图中华民族之复兴,求国家之完整和尊严,坚决反对共产邪恶主义,反对台独分裂中 华,生死无悔,奋斗不懈,他对中华民族所做的伟大贡献,彪炳千秋,永载史册。

蒋中正书法。(网络图片)
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蒋中正“是我民族史上千年难得一遇之旷世豪杰、民族英雄也……五千年来,率全民,御强寇,生死无悔,百折不挠,终将顽敌驱除,国土重光,我民族史中,尚无第二人也。”
下面让我们回顾蒋中正的一生和大事件。
留日入同盟会 护卫孙中山脱险

青年时代的蒋中正(蒋介石)。(网络图片)
蒋 中正(蒋介石)(1887.10.31—1975.4.5),字介石。浙江奉化人。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孙中山同盟会。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 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特级上将、国民党总裁、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务,是中 国建立共和政体以来,第一个成功统一全中国,并同时统治过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最高领导人。
蒋中正五岁时先在家延师启蒙,六岁起入私塾读四书五经,接受科举式教育。1907年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习炮兵。1908年春赴日留学东京振武学校,并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蒋中正潜回上海参加辛亥革命,任沪军都督陈其美部第五团团长。1913年第一次单独与孙中山见面。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次年3月蒋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
1922 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广州永丰舰,蒋中正奉召从上海赶到广州登舰侍护40余日,曾冒着危险上岸寻找食物,晚上睡在甲板上担任警卫, 并帮助孙中山出谋划策,击退叛军,护送孙中山脱险返沪。蒋中正对孙中山忠心耿耿,患难与共,从此获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器重。
识破苏俄傀儡中共 苏维埃乃专制和恐怖组织
1923年2月,蒋中正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8月奉命赴苏俄考察了解苏维埃体制的政治、党务及军事。
在未往苏联之前,蒋中正十分相信并欣赏俄共。但是经过了3个月的实地考察,他彻底屏弃了对共产主义的幻想。
蒋 中正发现苏俄不欲兑现援助中国革命政府的承诺,并坚持认为蒙古不属于中国。他还发现苏共“对中国社会,强分阶级、讲求斗争,他对付革命友人的策略,反而比 他对付革命敌人的策略为更多”,并认为“苏维埃政治制度乃是专制和恐怖的组织,与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兼容的”。他自此认定苏俄共产 主义对于中华民族的后患不堪设想,共产主义绝不适合中国。
蒋中正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是中国的产物,而是苏共的附庸傀儡,必须靠寄生于国民党 内,施展其渗透、分化、颠覆的阴谋。他在后来所著的《苏俄在中国》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是中国的产物,乃是苏俄共产帝国的螟蛉。苏俄的共产主义不适于人 类的生存,更不适于中国的气候,所以他发育的初期,必须寄生于中国国民党内,施展其渗透、分化、颠覆的阴谋,透过本党的机关来组织其工农群众,并假借本党 的名义来隐蔽其阶级斗争,而其目的是在中国国民革命的独立战争过程中,建立其苏维埃傀儡政权,制造其在亚洲第一个典型的附庸国。”
自从苏俄回国后,蒋中正毕生都为捍卫中华、抵制外来侵略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力阻共产主义祸乱中华,几十年如一日,苦口婆心地劝导警告国人共产主义对于中华民族的巨大危害。但是,蒋中正的远见卓识和金玉良言,并未被多数中国人所理解重视,大多数人只当作耳旁风。
创立黄埔军校 培育军事精英
1924年1月,国民党决议在广州开办军官学校,创立国民革命军。5月,孙中山亲自任命蒋中正为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何应钦为总教官,陈诚等人为教官。

(视频:蒋中正创办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校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黄埔军校培养了一批中国的高级军事将领,他们日后拚杀于北伐、抗战和国共内战的重要战场。
不 幸的是,黄埔军校从成立之日起,便遭到苏俄和中共的渗透。周恩来担任该校政治部主任,到处安插苏俄军事顾问,叶剑英、聂荣臻、恽代英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 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思想。不少共产党人担任国民党军校政治教官和教职人员,担任国民革命军的各级党代表,并规定没有党代表的附属签名,一切命令均不生效。 这样附体国民革命的结果,使得中共由1925年的不满千人,暴增至1928年的三万人。
东征全歼叛军 获选最高领袖
1925 年3月12日,孙中山在燕京逝世。时蒋中正率黄埔军校学生与教导团官兵三千人东征讨伐叛逆陈炯明。获悉孙中山逝世后,蒋中正在军中发哀告全军将士书,并回 广州祭奠孙中山。1925年8月,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任军长。10月率师第二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1926年2月,蒋中正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4月16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与国民政府委员联席会议推选蒋中正为军事委员会主席。7月6日,蒋中正当选为国民党“常务委员会主席”,是继孙中山之后,第一位真正全面继承其地位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中山舰”事件 抵制共产赤化中国
孙中山逝世后,苏俄与中共趁机借国民党“联俄容共”而分裂和窃夺国民党党权,企图使中国赤化。
1926 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发生。汪精卫和中共试图利用中山舰绑架蒋中正到苏联,联手推翻掌握军权的蒋中正。蒋中正宣布广州市戒严,并对共产党的一系列破 坏活动进行了反击。欧阳格、陈肇英奉蒋中正命令占领中山舰,并逮捕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包围苏联顾问和共产党机关,扣留了第一军和黄埔军校中周恩来等中共 党员,收缴共党分子所操纵的罢工委员会枪械。俄国顾问季山嘉等被遣送回国,共党同意解除中共分子在军校中担任的职务,并解散“青年军人联合会”。此后,蒋 完全掌握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实权。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于1926年在《向导》上连续发表数篇文章指出:“蒋中正是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的一根 柱石,共产党若不是帝国主义的工具, 绝不会采用这种破坏中国革命势力统一的政策。”而且表示,“中国共产党若阴谋倒蒋,就应该起来打倒共产党,共产党员若阴谋倒蒋,就应该枪毙”
“中山舰”事件被国民党称为“蒋中正救党”,共产党则因此对蒋中正恨之入骨。
伯乐慧眼识“诸葛” 北伐统一全中国
1926年2月4日,蒋中正在广州会晤白崇禧。从此广东广西政治财政军事统一,广州革命政府准备北伐统一中国。蒋中正亲选诚邀并向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借来“小诸葛”白崇禧担任北伐国军参谋长。
如要北伐,必须首先打通湖南这一关。国民政府派白崇禧等人秘密到长沙,成功说服唐生智归附,唐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从此粤桂湘三省联合,为北伐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蒋中正就任总司令,白崇禧任总司令部参谋长,总共八个军,以两广为基地,正式开始北伐统一中国大业 。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蒋中正就任总司令。(网络图片)
北伐革命军8月进驻长沙,蒋中正督令前线总指挥白崇禧指挥张发奎任师长的第四军、李宗仁第七军、唐生智第八军奋勇进攻,与吴佩孚敌军展开白刃战,先后获得汀泗桥、贺胜桥战役胜利,第四军荣获“铁军”称号。
8月31日,北伐大军集结武昌城下,蒋中正亲临面授攻城机宜毕,移师入赣督师,令潮汕部队进攻闽省。9月初,北伐军向武汉三镇发动攻势,占领汉阳、汉口。10日北伐军占领武昌,吴佩孚率残部逃往河南信阳。至此,吴佩孚部队基本被消灭。
此 后,北伐东路军在浙江受挫败,白崇禧表示愿赴前线,蒋中正立即任命白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指挥国军进攻江西孙传芳部。江西南昌之役,北洋军阀孙传芳以三倍 兵力进行猛烈进攻,蒋中正亲率黄埔嫡系被击败,九江失守,南昌被围。白崇禧急率桂系第七军救援,一举击溃孙传芳先头部队两个师。在双方兵力极为悬殊的情况 下,白崇禧指挥北伐军出奇制胜,先收复九江,再解南昌之围。双方肉搏三天三夜,最后孙传芳两万余人被俘,国军取得北伐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桂系第七军荣获 “钢军”美誉,威震天下。
接着蒋中正命白崇禧挥师向东追击,扫荡浙江,断绝宁沪线交通,于1927年2月23日收复杭州,3月22日开进上海,并再歼灭孙部6万余人,取得北伐第二次大捷。
1927 年8月,打响了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意义的龙潭战役。8月30日拂晓,白崇禧、李宗仁、何应钦督率指挥各自部队向龙潭孙传芳部10个师约6万余人进 行反攻,战斗极为惨烈。“龙潭周围数十里地,炮火蔽天,血肉模糊。战斗的惨烈,实为笔墨所难形容。” 是役国军将孙传芳部压缩到长江边后全部歼灭,奠定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基业。
1928年1月4日,蒋中正复职为北伐军总司令。2月,任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蒋中正与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共同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蒋督北伐军克复山东济南等地后,继续挥师北上。
6月1日,白崇禧就任武汉北伐军前敌总指挥,5日率军自汉口北上, 11日与阎锡山联袂开进北京。9月6日,白崇禧率军在天津誓师,随后奉系军阀张学良败走大连。9月底,白崇禧率军完全肃清关内,滦河以东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至此,蒋中正总司令统帅国民革命军终于完成了北伐统一中国的大业。
中共策动叛乱 四‧一二清党救国
当北伐国军在前线流血牺牲时,中共在全国各地发动土地革命,许多北伐军将士的家属被当做土豪劣绅批斗,甚至杀害,家财被没收,地痞流氓不劳而获,在乡下欺男霸女,社会动荡不宁。
1927年3月21日,周恩来策动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叛乱。蔡元培、李烈钧等国民党元老指控“共党破坏革命,危害国本之逆谋”,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决议通过“非常紧急处置案” 和护党救国案。
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逮捕了躲藏在苏联大使馆的李大钊等中共党员,查获并向外界公布了一批共产国际秘密文件,证明苏联确实全面指挥了中共颠覆中华民国政府的非法活动。
当时,国民党执监委暨候补委员八十名中,共产党员已占据三分之一,亲共之左派亦占三分之一,国民党中央党部各部部长暨其秘书,共产党员亦占一半以上,至此国民政府已由苏共和中共全权把持。
蒋 中正等人认为如不早日翦除共产党祸害,今后会更难控制。4月12日,清党主力、淞沪戒严司令白崇禧率军对上海工会武装缴械,枪决了其中300多中共武装暴 徒,逮捕500余人,仅周恩来等少数头目因共谍事先通风报信而逃脱,给共产组织以毁灭性打击,从此中共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苏共立即在莫斯科组织了百万人的大游行,抗议所谓的上海“白色恐怖”,在“白”字下面,特地注明是白崇禧。因为蒋中正和白崇禧毕生坚决反共,中共对蒋白恨之入骨,利用中央与桂系之间的矛盾,长期在各种媒体上蓄意污衊丑化诋毁蒋白两人。
“黄金十年”励精图治
从1927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止,蒋中正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在中国进行了各方面建设发展,被称为“艰苦建国的十年”,西方则誉为“黄金十年”。
在 这十年中,中国经济还是得到了长足发展,不计东北,全国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社会经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1936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近代以来最高水 平,其他各项现代化制度也都粗具雏形。教育建设方面,学校林立,教育推广,初等教育由1929年的17%就学率,增至1936年43%。
在经济方面,国府努力稳定物价、偿还国债、实施法币、禁用银币、统一全国币制,对外贸易也累积了盈余为外汇存底;建设铁路及公路,为备战而特别发展蜀、黔、湘、陕、陇、豫连贯公路;建立电话网络;改善公共卫生设施;立法对抗毒品交易以及提高工农业的生产。
推“新生活运动” 救国兴邦
北伐统一中国后,面对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局,蒋中正于1934年2月开展了为历时十五年的新生活运动。1960年代,台湾中华民国政府推出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被认为是这场运动的延续。
新 生活运动是一场积极的民族复兴运动,体现出当时蒋中正等仁人志士不屈不饶为国家,力图“挽救堕落的民德和人心”的努力。“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 辱。” 蒋中正认为,唯有教育和孔孟“礼义廉耻”才是复兴中华民族的唯一工具。他要求以“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为道德标准,来统一人们的思想。
此项运动提倡礼义廉耻和国民生活军事化,对于改善百姓生活状况、提高民众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众团结,乃至最后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攘外应先安内”五次围剿中共叛乱
1927年四‧一二清党后,中共被迫转入地下,并在苏联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发动了“八一南昌暴动”、“湖南秋收暴动”、“广东海陆丰暴动”等武装叛乱活动。
1931 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发生,日军侵占东三省。在国难当头之时,中共却于1931年11月7日(苏联国庆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了颠覆合法国民政府的伪政权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通过了其分裂中国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号召“中国境内的各少数民族和各个地区的人民都脱离中国、独立建国”(伪宪法 大纲第十四条)。为此,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米夫在《真理报》上说:“当此日本占领满洲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际,这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显示了一个革命中国的 存在!” 中共此举不仅意在乘民族危难之机分裂中国,制造两个中国,也为日本制造第三个中国伪满洲国做出了示范。
面对日本侵略和中共在赣湘鄂豫皖各省的武装叛乱颠覆,蒋中正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他认为“赤匪之扰乱,诚为中国民族之根本大患。”

1934年,蒋中正在江西前线指挥剿共。(大纪元)
1930 年至1932年12月,蒋中正调集国军对江西、湘鄂西、鄂豫皖等地的中共红军武装叛乱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1933年,蒋中正在南昌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南昌行营,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兼任剿匪军总司令,采取持久战、堡垒主义、步步为营战法,终于大败红军主力。1934年 10月21日,江西中央红军仓惶“逃跑”到陕北,谎称“长征北上抗日”。
西安事变 民族劫难 千古遗恨
1935年,毛泽东中共红军最初逃到延安时,仅有不足2万残兵败将。蒋中正于1936年10月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进剿红军。只须再做这最后一战,便可彻底剿灭中共。不料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按照与中共的约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蒋中正飞抵西安,张学良按照与中共的约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网络图片)
历史证据表明,西安事变的台前人物是张学良和杨虎城,而中共是西安事变的阴谋策动者,共产党方面处理事变的最高决策者却是苏俄的斯大林。张学良杨虎城军队已被中共大力渗透,而张学良本人也是中共“特别党员”。
蒋中正被张学良扣押后,中共曾决议“审蒋”、“除蒋”,但斯大林知道只有蒋中正才能够领导全中国抗日。为了苏联的切身利益,解除日本关东军北上进攻苏联的巨大威胁,斯大林严令中共毛泽东不许杀蒋,胁迫蒋中正停止剿共,并要求中共毛泽东在蒋中正国民政府领导下抗日。(详见【历史今日】西安事变-斯大林下令中共释蒋http://www.epochtimes.com/gb/11/12/11/n3454493.htm)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各界名流和社会舆论一致严厉谴责张杨“叛乱”。苏共《真理报》和《消息报》也发表社论抨击张杨“叛变”,是日本汉奸;并公开支持蒋中正。
宋 美龄、宋子文不顾自身安危,于12月22日飞抵西安营救蒋中正。张学良观阅了缴获的蒋中正日记,才终于明白蒋中正并非不抗日,而是在积聚实力,秘密备战; 在当时中国弱而日本强的情况下,延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才会对中国有利,这是蒋中正一直无法说出的苦衷。这也是促成张学良醒悟并护送蒋中正回南京的原 因之一。
希望德国顾问在1939年时能为中国训练出60个德国装备师,但在西安事变开始时,这个目标连一半都没有达到,他没办法只好被迫仓促应战,揭开了八年惨烈抗战的序幕。
张学良在1956年所写的西安事变回忆录中痛陈:“殊不料良当年认为爱国抗日之共产党人,乃石敬塘、刘豫之流亚,诚如蒋公早年所言‘头等大汉奸’也。”
西 安事变使“八年剿(共) 匪之功,隳于一旦”;破坏了蒋中正抗日的战略部署,蒋原本希望德国顾问在1939年时能为中国训练出60个德国装备师,但在西安事变开始时,这个目标连一 半都没有达到,全面抗日的时间表被迫提前,蒋中正和国军只好被迫仓促应战,给中国人造成巨大的灾难;而起死回生的中共却在国难中趁机坐大,使得大陆人民在 中共窃国后60余年的岁月 里,遭遇了亘古未有的劫难。
忍辱负重 对日缓兵备战
1932年1月,日军进占锦州,同月侵入淞沪,“一二八战事”爆发。蒋中正密电各军积极准备抗日。又密令何应钦指挥第十九路军作战,密令张治中率军加入淞沪抗战。
面对日本侵略和中共在赣湘鄂豫皖各省的武装叛乱颠覆,蒋中正心系中华民族安危存亡,忍辱负重,对日缓兵备战,并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先清剿中共这个“中国民族之根本大患”。
1933年6月,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这一天,蒋在日记中写到:“我屈则国伸,我伸则国屈。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但求于中国有益,于心无愧而已。”
蒋中正密令购备装甲车、坦克车等武器,并亲自主持庐山军官团训练。筹划对日开战时国府迁都西北之准备。令中学以上毕业生实施军事训练,赶筑西北公路。筹备洛阳航空分校。他在南昌召集各将领会议,督促杭江铁路建筑完成,八省粮食会议开会,规划建筑江防海防各要塞。
12月,蒋提出对日决策之基准:“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最后关头” 蒋中正号召全民抗战到底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第10天,蒋中正在庐山发表题为“最后关头”的抗日演说, 揭开了中华民族八年全面浴血抗战的序幕。(网络图片)
1937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蒋中正密电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宋哲元向石家庄、保定增兵,巩固北平城防。10天后,蒋中正在庐山代表国民政府发表题为“最后关 头”的抗日演说:“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揭开了中华民族八年全面浴血抗战的序幕。
国难思良将,求贤若渴的蒋中正于8月2日电邀他北伐期间的参谋长白崇禧“共赴国难”。接获蒋中正电 邀,李宗仁本人及白崇禧的众幕僚和许多亲属均认为早年蒋桂战争旧怨尤在,唯恐南京此行不利。有人劝白崇禧在西南自保,让蒋中正好看。然而一贯坚决主张抗日 的白崇禧却深明大义,毅然舍弃个人恩怨,于8月4日从桂林飞往南京,与蒋中正共赴国难。第二天,日本报纸就以醒目大标题宣布:“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 不可避免。
淞沪国军铸血肉长城 日寇三月亡华梦碎
白崇禧抵达南京未足10日,8月13日,爆发了抗战历史上牺牲最惨烈的淞沪大战。蒋中正命令中国军队“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倭寇企图“三月亡华”的严重挑战。
蒋中正亲任淞沪战场最高指挥官,冒着被日军击落的危险,多次飞向上海火线督战,夫人宋美龄亦曾在劳军途中被日军飞机炸伤。这在所有二战各国领袖中是绝无仅有的。
蒋中正在淞沪投入了全国兵力的近60%,约70万国军,他原本打算速战速决,将日军的进攻方向从华北转移到华中。但是国军当时仅有陈旧落后的武器装备,又毫无与日军交战经验,全凭血肉之躯铸造抗战长城,英勇抗击30万日本陆海空军的疯狂进攻达三个月之久。
在 淞沪战场,国军至少有28位团长以上指挥官(包括10余位将官)壮烈殉国,85个师拚光,伤亡总计30余万人,每小时的死伤动辄以千计,“每天一个师又一 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援5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10月的一天,仅桂军廖磊集团军 便战死6位旅长,上万桂军敢死队队员大部分壮烈牺牲,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痛心疾首,连日饮食不进,谋思对策。
深入第一线督战的白崇禧深 知敌我力量相差极其悬殊,国军徒作无谓牺牲并不能取得最终胜利, 4次向蒋中正进谏。蒋于11月9日终于下令向南京、杭州全线撤退,并责令白崇禧负责整顿部队,收拾残局。这样才保住了尚存的国军主力不被全歼,为日后夺取 抗日持久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亲临徐州战区 台儿庄首获抗战大捷
淞沪大战后,徐州会战开始。至1938年3月,上海南京已经沦陷,悲观情绪笼罩全国,一旦山东省徐州的门户台儿庄失守,整个抗战全局将不可逆转。

(点击观看历史记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14)—— 1938年,蒋中正亲临视察,血战台儿庄,白崇禧助李宗仁获抗战首场大捷
在 此民族危难时刻,蒋中正亲临视察战火纷飞的第五战区徐州战场,并特意留下白崇禧为李宗仁出谋划策。在白崇禧的建议下,李宗仁命令孙连仲第31师(师长池峰 城)死守台儿庄待援,将万余日军诱入重围之后聚歼,获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严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粉碎了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皇军不可战胜”的神 话,一扫因上海南京等地沦陷而笼罩在全国的悲观情绪,极大地鼓舞振奋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心。
采用白崇禧谋略 持久战略为抗日国策
“九‧ 一八”日寇侵华之时,蒋中正深知中日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差极其悬殊。国民党内部许多著名人物,包括汪精卫、孔祥熙、居正、于右任、胡适、蔡元培等人,都 主张议和,认为不可对日开战,战则必败,中华必亡。蒋介石在日记中也认为“日本三日可亡我,抗战是死中求生一线”,他从不认为中国有能力打败日本,要打就 必死无疑。其子蒋纬国也曾经说,蒋介石面对日本这么强大的敌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撑到什么时候。但是蒋中正坚韧不拔,坚持“我宁可战败而亡,坚忍不拔,绝 不投降。” “今日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已,万一不测特令此为遗嘱。”
面对拥有强大陆海空作战力量的日军,制定出真正有效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抗日整体战略,显然对国家存亡、民族安危和抗战全局生死攸关,至为关键。

1938年初,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上将在全中国率先提出抗日持久战战略思想。(网络图片)
1938年初,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迁移武汉后不久,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在全中国率先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战略思想,为蒋中正所及时采纳,成为国策和抗日最高战略方针,对赢得整个抗战胜利起到了极其关键的重大作用。
大陆著名学者杨天石经过多方考证,发表专文说明,白崇禧提出的上述抗日持久战战略方针先于毛泽东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国民党的“持久战”思想有自己的独立来源,跟毛泽东周恩来毫无关系。(详见【历史今日】“战神”白崇禧诞生护中华http://www.epochtimes.com/gb/12/3/18/n3543750.htm)。
事 实上,早在1938年2月7日,蒋中正就已采用白崇禧提出的战略思想在武昌发表抗日演说:“我们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 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本来战争的胜负,就是决定于空间与时间。我们有了敌人一时无法全部占领的广大土地,就此空间的条件,已足以制胜侵略的敌人。”“我们 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先总统 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15,《演讲》,第122-123页。)
内忧外患 蒋中正不屈不挠 支撑中华
1938年春,日本大量增兵进攻中国。在进行了抗战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武汉保卫战之后,由于敌强我弱,主要沿海城市被日军占领,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1939年,日寇在南京成立汪精卫傀儡政权,还从物资掠夺、金融破坏、和经济封锁三个方面一起下手,企图扼杀中国的生存命脉,并开始对重庆进行长达6年的狂轰滥炸,把蒋中正故乡浙江溪口镇炸为废墟,企图摧毁中国的抗战指挥中心,动摇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1940 年夏,英法惧于日本威胁,关闭了滇缅公路、滇越铁路,法国更让六万日军假道越北进攻滇桂,中国对外交通补给线完全断绝,经济和财政不断告急。苏联觊觎华夏 疆土,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协议”,并扶持延安中共叛乱。毛泽东中共消极抗战,暗中勾结日寇,八路军、新四军屡屡偷袭国军。美国则继续出售钢铁和石油支持 日本军火工业,国军有钱买不到武器,买到了又运不回国。
时穷节乃现。在中华民族和整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蒋中正以他个人超凡的毅力、勇气与志节,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八年全面浴血抗战中苦苦支撑,坚定捍卫民族尊严,领导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到底。重庆成为战时中国人民的希望之城。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美国签订反侵略共同宣言,推举蒋中正为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指挥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同盟国军队作战,并派遣“中国远征军”入缅抗击日本法西斯。蒋中正被西方媒体评为远东地区骨头最硬的领导人。
1943年10月,蒋中正继任国民政府主席,与美英苏联合发表世界“四强宣言”,共同担负战后国际和平安全责任。中国抵御日本的战果获列强正视与钦佩,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抗战胜利 中国跻身世界四强 蒋中正如日中天
1945 年8月,蒋中正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历经14年艰苦卓绝浴血抗战,发动了大型会战22次,像台儿庄这样的重要战役1127次,国军206位将军壮烈殉国(其 中包括 8名上将),陆军伤亡321万多名官兵,海军舰艇全部打光,空军4321名飞行员牺牲,2468架战机被击落,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9月2日,美、英、苏、中等9国代表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日本东京湾举行。中华民国代表、国军二级上将徐永昌代表中国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10 月10日,故宫博物院建院20周年的当天,日军在北平太和殿前投降,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国军多场重大战役策划部署指挥者白崇禧上将亲临现场监督,北平 十万余民众和美、英、苏、法等国代表观礼。景山山顶上军号长鸣,太和殿主会场礼炮响起,群众激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 “胜利万岁”,声震屋瓦,响彻云霄。

(视频:1945年10月10日,日军在北平太和殿前投降,国防部长白崇禧上将亲临现场监督,北平十万余民众激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

(视频:不朽的光荣—— 伟大的中国卫国战争: 1945年8月,历时14年的中国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迎来了近代历史上最伟大与荣耀的时刻。)


1943年11月23日,蒋中正(左起)、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与蒋宋美龄于开罗会议时合影。(中央社) 
1945 年6月,蒋中正代表中华民国政府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华民国政府与美、苏、英、法成为联合国5大常任理事国,与其它国家的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与之重定 平等新约。7月26日,中国再与美、苏、英等列强共同发表波茨坦宣言。蒋中正与罗斯福、邱吉尔和斯大林并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领袖,声望如日中天。
(蒋中正领导全国军民英勇抗战视频回顾如下:)


(视频:历史记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19) 中期抗战——内忧外患 蒋中正不屈不挠 支撑中华 )


(视频:历史记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26 —— 重庆精神 蒋中正不屈不挠 砥柱中流 )




(视频:历史记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23)在北风中出击 ——1939年,日机猛烈轰炸中国各主要城市,灾民遍野,连蒋中正的故乡浙江奉化溪口镇都被炸得片瓦无存。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上将分析中日双方形势, 提出克敌制胜之道,获蒋中正采纳,成为国军对日作战指导方针。国军随即发动两场轰轰烈烈的冬季攻势,中日两军之最精锐部队在昆仑关决战,白崇禧统帅指挥杜 聿明、戴安澜、邱清泉等国军两度重挫消灭日军精锐,包括日寇“钢军”,取得了抗战以来首场攻坚战的胜利——昆仑关攻坚战大捷。)



1966年,中华民国双十节庆典时在台北阅兵的蒋中正。(网络图片)
破坏和平 中共率先发动内战
抗战胜利后,蒋中正发表《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宣示“建立三民主义新中国、推行民主宪政还政于 民、实施军队国家化”三点建国方针,并基于国家人民最基本的福祉,为了避免内战和利于战后恢复民生和经济建设,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而毛赴重庆前, 中共中央军委即噎下令刘伯承邓小平所部共军准备发动上党战役,以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日寇侵华国难期间,八路军除了林彪所部在太原会战中,在平型关伏击了一支日军运输队,歼敌数百人,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消灭了数百日军,并因此被 毛泽东批评“暴露我军实力”外,中共一直保存实力,养精蓄锐,假抗日,真扩张,甚至屡次偷袭抗日国军。至1945年,国军仅陆军噎伤亡321万多名官兵, 而中共噎从刚到延安时的1万多人,发展壮大为120多万野战军和200万民兵,挟持1亿多人口,全然不顾良知道义,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以谎言和暴力推翻合 法的中华民国政府,窃取中华江山。
在重庆“谈判”的四十天内,毛泽东中共利用国统区的舆论自由和民主权力,许诺给人民以“自由民主”,骗取了大批所谓“爱国民主人士”和广大民众的支 持同情。中共军队却抢占了300座县城,刘伯承邓小平在军民中广泛号召“打好上党战役,支援重庆谈判”,歼灭上党地区国军3.5万人。

1945年,蒋中正和毛泽东在重庆。(网络图片)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网络视频截图)
毛泽东中共虽然在表面上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根本不守信义承诺,一边颠倒黑白,大造舆论欺骗人民,造谣污衊蒋中正和国民政府“破坏和平”,一边肆无忌惮地在各地发动内战,抢夺地盘,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迅速抢占了军事战略要地东北。
苏军把日本关东军的军火装备提供给中共。据当时的报告,林彪共军接受了“枪支十万支,大炮数千门及弹药、布匹粮食无数”。就在几个月前,整个八路军总共只有154门炮。使得林彪共军从最初的6万人转瞬就发展到30万,并占领了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重要城市。
1946国共军事惊天逆转 被迫撤守台湾

1946年5月,国防部长白崇禧督战指挥国军在东北四平大败林彪共军,此后,国共双方军事惊天大逆转。图为白崇禧上将在东北督战指导国军。(网络图片)
抗战甫一胜利,首任国防部长白崇禧便一再强调:“对中共问题,除武力外,别无解决办法。”他向蒋中正郑重建议,应乘抗日战胜余威,先将中共彻底剿灭,而后裁军行宪,否则将给中共以可乘之机坐大。战后急于从事经济建设和推行民主宪政的蒋中正未予采纳。
1946 年4月,国共双方在东北战略重镇吉林省四平开始了第一次主力决战。当战事持久拉锯不下,双方攻守最激烈的时刻,5月17日,蒋中正派白崇禧飞赴东北督战。 “小诸葛”一到东北,便督战指挥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所部孙立人新一军、廖耀湘新六军、陈明仁七十一军,只用三天时间彻底攻克收复四平,将林彪十多万共军打 得丢盔弃甲,伤亡数万,林彪化妆成伙夫随残兵败将狼狈逃窜到哈尔滨。
此时林彪共军奄奄一息,正是彻底歼灭东北共军的千载难逢良机。白崇禧不顾蒋中正的指示,下令国军继续乘胜追击,自己立即飞返南京,向蒋当面解释,并 提出穷追猛打,一举拿下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满洲里等重要城市,彻底剿灭东北共军、并乘机挥师歼灭华北聂荣臻共军的全盘计划。他还向蒋提出,自己希 望能继续留在东北督战或者干脆直接指挥战斗。蒋中正没有同意,而是下令白崇禧立即返回南京主持国防部事,不要再管东北战事。
在此国共双方生死存亡之关键时刻,将被灭顶的中共慌忙乞求和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受周恩来所蛊惑,八次上庐山对蒋中正施以高压,蒋中正被迫宣布东北停战。
林彪残兵败将因此而得到喘息机会,死灰复燃。从此国共双方军事惊天大逆转,最后东北和华北一并沦陷于林彪共军。
此后,由于历史上的复杂原因,“战神”白崇禧被排斥。国防部潜伏共谍、作战厅长郭汝瑰和参谋次长刘斐参与或直接制定了多项国军剿共作战计划,将计划 提前密报中共,并误导蒋中正和国防部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加上共谍策动国军叛乱投共,中共又以人海战术分割围歼国军,导致蒋中正戡乱剿共计划不断失败。

1947年5月16日,抗日名将、国民党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将军在孟良崮舍身取义,壮烈殉国。图为张灵甫将军(网络图片)

1947年5月,中共陈毅粟裕共军10多万兵力在十余万民兵和支前民工的支援下,围攻坚守孟良崮的蒋中正王牌精锐整编74师。(网络图片)
因为蒋中正当时无法建立举国一致的战争动员体制,军事失败导致国家经济形势极度恶化,国统区物价迅速飞涨。而步步紧逼的中共却在其控制下的“解放 区” 许诺给农民以土地,发动军民打内战,在国统区煽动对蒋政府的不满和仇恨,策动组织大规模所谓“要求民主、反对独裁、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游行示威, 配合共军的军事进攻,颠覆推翻合法的国民政府。
蒋中正在4月发表了《和平绝望奋斗到底》的文章,呼吁全国军民要发挥一切力量,抵抗中共侵略、支持追求生存与自由的战争。他这样描述毛泽东中共 “更确切的说,他的目的不是为了中国和平与民主,而是对于中国的侵略和征服,要把我一千二百万方公里的领 土,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中共产国际的基地;要把我四亿五千万同胞,充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炮灰;要把我中华民族五千年崇高优秀的历史文化,摧毁无遗;要把 我们中国以仁爱和平为本位的伦理,转变为冷酷残忍的斗争,参加国际的残杀......”
但是,国内的军事政治形势依然急转直下。
1949年,从4月22日百万共军渡过长江,南京沦陷起不足8个月的时间里,国民政府被迫四迁其地,从南京到广州,再到重庆和成都。1949年底,蒋中正协助中央政府机构迁移台湾后,飞往重庆、成都,指挥国军与共军再做最后的顽强抵抗。
1949年12月10日,共军逼近成都,蒋中正含泪挥毫写下“艰难革命成孤愤 挥剑长空泪纵横”,与蒋经国乘飞机去台湾,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几十年的大陆中国。这是他一生中最悲壮痛苦的时刻,也是大陆人民更大灾难的开始之时。
风雨飘摇之中 再挑历史重担

蒋中正书法。(网络图片)
国民党败退大陆之初,台湾孤岛骤增200多万军民,经济状况迅速恶化,物价飞涨,物资奇缺,物质生活贫乏。而美国杜鲁门政府又无意对蒋中正政府提供 军事防卫和经济援助,台湾正出于风雨飘摇,人心惶惶的危难时刻。蒋中正唯有坚忍坚持,于1950年3月1日,在国大代表及各界人士劝进下复行视事,履行中 华民国总统职权,再挑保卫中华民国的历史重担。
所幸6月韩战爆发,中共派军赴朝助打击美军,扩张共产势力,美国政府才意识到中共的危害,于是恢复对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及经济援助,并派遣第七舰队协防台湾,中华民国自此转危为安。
1952年4月28日,中华民国与日本签订中日和约,12月2日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为台湾建立了军事安全保障。
土地改革 普及教育 发展经济振兴台湾

2012年1月18日,中华民国国史馆18日举办《蒋中正总统五记》新书发表会,还原历史,让民众认识蒋中正和中华民国历史。(摄影:钟元 / 大纪元)
蒋中正在台湾积极推动国民党的改造与重建、土地改革以及地方自治。蒋中正在台湾推行“三七五减租”,改善租佃制度,“将公有土地移转为现耕农民所 有,“耕者有其田”征收放领私有耕地,创设自耕农户,促使台湾农村复兴,并实施“平均地权”规定地价,照价征税,照价收买,涨价归公,所得用来扩大社会福 利建设,促使农村的人力和资本向城市中的工商业移动,实现了孙中山 “平均地权”的理想。台湾从此从计划经济转向到市场经济。
1951年,韩战尚未爆发,美国已宣布放弃台湾,台湾正处于风雨飘摇中。向往民主的蒋中正便以极大的勇气和诚意开放选举,实行地方自治,制定台湾省 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使各县市以下各级政府首长与民意代表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结果第一任的台中市市长是他本来最不愿意看到的台湾本地人当选,但是 蒋中正还是给予支持。最后国民党政权并没有被台湾本地人拿走,反而是本地人民对国民党的信心增加 ,越来越多的本地人愿意加入国民党,才有了国民党在台湾五十年的发展根基。
蒋中正在台湾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教育预算依照宪法规定,从不低于总预算15%。国家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主轴,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及礼义廉耻更是教育 重点;扩展高等教育,建立完整职技教育体系,使台湾人力素质得以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而造就了日后的台湾经济奇迹。
蒋中正发展各项经济建设,扩大社会福利建设:兴建国民住宅,办理低利贷款,鼓励外资、私人投资。从解放农民、农业自给自足开始,沿着“以农养工”, 然后重 点由农转工,“加工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向经济腾飞。1963年,台湾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1968年增长率达到223%,居世界首位。 1975年蒋中正逝世时,台湾人均年收入己达到697美元,在整个亚洲中仅次于日本。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明居正说:“没有蒋中正垫下基石,台湾就不会有今天的经济成就、民主法治,因此,以‘一代领袖’尊称蒋中正,应非溢美之辞。”尽管最后的民主政治是蒋经国完成的。
仁义爱民 3次反对用原子弹反攻大陆
蒋中正撤退台湾后,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陆,曾制订了多个反攻方案。但是,深受儒家和基督教影响的蒋中正仁义爱民,决不会为了夺回江山便不择手段。 1950年 10月1日,中共毛泽东举行周年庆典,国民党空军准备轰炸天安门,蒋中正在最后时刻取消轰炸:“我不能做项羽,英法联军”。
蒋中正还曾经三次反对美国用原子弹袭击大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蒋中正立即召集会议,讨论出兵援韩问题。蒋中正曾多次向美国表示,坚决支持韩战。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在积极考虑对入朝中共军队使用原子弹。蒋中正12月1日日记:“杜鲁门与美国朝野主张对中共使用原子弹,应设法打破之。”
1954年10月20日,美国空军部计划处长提议,台湾方面可以向美国申请借用“原子武器”,他表态:“对反攻在国内战场,如非万不得已,亦不能使用此物。对于民心将有不利影响。”1968年12月,他对美国国务卿鲁斯克说:“你们永远不应设想以核武器对付中国。”
在大陆人民惨遭天灾人祸时──54年大水灾,58年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造成大饥荒,74年中越海战等,都有人劝他趁机消灭中共,夺回江山。而蒋中正却说:我的黎民在受苦,应该如何救民于水火之中,不能趁此时去反攻,否则不是仁义之士。
1969年,中共和苏共在珍宝岛发生军事冲突,苏联派人与蒋联络。蒋起初虽有点动心,但他考虑后表示,苏俄对我中华绝无好心,他不愿做吴三桂,做苏俄的马前卒。
从 1924年开始,蒋中正就在日记中开始比较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巨大差别,他说,第一,共产党反对私有财产,国民党保护私有财产;第二,共产党要阶级斗争,国 民党要阶级合作;第三,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国民党代表全部民众、各阶层的利益;第四,共产党讲的是仇恨,我们儒家讲的是忍,耶稣基督讲的是爱。如 果仁爱可以把我们的国家推行的很好,为什么要用仇恨呢?同样可以建设国家,我们愿意仁爱,不要仇恨。
蒋中正:中华文化无人可以毁灭
蒋中正毕生信奉崇尚中华传统文化,保护文物,爱惜人才。
从 1931年九一八日寇侵华到1949年大陆沦陷,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蒋中正国民政府把65万件中华珍贵文物辗转南迁,翻越秦岭,渡过长江,存到四川, 然后再从四川运到南京,再从南京装船运到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没有损失一件,没有损毁一件。而中共窃国后,把中华文化和文物毁灭殆尽。
为了不使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分子沦于中共统治,1948 年12月初,在国军节节失利的困难情况下,蒋中正下令教育部代理部长陈雪屏由南京紧急飞往北平,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谋划操作“抢救大陆学人”往台湾。
然而,当时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的81位院士中,有60余位院士眷恋故土,又对中共抱有希望和幻想,拒绝跟随蒋中正赴台。蒋中正亲自指派的飞机冒着共 军的炮火飞抵北平,在南苑机场等候了两天时间,才有胡适、毛子水、钱思亮、英千里、张佛泉等少数著名教授登机,大部分机舱座位都被空闲着。
结果,大批知识分子均在中共历次发动的政治运动中遭到迫害,一代大师陈寅恪、曾国藩侄重孙曾昭抡夫妇、胡适幼子胡思杜等人惨死。
早在1927年,蒋中正便在南京庆祝建都大会上发表《建都南京告全国同胞书》警醒国人关于中共的邪恶。他说 “不是因为共产党的罪恶没有暴露,乃是因为神 经麻木的中国民众不受到十八层地狱的痛苦,不会觉醒的。” “但是我想中国人一定不会麻木到如此,共产党在湖南、湖北还没有实行他的政策百 分之一,大家噎觉得不能聊生;在上海、杭州还没有实行千分之一,大家是噎提心吊胆,疾首痛心。广东、福建各处工人农民告苦的函电,噎雪片飞来,大家难道真 是麻木到头杀下来才想起叫痛吗?”
蒋中正毕生维护与发扬传统中华文化,他在台湾主持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1970年11月12日,蒋中正在台湾阳明山中山楼发表演讲“中华文化无人可以毁灭 中共兽性不相容”。他说:
一、我们中华文化,就是一种由内发扬到外的道德文化。
二、我们中华文化,以合外内之道,致时措之宜的文化,而亦为世界创造了精神 文明的价值标准。
三、大陆奸匪毛贼的罪恶兽性,乃是和我们三民主义中华文化内圣外王的道统,绝不相容的。
四、中华文化是无人可以毁灭的,我们文化复兴运动,就是要“提醒天下之人心”、“从打击中恢复起来”。
五、人人要做反共倒毛的革命先锋,人人要做文化复兴的前导。一齐来巩固德性,发挥潜能,以实现三民主义新中国的理想。



(视频: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1970年11月12日在台湾阳明山中山楼的演讲:中华文化无人可以毁灭 中共兽性不相容
至死不忘三民主义 光复大陆河山
蒋中正自退守台湾,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陆,用三民主义光复大陆的中华河山。他矢言建设台湾为“三民主义模范省”和“反共复国的自由基地”。
1969年9月16日,蒋中正在阳明山遭遇车祸,身体状况自此大为衰退。1972年,他在自己最后的日记中说:“此为最黑暗之时期,但余对光复大陆之信心,毫不动摇,且有增无已,因确信上帝与真理和我同在也。”
1975年,他于病中手书“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4月5日,台北本来是风和日丽,清明节午夜近12时,突然风雨交加,雷电大作,台湾人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暴风雨,蒋中正因突发性心脏病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整个台湾陷入悲痛之中。
蒋中正戎马一生,抗日剿共,毕生奉献中华,为护卫中华民族呕心沥血。退守台湾之后,被中共污蔑为“独夫民贼”和“人民公敌”,其名誉与品德长期被大陆民众所误解。天理昭昭,全中国人民应该还给他一个公道。
在此清明节,让我们一起来缅怀纪念这位中华民族史上千年难得一遇的民族英雄!
这正是:
追随国父始兴兵,建造黄埔铸精英。
北伐东征国一统,弹雨枪林仍从容。
慧眼看穿赤匪祸,清党剿贼四方宁。
西安事变毁大计,千古罪人张汉卿。
以弱抵强击倭寇,血溅山河天地惊。
含辛忍辱不怯战,炮火硝烟伴征程。
天幸日寇气数短,国门有难匪势汹。
共谍钻进统帅部,百万精兵消无踪。
英雄怅然辞故国,痛失大陆气塞胸。
毛贼窃国人遭难,冤魂千万血旗红。
国人怀念蒋中正,心慈仁厚君子风。
青史只留正气汉,不以成败论英雄。
王师光复大陆日,吉报飞天告蒋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