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24 February 2014

基层公务员的“吐槽”其实就是矫情

说起古代中西差异,“官本位”思想不可不提。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大多有“货与帝王家”的信念,不管是有心报国,还是仅为了封妻荫子,做官几乎都是 唯一的路。但在西方,知识分子往往选择独立之路,有些人甚至是终生的反对派。这也导致了中西方哲学和科学发展的大不同。到了民国时代,西风东渐,知识分子 们也开始有了极大独立性。尤其是当时的大学,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成为常态,大师辈出。在学问、实业和做官这三条人生途径中,学生们也常常会把做官排在最后 一位。
可惜好景不长,官本位思想业已卷土重来。清华百年校庆时,就曾有人感慨清华的堕落,大师们全部来自民国时代,1949年后的清华反而以出官员著称。 北大同样好不到哪里去,数十年不出大师,富豪倒是出了不少。近年来的公务员热更是恐怖,呈现出一种全民性,哪怕基层公务员——其实根本不算官,只能算吏, 而且若不上位,也未必有所谓的灰色收入,在很多人眼中仍是千金不换的铁饭碗。
有人曾说,一个时代是否堕落,看当下年轻人的选择即可知道。若是大家都想进入体制内,社会必然黑暗。梅德韦杰夫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公务员受欢迎程 度可彰显腐败水平,青年争当公务员,说明政府腐败严重。但这种灼见,显然不可能把年轻人从考场上拉回来,反而会成为极大的驱动力。我身边甚至还有这样的 人:明明有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却年年去考公务员,屡败屡战,一直考到35岁超龄才作罢,不知道万一考上了是否会有范进中举的笑话出现。
其实我并不轻视公务员这份工作,任何现代国家都需要公务员,中国也不例外,它的本质是一个社会工种。但体制的异化必然使得公务员被异化,进而产生各种乱象,甚至可悲或可笑。近来有基层公务员抱怨自己收入低压力大又得不到社会尊重,但又舍不得走,这种两难在我看来就是矫情。
没错,许多基层公务员的收入确实不算高,灰色收入往往没他们的份,不少岗位也真的很忙,而且这种忙没啥价值可言,但谁让你选择了这份工作呢?
我是一个天性散淡的人,毕业后对工作的要求有三个:一是能够睡到自然醒;二是可以随便穿衣服;三是少开会、少听官腔。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自然非我 所欲。多年下来,也任由许多机会在手边流过,为此没少被埋怨。毕竟在小城市,在很多长者眼中,往往有这样一个人生公式——不做公务员等于没前途。
也有那么几次,比我年纪小的人跑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你要是没有一技之长,又贪图安逸,那么做公务员是个挺好的选择,毕竟工作稳定,但进去了就别想 着出来。我还说,很多基层公务员其实挺辛苦,收入也有限,所以就得往上爬,但往上爬还得克服“逆淘汰”因素,你必须要变成你最不喜欢的那种人,才能称得上 “成熟”,才会有机会。
我之所以这么说,基于三点:
第一、无论有些人如何渲染、夸大公务员的学历、能力,无论官本位思想有多么浓厚,都很难否认在现行制度下,大多数基层公务员本职工作的技术含量很 低,很多岗位只需高中生水平即可完成(如窗口岗位)。很多基层公务员也确实很忙,但他们所忙的多半是被逼无奈的无用功,技术含量同样低得可怜,如大量充斥 着空话套话、用过即弃的公文,又如频繁的会议……
第二、即使是在某领域独当一面的官员,其工作的含金量也不会很高。像规划和技术之类的专业工作往往外包,官员所需要的只是拍板、协调,这当然需要魄 力和沟通能力,也是很多官员自我标榜的优势。但说实话,这种能力固然是职场必需,却没有官员们所吹嘘的那般玄乎。因为在他们的“沟通”中,大多数仅仅是拉 低效率的人际纷争、迎来送往,属于现行体制衍生出的毒瘤,不做确实不行,但做了并不等于光荣,不该成为可堪炫耀的“能力”。
第三、现行的公务员职级,囊括了古代的官与吏,基层公务员形同当年的吏。与旧时唯一不同在于,如今的吏与官之间,已经没有了明显的人事界限。从这种 意义上来说,基层公务员是中国官僚体系金字塔的塔基,必须集纳大量人才(这种人才未必是真正的人才,但必须是适应体制的人才)。相比之下,某些国家的基层 公务员岗位甚至带有社会福利性质,扶助弱势群体,比如优先安排残疾人、低学历群体以及年龄较大者,美国还常常招收墨西哥裔、亚裔和第一代移民为公务员。
当适应体制的“人才”碰上逆淘汰氛围,就会带来相当糟糕的体制内生态。我见过许多这样的公务员:他们人并不坏,但只要一开口,就是一套类似新闻联播 的语言体系。若是那种“表达能力强”的,还会加上一口演讲腔,让你十分别扭。面对这种人,你往往无法沟通,双方在三观上基本没有重合之处。但从对现行体制 的适应性上来说,他们确实不错,听话、懂事、成熟、长眼神,符合所谓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你要是不能成为这样的人,长辈还会不高兴。
可是,你能指望这样的人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呢?
当下的公务员,整体呈现这样一种相悖状态:它通过自身诱惑和大规模考试吸收了大批精英,但这些精英却长期处于逆淘汰氛围中,许多人就此消沉落伍,也 有许多人通过异化甚至堕落获取向上空间。而且,即使抛开人事问题,他们在具体业务上也几乎没有用武之地——除非你认为写材料、开会以及与工厂流水线没有本 质区别的窗口审批就是业务。
那些慨叹自己收入低的基层公务员,肯定不会对这种生存环境无动于衷。我听过很多类似的牢骚,比如人际关系太复杂、工作过于机械和低级等。但离开的始终是极少数,偶有那么一两个,还会成为某些人嘲笑的对象,同时被老人们当成“不成熟不懂事”的典型。
这就造成了另一个相悖状态:很多人一边埋怨,一边坚守。
能在这种情况下坚守,说明这个工作确实有独特魅力。其实,即使是基层公务员,即使没有多少灰色收入,好处也还是不少:工作稳定,强度中等(之所以说 是中等,是因为有些部门确实很忙,有些部门极度清闲),周末双休、节假日休息遵循国家法定,收入即使不高,也不会比普通工薪阶层差,而且各种保障齐备,尤 其是退休后待遇这一“远景”(但我建议80后90后不要想这事,因为它一点也不可靠)。另外,在现行体制和社会风气下,在体制内获得社会主流观念里的所谓 “成功”(比如有权有钱办事方便),远远比在体制外更容易,付出的代价更小,这也是许多长者对这份工作如此看重,并将之当成重要人生经验传授给年轻人的理 由。
我之所以建议没有一技之长又贪图安逸的人考公务员,原因也正在于此,前提是别抱怨,别看着别人升官发财就眼馋。
公务员的工资高不高,得看它拿什么做参照。有人拿发达国家公务员的薪酬做参照,那确实差距很大,可是如果考虑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人均GDP上的差距, 就会发现这样比较纯属偷换概念。比如美国,公务员的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就都低于私企,一些基层公务员收入不及洗碗工,高级公务员的收入还算较高,但基层公 务员的收入偏低。根据某年调查,美国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的只占被调查者的3%。挪威2008年人均月工资折算人民币的话为40047元,而公务员的平均 月工资则是38577元,低于社会平均水准。
也有人拿外企和新兴产业做比较,可是公务员工作的技术含量确实跟人家没法比。放在中国社会整体收入状况下来衡量,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即使不高,也对得起他们的付出。何况,对工资高低的评价,基层公务员自己的说法只是一面之词,还得结合政府服务水平等因素来衡量。
我听过一种可笑的说法,有公务员抱怨自己明明具有高学历,在学校时比很多同学更优秀,可当了几年公务员后,发现自己懒散了,更糟糕的是起步时收入比 很多同学都高,可几年下来,很多私企的同学都涨薪了,自己却原地踏步,毕竟在公务员领域,能上位的始终是少数人。可是,在学校的优秀算什么优秀?当个学生 会干部就意味着你当上官了?既然你在22岁时贪图安逸,就不要抱怨自己在32岁时进退两难。何况,即使公务员圈内,“正面教材”也很多,被组织提拔的人基 本不会这样抱怨,对吧?
还有一种情况更加可笑,父母无甚见识,以为每个公务员都能吃香喝辣,于是怂恿孩子考公务员。考上之后,一无能力二无背景,全家抓瞎,又开始抱怨没有吃香喝辣的机会。这种抱着投机目的考公务员的人,怎么连愿赌服输的勇气都没有?
民众对于公务员的质疑,主要基于对政府和公权力的固有看法,从这一点来说,基层公务员确实有被“误伤”的成分,甚至很像那个炮兵连炊事班长的歇后语 段子——戴绿帽背黑锅看别人打炮。有些人据此提出公务员收入的透明化,这当然有必要。但透明化以及其他限制措施(比如对灰色收入的打击)只能减少误解,规 范公务员行为,并不能解决他们的抱怨。
所以,抱怨无济于事,要想不抱怨,就要敢于放弃。一边抱怨一边恋栈不去,实为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