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24 December 2014

能源与政治

近来俄罗斯卢布汇率暴跌,这一方面自然是由于美欧等国,因俄国军事干涉乌克兰而采取的经济制裁措施。全球的投资者,更加看空原本就处于衰退的俄罗斯 经济,大量抛出卢布以回避风险。另一方面,这也与美国的岩页气技术革命有关。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预测,未来数十年,美国将持续加大对本国岩页气的开采。据预计,2017年左右,美国将从天然气的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 口国。而同时,美国对原油的需求,也将逐年下降。到2020年,美国对原油的进口,将比现在减少近30%。受到美国油气需求长期下降的期望冲击,全球的原 油价格急剧下跌,而这对于经济上严重依赖于油气出口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能源技术,与政治现象密切相关。18世纪以后,伴随近代第一次产业革命,炼钢与蒸汽机技术被大幅改进,煤炭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能源,而这也是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能源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德意志帝国,正是凭借自身丰富的煤炭储备,加强发展采矿与炼钢产业,以此迅速跻身为世界强国,为第一次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笔。
随着现代交通化工技术的发展,石油逐渐取代煤炭,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能源,也由此带来第二次能源革命。与此相关的是,丰富的油气蕴藏,成为红色超级大 国苏联崛起的关键资源。而对于当今的俄罗斯来说,石油与天然气,仍然是进行国际争霸的核心筹码。同样,在相当多的石油富产国家,来自于石油的收益,被源源 不断地注入到专制政权。在后果上,这些天然资源的赋予,反而成为这些国家政治转型的严重障碍。很多政治学者,把这种现象,沮丧地称之为“石油诅咒”。
不过,能源因素,虽然与政治现象紧密相关,但绝非能够单纯地决定一国的政治形态。即便是在德意志帝国的煤矿产业突飞猛进的20世纪初,英国的煤炭产 量,仍然居于世界首位,几乎是同期德国的2倍。在此时期,德国正逐渐走向集权专制,并越来越显示出危险的军事扩张倾向,而在英国,几个政党正为了争夺选票 而竞争得不可开交,并由此形成时至今日的英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格局。在当今的很多石油国家,政治或许受到了“石油诅咒”,但同样为石油富产国家,石油产业占 到经济比重10%的挪威,却是世界上政治最为民主的国家之一。
毋宁说,政治体制对于能源产业的制约与影响,倒是来得更为明显。在民主国家,政治必须对国民负责。出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国家资源的优化运 用,能源的开发规划,通常都是反复争论的政治议题,鲜有不顾后果而狂挖滥采的现象。而在俄罗斯与中国这样的专制国家,类似于能源配置这样的重大决策,都是 由极少数垄断性的权力精英黑箱操作拍板,而绝无征求国民意见的可能。俄罗斯的石油探明储量,不过800亿桶,在世界上排名第8,仅为加拿大储量的一半,但 俄罗斯年均石油产量,则高达37亿桶,为世界第一,接近加拿大产量的3倍。照这种趋势,20年后的俄罗斯,将面临油尽灯枯,在社会严重老龄化与产业退化的 预期之下,俄国的未来可谓是一片黑暗。尽管如此,俄国总统普京,为了实现他的“俄国梦”,依然一副“我之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架势,在加紧挖掘俄罗斯油气的 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对乌克兰民主进程的干涉与阻挠。
中国的可采煤炭储量,为1100多亿吨,居世界第3位,但年均煤炭产量,则高达35亿吨,占据了世界总产量的半壁江山。这种毫无节制的挖掘速度,最 多只能维持30余年。并且,为追求快速经济增长,以营造对未来的收益预期,中国在大量消耗煤炭能源的同时,相关的除污去污环节,却远远未能保证实施,以至 于每年排放出大量污染物,造成日益严重的雾霾。与这些现象类似,围绕核电设施的修建问题,在美国、欧洲、日本、台湾等国,面对大量民众的激烈反对,政府不 得不展开广泛讨论,谨慎决策,而在俄罗斯与中国,这类事务与民众一概无关,是停是建,均由当局以自身利弊而定,国民丝毫没有说话的余地。
专制政权在不断巩固国家机器的同时,也造成经济产业的畸形发展。俄罗斯的油气产业,中国的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均属此类。而更为吊诡的是,无论是面临 能源冲击的俄罗斯,还是饱受雾霾之苦的中国,在明显的资源错配的形势面前,却只能继续扩大非效率的产业,在经济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出于对引发政权危机 的恐惧,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势必会调动各种政策工具,竭力避免或者拖后一场本该到来的经济危机。而其后果,则是大量问题的积累发酵,以及经济效率不断降 低。没有政治革命与民主转型,就难以产生真正的能源革命与经济转型。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惠及全球的时代,这些专制国家,由于自身制度的刚性障碍,恐怕还会再一次被世界文明远远地抛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