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12 January 2015

“中国大陆机遇论”在香港和台湾同时破产

“中国大陆机遇论”在香港和台湾同时破产,而中国乡土社会也支离破碎。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蔡俊威在《明报》发表文章,讨论后占中时代的中港关系。蔡俊威说,警察再一次被利用以解决政治问题,致令全城热论的话题由政改争议转为警民冲突。就在焦点被模糊了的片刻,中港关系其实已进入后占中的冰河时期,中央对港势将出现更雷厉风行的政策,届时一片肃杀。
蔡俊威认为,第一,北京将在教育上动手,抢夺重新诠释、挪用香港(包括历史和核心价值)的主导权。第二,北京将透过大量统战和渗透工作,在斗争上制造更多对立面。第三,人心惶惶的自我审查风气将在香港滋生。在可见的将来,“效忠”文化甚至把过往政治中立的公务员团队推向政治,成为效忠党的机器。在占领运动期间,不少纪律部队和公务员团体发声明支持政府,这已隐隐透露出这个令人不安的发展方向,这可能成为一个缺口,让北京乘势政治化整部官僚机器。
蔡俊威声明,不是要主张锁城的、排外的本土主义,而是希望读者深思:政治,不单存在于政制。“占领运动争取的是政制的民主,最后不论成功与否,我们必然进入后占中的时代,这也必然轮到北京出牌。而她要斗争的战场,从不局限在政制上,最彻底的战场其实是意识形态的斗争。”
金钱价值观分割了中国和世界
台湾县市选举,国民党大败,时评人陶杰在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认为,国民党跟这个世界脱节,不知道年轻一代厌恶“大一统”。马英九虽然想维持现状,却偏偏强推“服贸协议”。台湾的商人在大陆溷了几年,都没有了儒家“温良恭俭让”的气质。他说,大陆台商得意忘形的姿态,在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是对选民的侮辱。
陶杰说,中国人贫穷久了,最近十年发了点财,多得意忘形,常常High爆。中国人盲目相信,钱是万能的,而且都迷信“教父”的名句:“我能给他开一个他无法拒绝的价钱。”但是这一次,台湾人偏偏拒绝了。这一点文化隔阂,不但将中国和台湾,也将世界,分割开了。
“大陆机遇论”破产
香港学者蔡子强在台湾观选后为《明报》撰文《年轻人再不信“大陆机遇论”》,认为败选是因为国民党和马英九管治得太烂,台湾民众民不聊生,房子太贵,物价太高,但大学毕业生薪水却十年来不升反跌。尤其惹来年轻人反感的,是偏偏国民党却对此麻木不仁,了无新意的在选举中继续大打经济牌,不断强调如果不投国民党票,让民进党上台,两岸关系就会倒退,台湾经济就会被边缘化,民众就要承受苦果。
蔡子强说,年轻人看到的是,两岸靠拢,经贸合作,富了的只是一批买办阶级,为那些有钱在大陆投资的人,打开方便之门,但普罗百姓却不一定得益,甚至因为资本出走,而让本土经济进一步萎缩,流失更多就业机会。再加上中共反民主反自由的本质,令台湾年轻人更害怕两岸融合,会逐渐侵蚀台湾的核心价值,而大陆欠缺文化和价值上的软实力,令台湾年轻人更加心存抗拒。
蔡子强认为,九七后的特区政府,由董建华到梁振英,都向年轻人一味唱好大陆,一样强调大陆为香港提供千载难逢的经济发展机遇。但问题是,所谓“香港更好”,究竟是所有人都会更好﹖还是只有少数权贵阶级更好﹖这与台湾国民政府的思想与盲点同出一辙。他们看不到,“大陆机遇论”对年轻人没有多大说服力。
乡土中国支离破碎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支离破碎的乡土中国》,作者张化桥认为,中国传统的社会脉络已经被撕成碎片——这种瓦解在农村最为明显,家庭破裂、犯罪率飙升,恶化的环境也在夺去人的性命。许多人曾在近几十年中,乐于让政府澹出他们的私生活,但现在却迫切希望政府能够干预。必须要做些什么,来重建凋敝的乡村生活。
张化桥说,农村的复兴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戛然而止。央行的印钞机驱动着银行信贷的无节制增长,导致高达两位数的通胀持续多年,这迅速蚕食了农村的收入,进一步扩大了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在政府将原本由国家提供的住房私有化之后,城市的房价呈几何级数增长,许多地方甚至增长了五六倍,而相比之下,农村房地产的价值却几乎没有提高。
张化桥说,农村家庭处境凄惨。根据2011年的报告,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三倍。在农村,父母把年幼的子女留在农村的家中,自己去其他地方的工厂打工,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有6000万儿童承受着这样的命运。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辍学。一项研究显示,农村地区至少有2000万儿童辍学,相当于农村青少年总数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