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5 December 2015

平安夜是怎么被搅黄的?

当前中国社会节日过多、过于商业化,圣诞节也不例外,教友们估计也看不上那么多无神论者为了促销和约炮瞎凑热闹。但是,哪怕非信教社会只是借圣诞当个幌子,为什么没看上别的宗教的节目,比如佛诞,显然还是与西方文明在现实世界的繁荣和巨大文化影响有关。文明从来就不断交融,哪怕形式不那么严谨甚至有些儿戏(比如埃塞俄比亚人画的耶稣就是个黑人),只要不像IS那样让历史倒退,都完全可以视为一种应予尊重和包容的自由。在这种包容中,情人节和七夕、圣诞和春节,哪怕双十一双十二这种生造的商业节日,都由他去好了。
然而今年的圣诞暗流涌动,严重的雾霾并非最大的搅局者,圣诞节正在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着实让人震惊。
首先是长沙的一些湖南大学学生身着汉服,到市中心广场与借圣诞促销的商业活动打对台戏。没人说圣诞不能宣传汉文化,但他们的牌子公然以“中国人不过外国节”为口号,显然就略为干涉了他人的自由。
当然,这比起广州一批民族主义者深入黑人聚居区,向中国房东散发传单,号召将黑人赶出中国去,还算温和。后者已完全进入了种族歧视的境地。
北京这次平安夜前发生的一幕则不负政治首都的高大上,直接以美英使馆向本国人发出警告称三里屯可能有针对外国人的袭击,中国也以王牌反恐特战队将这个圣诞商业地标围个剑拔弩张,将平安夜搅成了恐怖夜、冷清夜。
反恐事关人命,即使美英得到的恐袭线索来自中方,也应允许有一定虚警率,而且恐袭者因已有预警而放弃的可能也的确有,有关的来龙去脉政府也的确可能为避免泄露反恐情报来源而不予公开。
即使这样,如果在一个责任政府和新闻自由的社会,治安机构恐怕有责任多解释几句,至少应对社会有必要的心理安抚。但北京的现实是,绝大多数公众对首次遇到的大型商场、超市黄色预警(只比正常高一级)意味着什么毫无概念,笔者附近一家外资大型超市25日罕见地在节日营业时间大规模重新布置货架,几乎无法采购。对三里屯的风声鹤唳,团派的北京青年报的政治微信公号“政知局”信誓旦旦地称预警“那是相当地有用”,还以14年前的“9·11”后美国使馆也发布过一次,企图证明这非常正常。
如果现在就说有司此举意在打击圣诞文化渗透,毕竟还有阴谋论之嫌,但北京市各学校接到管理当局明确指示,不得举行圣诞活动,甚至必须将圣诞树叫作“新年树”,已经不是第一年这样了。
教育当局的理由,居然是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分离”原则,可是共产主义对中国青少年从小到大几十年的灌输,难道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中国社会大多数家庭对圣诞的关注度,不过停留在对一种外国文化习俗的欣赏和商业消费上的节日气氛,过圣诞而不信基督的多的是,当局在慌什么?
慌什么?大清正脉维系,义和团的反洋教、仇外不也差点立下大功吗。共产主义药效渐失,包上民族主义的糖衣,突然发现有奇效。君不见北京有几条地铁线路车箱内的液晶广告屏自9月3日以来,除了抗战阅兵实况轮番轰炸,至今没有任何别的内容吗?有的线路还怕招人反感,关掉了解说音量,有的则是声如洪钟地强行灌输爱国基情。
当这个国家的公众分裂成接受西方文化和仇外反西方两大阵营(爱看阅兵的和厌恶看阅兵可能将会是其标志),义和团死灰复燃的希望也就日益明朗了.
------------
所谓“不得举行圣诞活动” 实质就是共匪在反对西方的文明。但是没有用滴 圣诞节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