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19 May 2016

中国官僚体系的畸变


中国经济发展的衰败,还深刻的体现在官僚体系的畸变中。在一个正常社会环境下,官僚体制是专业化的科层制的公共服务人员,本身没有独立的利益。而在 中国体制下,政治阶层必须严重依靠官僚集团贯彻和执行政治意图,同时由于权威递减,政治德行败坏,官僚集团开始失控,使得官僚集團成为既得利益者,可以利 用他们的优势地位,从公共服务中攫取不当的利益,这些年越演越烈的腐败就是例证。
另一方面,官僚体系的规模越来越庞大。根据有关统计,这些年来财政供养人口已经达到5700万。根据财政部国库司编写的《2009年地方财政统计资 料》,总数接近5400万的财政供养人口中,在职人员3815.24万人,离休退休人员1391.35万人,还有其他人员185.98万人。中国的财政供 养比约为1:23.5,行政成本和管理费用高昂,超出了国民所能承受的范围。反映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变成吃饭财政,目的就是用来养这批 日益庞大的官僚。
官僚体系对经济发展更大的危害是他们的观念严重滞后,行为僵化,成为拖累经济发展的严重短板。以人口政策为例,经过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劳动年龄 人口总量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使得中国经济过去赖以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窗口加快关闭。官方舆论也基本认同了这些说法,因此呼吁废止计划生育的声音在合 流,但是作为维护官僚阶层重要利益,全国计生系统的官僚和公务员队伍成为重要的博弈一方,如果废除了计生政策,那样几十万官僚系统成员必将无处可去,因此 他们成为废除计划生育政策重要的阻力。
在政绩发展压力下,地方官僚信奉的法则是“敢于举债,善于优债”,“要发展的秘诀在于敢于负债,通过负债来给本来没有经济效益的项目进行融资。 对于官僚们来说,通过打造政绩工程,实现政治升迁,至于债务的归还和项目的后果,那是后任的烦恼。在以GDP发展为主要政绩考核的机制塑造下,中国庞大的 官僚体系都已经被磨合成一个巨大的GDP发展机器。
正如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童之伟在其文章里提到的, 政绩往往驱动地方领导人不停折腾,为GDP增长速度和工程项目完成数不断拆了建、建了拆,拆了再建。升官晋级主导型公共工程建设形式多样,花样翻新。为了 获得升官晋级机会,手握大权的地方大员不惜浪费大量经济资源和建设经费,不惜破坏环境、牺牲可持续发展条件的情况,层出不穷。
庞大的官僚机器的这种行为模式,使得任何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都会扭曲,温家宝当年试图推动的支持民营经济36条政策无疾而终,因为这和这个官僚体制 的秉性完全冲突,任何试图给民间让渡空间,降低官僚体系对经济体的政策,都会被消解。李克强试图推动的新型城镇化也将被官僚体系变成新型的投资跃进。
这种以局部利益为出发点,进而裹挟公共政策的官僚体系成为当下很多公共政策出台的逻辑,而政治家缺乏合法性来约束官僚体制,官僚体制畸形生长,成为继国企之外另外一股吞噬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结构性力量,也是中国模式必然走向塌陷的内在原因.
----------------------

共匪不亡,天理不容。估计还有50年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