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29 June 2016

揭开美国国力回升的底蕴(美国以社会制度/技术立国,就是牛啊)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海啸,随后进入大衰退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09至10年,中国在空前的财政和信贷刺激之下熬过了金融海啸的冲击波,恢复高增长。中国更在2008年超过日本成为美国以外持有最多美国国债的国家。2008年亦是中国国力“大出柜”的奥运年。非洲、东南亚、澳洲、南美洲以至欧洲都纷纷增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以抵销美国的经济冲击波。委内瑞拉、伊朗、俄罗斯等国,更是利用美国的经济弱势在各自区域挑战美国霸权。
在这一环境之下,世界各地都产生美中国力此消彼长、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观感。中国国内当然有很多人感到兴奋。例如前央视主播,前年据报因为泄露国家机密给外国记者而被逮捕调查的芮成钢,2011年曾在大连一个国际会议上奚落形象俭朴的美国驻中大使骆家辉,轻佻地问:“坐经济舱来参会是否有意在提醒美国欠中国钱?”这种基于一时经济形势产生的“中国终于可以挑战美国了”的霸气,一旦产生,便能自我延续,影响北京对国际形势的研判与决策。北京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南海、领袖外访安排、外国记者的人权提问等显得越来越强硬不客气,肯定与此有关。
到了今天,中国经济滑坡、高增长奇迹终结已是全球共识。中国在高增长时期累积的庞大债务,更成能进一步拖跨经济的定时炸弹。资本外逃,越发严重。另一边厢,美国经济在2010年之后已然复苏,美国利息和美元重上升轨。2008年之后的美中国力逆转,正在再逆转。
美国国力回勇,会是短暂现象,抑或是长期趋势?若我们从美国全球势力在过去十年遇到的三个最大挑战──美元危机、中东乱局和金砖国崛起的角度考察,便知答案。

中国的美债毒瘾化解美元危机

美国经济在2008年后的反弹,可以归因于联储局通过“量化宽松”大举印钞票购买美国国债,以支持联邦政府庞大刺激经济开支。量宽刚开始时,不少人批评这将会带来高通胀与美元大贬值。美元和美债没有因为量宽而崩盘,很大程度靠中国。
中国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用其出口业赚来的外汇购买美国国债。中国外汇流入美元资产,有支撑美元币值的效果。2008年美国危机爆发到2013年美国经济回稳,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增长超过一倍。如果没有中国资本的流入,“量宽导致美元崩盘”的预言,恐怕会成真。
中国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没有减持美债,反而一直增买,不是因为中国要无私地帮助美国,而是因为中国对美债的“毒瘾”太深,难以自拔。中国高增长源自出口导向工业,而美国与欧洲一直是中国外贸顺差的来源。中国与欧美以外所有其他地区的贸易,均录得不断扩大的逆差。中国由亚洲、非洲、中东、南美、澳洲输入的原材料、机械产品和电子零件,价值远超过中国向它们出口的成品。中国出口到美国,当然赚美元。由于中国始终不信欧元,所以它对欧洲的出口,也主要用美元结帐。
中国对欧美的巨大顺差让巨额美元流进中国人民银行手里。人行除了将这些美元投资在流动性高和相对稳定的美债市场之外,实在没有多少其他选择。“没有中国支持美元,美元便完蛋了”的观念,没完全错。但重点是中国支持美元,乃是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
现在美国经济复苏,量宽结束,美元重回上升的良好循环,吸引世界各地资本回流美元资产。美元币值,也不再靠中国支撑。2015年中国为了挽救下滑的人民币而大举抛售美债等美元资产,却丝毫没有伤害到美元价值分毫,即是明证。

美国靠页岩能源革命在中东解套

除了2008年经济危机之外,高唱美国衰落论的朋友,还喜欢引茉莉花革命推翻亲美强人、伊斯兰国崛起的例子说明美国已无力控制中东局势,因此也再难通过控制中东油产控制世界。
但事实并非那么简单。在中东,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的经济封锁十分有效,已经成功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在去年与欧美签订初步核协议,并与美国修好。这是比正在内爆的伊斯兰国,和已经泄气的阿拉伯之春更能影响中东大局的地缘政治要事。
美国在二战后的中东政策,极受美国和世界经济的能源需求主导。美国通过大力支持以色列这个代理人国家和其他亲美右翼独裁者,特别是沙特阿拉伯皇室,确保中东地区的石油顺利输到美国和美国的盟友。
但2000年后美国发生能源革命,能源公司发展出水力压裂法,将藏在美国地底页岩、本来难以提取的大量天然气和石油提出到地面。自始美国从中东输入的石油能源大幅下降,更在去年超越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成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全球最大出产国。去年年底,美国更解除多年的能源出口禁令。美国已经摆脱对中东的能源依赖,逐步变成举足轻重的能源输出国。
美国摆脱对中东能源的依赖,令美国得以调整中东政策,不用再费太多心力对中东区内事事控制,对以色列的依靠也减少。所以在茉莉花革命时,美国可以放手容许示威者推翻自己一手扶植的独裁者,让原来的盟国步向政治不确定。在伊朗问题上,美国也可以不理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激烈反对,大胆与伊朗谈判,令扰酿多年的伊朗核问题有望解决。

金砖神话的破灭

另一个对美国全球力量的威胁──金砖四/五国,亦正在消解。
金砖四国的概念,源自2001年美国投资银行高盛的一份报告。报告指出,巴西、俄㑩斯、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将持续高速增长,到了21世纪中,他们的经济总量,将占全球经济总和一半以上,超越传统欧美发达国家。高盛将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字字头合成BRICs一词。高盛在报告中,呼吁投资者多在这四个新兴国家找投资机会。
2001年之后,美国投资银行推出和炒作BRICs概念,是因为美元不断贬值,他们须要帮客户找外国的投资机会。这类有关BRICs的预测,亦很容易成为自我实现预言,因为只要这个概念在西方国家深入民心,便会带动越来越多国际游资投向该四国,带动这些国家的繁荣。金砖四国的领袖,也开始觉得自己的国家举足轻重,要多跟其余三国合作。在2009年,四国领袖,终于在俄㑩斯举行了第一次金砖峰会,讨论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世界大势。2013年,金砖领袖在南非举行第五次峰会,宣布成立金砖发展银行,贷款给发展中国家,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竞争。它们还宣布让南非加入,自此金砖四国,便变成金砖五国,BRICs也变成了BRICS。
但金砖国的峰会,一直只停留在交流意见的阶段,刚成立的金砖发展银行,每个国家愿意承担的资本亦不多,所以很难有机会挑战到传统西方大国。相反,金砖国之间其实都各有算盘,各自积极与美国合作,或互相猜忌。例如2011年,巴西便跟美国结盟,在WTO批评中国操纵货币,造成不公平竞争。至于印度与美国在军事等议题上的合作,便更不用说了。
最近两年,金砖各国经济除了印度之外都在迅速放缓,巴西、俄罗斯更已陷入衰退。金砖国投资市场的表现恶化,令高盛的金砖基金亏损严重。高盛在去年底更干脆结束了其金砖基金。这乃是金砖神话破灭的标志。
在美元重回上升轨道、美国达致能源自足并成为能源出口大国,以及金砖国一蹶不振的背景下,美国国力回勇,已是不争事实。这一反弹,绝非一时的回光返照,而是反影了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的深层变化。现在是北京重新评估世界局势,并在对美关系和其他相关范畴调整姿态的时候了。
(孔诰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