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3 June 2016

中国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全面转坏


在南海面临地缘政治压力的同时,中国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面临的压力也在全面增大。让我们先从不同侧面看看中国与三个发达国家——德国、美国、日本的贸易与投资案例。
德国是欧盟和欧元区的核心国家,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还成为中国企业在欧洲的重要投资目标国。中国企业在制造业发达的德国不是投资房地产,主要投 资德国企业,希望以此获得先进的技术。不过,德国最近开始对中资企业表示警惕。中国美的集团日前拟出价45亿欧元(每股115欧元)要约收购德国工业机器 人制造商库卡,对库卡的持股比例从13.5%提升至30%以上。如果收购成功,美的将成为库卡的第一大股东。这是近年中国公司规模最大的海外主动收购交易 之一。德国经济部长加布利尔日前表示,德国政府正在试图协调安排对库卡集团提出另一个收购要约,以对抗美的集团的收购。加布里尔也表示,政治界无法阻止这 个交易的进行,因为其中并不涉及安全利益问题,德国政府“可能施加的影响被限制在口头上”。拥有百年历史的库卡公司是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商之一, 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及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制造、自动化控制系统两大业务。引发德国国内担忧的是,库卡所掌握的技术可能 具有战略意义,它不应该轻易落入外国公司手中。对中国来说,德国是一个相对温和而有制造实力的合作伙伴,它对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的担忧可能在欧洲产生负面 示范。
再看美国。美国拥有中国企业向往的技术创新、金融资源和消费市场,但中国企业投资美国常常遇到最tough的美国政府的杯葛。近期,美国政府不仅拒绝给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还对中国钢铁业开征了高关税。美商务部确定中国钢材倾销幅度为266%,因此提高关税至522%。
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批准该国最大钢铁生产商起诉中国竞争对手,这是贸易制裁可能被用来报复据称存在的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窃取商业机密行为的第一起已知案 件。美国钢铁公司4月下旬根据美国“337条款”规则提起此案,该项规则允许对知识产权盗窃行为实行贸易制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已决定受理此 案,从而为一场法律战搭起舞台。此举突显出美国钢铁行业正使用越来越咄咄逼人的战术反击近年涌入全球市场的廉价中国钢材,也显示国际社会越来越担忧中国的 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美国钢铁公司称,它在本案上得到“各级官员、行业协会、客户和供应商、雇员以及我们的工会兄弟姐妹”的广泛支持。
最后看日本。中日两国政治关系近几年走入低谷,已经深刻地影响了经贸关系。所谓“政冷经热”的格局早已不存在,而且还形成了负面循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日本企业界开始有意识地避开中国。日本最大船运企业商船三井最近将投资12亿美元至越南一个集装箱港口扩建项目,这是该集团把制造业重心从中国转向东南亚 的最新行动。自2012年中国爆发反日抗议活动以来,日本对东盟投资的步伐大幅加快,其中一部分是靠直接牺牲在华扩张换来的。官方数据显示,由于中国劳动 力成本飙升以及日中政治形势严峻,日本企业已连续三年扩大对东盟十国的投资,去年日本对东盟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价值超过200亿美元,连续第三年高 于对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投资。商船三井社长池田润一郎(Junichiro Ikeda)证实,近年已有越来越多的日本制造商关闭华南工厂,并将生产转至低成本的越南制造中心。池田表示:“这不是一种猜测,而是个事实。”他表示, 以前的考虑往往是把亚洲制造业经济视为“中国加一”(China plus one),加的这个“一”指的是东南亚几个新兴经济体中的一个;现在情况已经改变,如今不是“中国加一”,而是“不要中国”(not China)。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在对有海外业务的日本企业展开的广泛年度调查中发现,计划扩大在华业务的企业占比已降至40%以下,这是 1998年开始推出这项调查以来的头一次。
中国近期与德国、美国和日本出现的经济摩擦和问题,显示出一幕不太乐观的情景——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关系在全面恶化。发达经济 体和国际市场出现的“去中国化”、“戒备中国”的情况在增多,当中国经济不再高速增长时,“中国因素”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在开始减弱。客观来看,中国 所处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有全面恶化的迹象。这一趋势与中国经济的L型态势相叠加,将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麻烦的是,这不只是商业上的事,还涉 及政治和外交问题,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对中国形成了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