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6 August 2016

中国小贷行业已盛宴不再

两年前尚且火爆的中国小额贷款行业目前已盛宴不再。
  “两年前,在一个小贷公司大会上,所有小贷公司老板都击掌欢庆,表示利润来得太容易,但是目前这个行业已经出现了相当多问题,我得到的信息是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小贷公司已经不再经营,剩下的小贷公司虽然在惨淡经营,但问题也比较严重,真正优秀的小贷公司还是凤毛麟角。” 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在8月25日举行的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
  自2008年银监会、央行发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小贷公司经历一段时间高速增长后,近期已出现负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3年,中国小贷公司的数量增长了近15倍,2013年以后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的机构数仅比2014年增长1.4%,2016年末,机构数、实收资本、贷款余额相比2015年末分别下降约1%。截至6月末,中国小贷公司共8810家,实收资本8380亿元,贷款余额9364亿元。从小贷公司投资主体看,95%为民营资本。
  反观国际社会微型金融发展历程,微型金融发展已经有四十年历史,出现了尤努斯模式和拉美模式等多种微型金融发展的成熟模式,部分从事微型金融的机构也从公益性组织转化为纯商业组织,后来又进入资本市场成为上市公司,获得资本追捧。
  中国的小贷公司问题出在哪里?中国小贷公司协会专职副会长白雪梅在上述会议上指出,当前小贷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外部因素看,主要是行业立法滞后、对外融资困难、税负较重。从内部因素看,主要有三点,一是公司治理不规范;二是风险内控能力较弱、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三是商业模式不成熟,客户定位不清晰。
  贝多广则指出,中国小贷公司出生时就面临矛盾。小贷公司作为微型金融机构,本来是从不赚钱开始发展的,但是中国的小贷公司从出生之初就面临生存、盈利的压力。“中国的监管机构发展小贷公司出发点是让小贷公司试点扶植中小微企业,但初心是想把小贷公司和正规金融体系隔开,万一有风险也不要拖累整个金融体系。小贷公司在后续发展中也是自生自灭机制,自担风险,放贷资金主要来自于股东出资,不吸收公众存款,即使有杠杆,也非常有限,和正规金融机构无法相比。”
  不过,由于中国的小贷公司生逢其时,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上升周期,因此,相当一部分小贷公司获得了暴利。但是中国大量小贷公司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趴在银行的生态链上吃残羹剩饭,经济好的时候,所有问题都没有暴露,但是经济不好的时候,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坦率说,中国的小贷行业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失败,深刻一点来说也是我们政府引导的失败。”贝多广说。
  那么,中国的小贷公司出路何在?贝多广认为,从监管角度,小贷公司既然从事的是信贷业务,就应该按照金融机构管理,不能因为数量众多,监管不过来就不管。“需要将小贷公司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允许其负债经营、跨地域经营,有一定的杠杆率,。”
  从政府角度,应该建立配套机制支持从事微型金融的机构,可以借鉴成熟国家经验,建立全国性或者地方性担保基金。
  而小贷公司本身也要进行商业模式的改善和转型,明确服务对象到底是谁,跟谁竞争,是跟银行竞争,还是要做一些自己专门市场的客户,在国家普惠金融中发挥真正价值?除此,贝多广认为,中国小贷行业发展,也要借用已经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做数字化普惠金融,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