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1 February 2017

哪里能找到安全感和平静,哪里就是你的故乡

在城市举步维艰时,乡愁是一厢情愿但固执的寄托。当你背着行囊回家过年,却发现故乡正在消失,消失在快速的商业化节奏,消失在施工中的开发区,消失在父母快速衰老的皱纹里
1991年,王朔在《动物凶猛》中写道:‌‌“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慰藉。‌‌”
过去,故乡是记忆;如今,故乡是籍贯。过去,故乡是出生的老屋;如今,故乡是埋骨之所。过去,故乡是一个地点;如今,故乡是一种精神寄托。
一切都推倒重来,拆得快,变得也快。2011年春节,信阳市淮滨县拆迁的农民还暂居在窝棚里无家可归,他们的旧址却早被迫不及待地平整好,等待一条新的高速路由此通过。
2005年,社会学家陆学艺曾说:‌‌“我国因为长期实行‌‌‘城乡分治,一国两策’,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特别多,使农村的资金特别短缺,使城乡的差别特别大,三个农民的消费只抵上一个市民。‌‌”
而2017年春节,你千辛万苦回到故乡,发现十八线小城早已被互联网电商攻陷,扩大内需的战场扩展到广大农村,你的亲戚朋友可能正在微信里‌‌“代理‌‌”劣质三无产品。截至2016年6月,中国的1.91亿农村网民和5.19亿城市网民共享着同一个卖场。
你尽可以放心地回乡隐居,和城里的日子一样,所需的只是一根网线。你也可完全不必再抱着回乡隐居的奢望,就算回到那里,还不是过着和城里一样的生活?
在大城市的粉丝中,听汪峰那首《晚安,北京》会哭的,有多少是北京人?据《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2016)》保守估计,截至2015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5万,其中常住外来人口占到37.9%,也就是822.6万。实际情况可能更多,2010年北京人大和政协的调研报告称,当时北京的流动人口估算已超1000万,其中95.1%的人在京半年以上,41.2%是全家移居北京。
北漂们津津乐道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小吃和皇城根底下的种种旧事新闻,为了能在二环附近上班,宁愿住在六环以外。他们相信北京之大必有自己容身之所,溺爱此城如同故乡。虽然没有户口,他们在精神上早已认定自己是北京人。
然而在2016年,渴望安居的北漂们却被飞涨的房价伤得不轻。入籍北京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买车面临摇号,如今连花大价钱买房也要出示五年(含)以上纳税证明。瞧!北京根本不是你的家。不管你多么依恋它,歌颂它,赖着不离开它,它仍只凭证件或金钱认定你。别以为北京特别无情,紧随其后,上海、广州、青岛、南京、成都、长春、南宁和贵阳等城市的房屋限购令也都和户籍挂钩,带一点排外色彩。
限购令只是大城市对外地人设置的诸多壁垒之一,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哪一条不令寄居的你难过?城市的胃口永远都那么大,资源却只有那么多,接受现实吧,投奔城市时,你就要先做好了和它分手或死磕的准备。
生活在城市里,在钢筋水泥森林里遭遇那么多难题,面对那么多未知地点,甚至不知道隔壁住的是什么人。这种状态下,就算有户口簿和房产证,你也不会轻易指认一座城市是故乡吧。
最尴尬的是,在乡村找不到出路时,你来到了城市;在城市举步维艰时,你又试图退回乡村。来来回回,两头不靠。梦想逐渐消失,臆想却更深了。
与其钻营,做里尔克式的浪子倒也不错:‌‌“倘若我假装已在其他什么地方找到了家园和故乡,那就是不忠诚。我不能有小屋,不能安居,我要做的就是漫游和等待。‌‌”
寻找精神故乡
写了《我的故乡在1980》的老猫说:‌‌“故乡是气场。‌‌”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强大的气场,这个气场,按老猫的描述,充满了真善美的正能量。在这个气场中,诞生了众多文学、诗歌、音乐、美术、电影、哲学等领域的高手,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活跃至今,仍不约而同地把上世纪80年代看作共同的故乡。
在世俗的打量和赶路的灰尘滚滚之中,空间里的故乡自身难保,但时间线上的家园仍鲜花盛开。虽然今时不同往日,但毕竟还可以缅怀,毕竟还能在人群中找到同类。
有些人在舌尖上找到了故乡。这其中微妙的品位,非家乡人不能了解。比如,在江西人的记忆里,樟树的清汤入口即化,冻米糖要吃丰城传统猪油熬制的那种,南昌人所说的‌‌“两室一厅‌‌”,指的其实是便宜量足的私房小炒。
对90后和00后的互联网原住民而言,QQ和微信是他们的故乡。一个QQ号或微信号,是社交的开始,也是互联网身份的获得。他们在微信上恋爱、写日记、谈工作,在QQ上养宠物、玩游戏、互相窥探。尽管后来沟通工具层出不穷,QQ却从未退出江湖,因为它包含着一个人在网络世界的童年记忆和基本人际关系。你可以隐身,可以删光所有心情,可以关闭QQ空间,但只要互联网在,你就永远无法消失。
无话可聊的时候,总可以谈谈童年。说到玩耍,那是所有人生命中的金色时期和原乡。上世纪50年代生人的小时候,并不比90后少半点乐趣。长大以后,人与人的心性和足迹千差万别,但你一定不会忘记小喇叭、七巧板、猫和老鼠,还有奥特曼打小怪兽。
流亡在外的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说:‌‌“家是俄语,不再是俄罗斯。‌‌”用俄语写诗,成了他纾解乡愁的手段。方言是一种地方性密码,明确标明你来自哪里。听得懂方言是进入,说得好方言是融入。学会讲广州话的新广州人,总是更快找到归属感。反之,在故乡不讲方言的人多半是因为疏离,而在外不讲方言的人则是因为不自信。
每一次都冒着生命危险,在攀上珠穆朗玛峰的路上,需要的不仅是强壮的身体、专业的装备、忠诚的向导,还要有一颗一直向上、绝不放弃的心。虽然路途如此凶险,爬山的人却常常欲罢不能,也许,他们在顶峰望见了最温柔的故乡。
以上种种皆非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一样带给人情感的皈依和精神的护佑——哪里能找到安全感和平静,哪里就是你的故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