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12 June 2017

谈谈日本的理财和影子银行的跌宕起伏

国内金融圈这几年引以为创新的什么通道业务、理财产品、信托刚兑、四处藏不良,委外投资、甚至联合“救市”,都是人家二十多年前玩剩下的。而今年去产能轮到国内金融圈了,该醒醒了,banker和trader们,你们知道你们的薪水是日本同行的多少倍嘛,3-5倍!
如果你问日本人,日本有中国类似的理财产品吗?日本人会告诉你,这个真没有。打开日本三大银行(东京三菱UFJ银行,瑞穗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网站,你会看到面向个人销售的投资产品主要有几类。①日元·外币存款,②投资信托(基金产品),③外国债券·国内债券·股票(银行作为中介代销券商产品),④终身保险·养老保险,⑤退休金管理,⑥定期存款加投资信托组合,⑦量身定制类投资组合,⑧散户投资免税优惠(NISA)等。NISA是日本在2014年1月实施的小额投资非课税制度,每年投资到股票或基金的投资额在100万日元(约6万人民币)以内的投资所得收益及分红5年内不用纳税。日本个人金融资产约16.14万亿美元,其中一半是银行存款,安倍政府希望NISA能促使这部分个人储蓄转向投资。
当你打开因为飞单被传涉案金额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CMSB银行的网页,在个人金融项下进入理财页面,就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种理财产品。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日本没有理财产品呢?我曾经问过日本投资银行的一个年轻漂亮的银行业女分析师,她的回答是日本提供不了那么牛逼的高收益低风险产品。我心里默想,这还算高收益,你见过陆金所吗?你见过P2P吗?其实日本真有P2P,不过上点儿规模的只有5-6家,2016年市场规模也就24亿人民币,这还不够CMSB银行一笔飞单赔的,跟天朝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让我先简单梳理下天朝的理财市场现状。商业银行业务分为表内和表外,表内就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业务,表外主要包括担保承兑业务,代理投融资业务,中介服务业务等。理财业务属于比较奇葩的,既可以表内又可以表外,特别是表外业务占比70%,其负债端吸收的资金是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代理投融资通道的主要资金来源,这也是我们俗称的通道业务或者委外投资。理财规模目前达到30万亿人民币规模,其中约5万亿投了非标,12万亿进了债券市场。炒股的朋友肯定知道,大量上市公司也纷纷购买理财,理财产品是个人和机构都认可的比较安全的投资渠道。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就在于它的刚性兑付,刚性兑付从理财诞生起就一直存在。判断理财是表内还是表外,表面的依据是合同是否保本,但非保本产品到期违约后,银行一旦刚性兑付,其实质就被视为保本理财。更通俗的讲,凡是银行发行的,我们坚决认为是保本的,凡是不刚性兑付的,我们都坚决让它刚兑。概括起来,中国式理财的特点就是保本,刚性兑付,走表外通道。
国内理财讲到这里,年轻的日本人估计已经被搞晕了,但是上点年纪的日本人其实知道,大日本在疯狂的时候,也干过刚性兑付和代理投融资这事儿。先说说刚兑,1980年代后期,随着日本地产价格,股市不断上涨,日本券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厉害,为了提高营业收入,面对客户(法人为主)开发了一种叫做营业特金的业务。
这里要先讲下日本的一种信托形式,这种信托有点象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资金的运用方式和用途由委托人(投资者)特别指定,受托人(日本信托银行)只能根据委托人指定的用途运用信托财产。信托合同结束后,投资者选择拿钱的叫做特定金钱信托,不要钱选择拿股票或者债券等资产的叫做特定金钱外信托。当时,日本信托银行都在销售这类高额信托产品,最低认购额要求1亿日元(按照现在汇率是600万人民币)。投资者将资金存入信托银行后,信托银行依据自己的判断买卖股票,债券等进行分散投资。这种形式的好处在于,法人企业通过信托账户买入的股票,同自身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本来就持有的股票资产,可以做到分离管理,这样卖出信托账户的获利股票时,不影响自己资产负债表,起到一定合理避税的作用。因此在泡沫时代,这种信托成为企业财务投资的主要产品。
营业特金的营业就是券商的营业销售,类似中国券商营业部的客户代表,特金就是刚刚讲的特定金钱信托。在券商开户的投资者一般可以选择两种方式投资股票,第一种就是中国散户形式,完全自己分析自己买卖,第二种就是委托券商全权负责买卖。当时,日本券商很多采用第二种方式,泡沫崩溃后全权委托形式被禁止。现在的日本券商改为提供投资咨询服务,佣金比例比第一种要贵很多。
由于赶上大牛市,日本券商向客户保证,这种营业特金制度绝对赚钱。信托银行对客户也承诺保证收益率。特意说明一下,由于当时日本法律上保证收益率是违法的,所以这种方式并不会写入合同,通常的方式是双方私下约定,因此日本人把保证收益率叫做握り、中文的意思是握手,表示私下大家握过手了,双方都认可,突然我想到了中国的抽屉协议。
当时的保证收益率设定比银行1年期最低优惠贷款利率(1985年平均7.2%)高0.1%左右,企业客户认为证券公司和信托银行肯定会保证收益率(刚性兑付深入人心啊),所以非常买账,对营业特金和特定金钱信托进行了大量购买,社会资金被源源不断的投入股市。
这里有个小插曲。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道琼斯指数单日跌幅达到22.6%,受此影响,第二天日本股市开盘暴跌,日经指数收盘跌幅达到14.9%。当天日本大藏省(相当于中国的财政部+央行)紧急照会日本四大券商(野村,大和,日兴,山一),要求券商购买NTT的股票(相当于南北拆分前的中国电信,1989年曾是世界第一大市值),将日经平均指数维持在2万1000日元以上。为此,大藏省特别批准四大券商使用特金制度,募集资金救市。这节奏听起来怎么觉得和2015年的大A股市场越来越像呢。四大券商拿了圣旨后,把高收益加刚性兑付的营业特金发挥到了极致。1970年代,日本活期存款利率最高达到过3%,1985年活期存款是1.5%,广场协议后实行金融宽松,1986年活期利率降到0.26%,利率最高的邮政储蓄一年定期是1.68%,三年以上定期是4.01%,十年期长期国债利率是5.454%。营业特金的保证收益率接近8%,能不被大量抢购嘛。
当时的舆论认为,日本是集体主义国家,喜欢往一个方向努力,所以股市会很快恢复。大藏省的官僚也在非正式场合宣扬股票市场比外汇市场好控制多了。由此,所有人都相信无所不能的国家队大藏省绝对不会让股市下跌,大藏省绝对不会让投资者赔钱。保证收益率虽然违法,但是当时业界内大家都是默认的,刚性兑付和全权委托投资当时属于灰色地带,并不违法,加上大藏省的支持,券商更加肆无忌惮。很多企业法人还发行加杠杆的权证债(附认股权证公司债)进行认购,1985年时特金投资额不到9万亿日元,到了1989年干到40万亿日元(当时日本GDP的十分之一规模)。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真是应了谚语,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1991年日本证券业协会发表调查结果,88年9月到91年3月日本券商进行的刚性兑付共计787件,涉及金额2164亿日元,日本四大券商占了80%。日产汽车,川崎制铁,松下电器都进入前十大刚兑对象,可见当时刚性兑付席卷了日本制造业。而日本四大券商之一的百年老店山一证券因为特金损失过大,试图把损失表外化,后来演化为会计粉饰和隐藏损失,最终难逃破产的命运。
下面说说代理投融资,代理投融资业务在日语里叫做迂回融资,看过日剧半泽直树的同学对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中国玩的这种,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地产·融资平台,或者银行理财→资管通道→信托计划→地产·融资平台的行为在日本就叫做迂回融资,并且属于非法融资行为。泡沫经济时代,日本银行曾大量使用过迂回融资,贷款给没有独立资金来源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租赁公司,信用卡公司,住宅金融专门公司等),通过它们投资房地产。根据原大藏省官员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记载,1984年末银行对房地产贷款余额约20万亿日元,之后每年增加4~8万亿日元,到1990年5年间增加了约29万亿日元。同期,银行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就是使用迂回融资,5年间的累积贷款新增额为15万亿日元,总计向房地产贷款了44万亿日元,这差不多又是当时日本GDP的十分之一规模。后来大藏省(当时的大藏省大臣是桥本龙太郎)1990年所采取的房地产融资总量的控制措施不包括农林系列金融机构和住宅金融专门公司,因此农林系列的银行金库继续通过住宅金融专门公司贷款给房地产,导致后来住宅金融专门公司的不良债权进一步恶化。
历史是如此的相似,又是如此的不同。也不知道,那些当年的日本银行证券精英们看到中国的保本,刚性兑付,抽屉协议,通道业务,委外投资时会作何感想。
偷龙换凤
A君的引言
本期霸王告诉我们为什么掩盖的财技最终会被掀锅。日本人的恪守信用真是了得,刚兑兑出了山一证券的倒闭,这可是与中信证券同体量的券商,然而其对机构客户的刚兑损失被转移掩藏数年,最终合作者互相撕逼破局告终。一个越来越大的洞最终会使得原来的合作者竟然以邻为壑,因为没有人有无穷大的能量,趋势最终难逆,只是盆子砸在谁手里的游戏。山一的故事过程异常精彩,这里面金融机构、政府官员甚至黑社会轮番登场,比“山鸡的故事”好看的多,所以,下一期我预约了霸王的特集彩蛋,专门讲讲撕逼细节,好让国内同行做好准备。
山一证券是霸王非常想讲的一个话题。
原因有几点:①山一的下岗员工基本都实现了再就业,很多至今仍活跃在日本外资投行以及日本主要券商第一线,我跟他们一起愉快地玩耍过
②日本经济当年快速发展依托于稳定的资本市场(下图是日本130年股价图,截至2011年),日本金融体系犹如一支船队,政府的行政指导和各种金融监管措施都是为了保护这支船队的每一位成员不掉队,山一的倒闭标志着这支船队被彻底打散了
③恰逢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1996年开始实施日本版金融大爆炸(金融自由化大改革),日本开始允许设立旗下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的金融控股集团(安邦来了),山一倒闭后银行疯狂抢夺券商业务,标志着此后日本投资银行的命运不得不越来越依附于银行
④最重要的一点,山一是因为执行刚性兑付(89年末日本券商营业特金理财的保证收益率已经超过10%以上),造成大量不良债权,为掩盖损失将债务表外化(转移出资产负债表),粉饰财报,多年后被揭发,失去信用被迫倒闭(金融机构的信用比脸重要)。
2794dadeea584ee9a379456c7fd210ef_th
下面我将在有限的篇幅中,带着大家回到20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大明湖畔。
1997年11月24日中午,日本各大媒体都在循环播放一个画面,日本券商排行老四的山一证券社长·野泽正平(刚上任三个月,被前社长和会长骗来擦屁股的),在记者招待会上突然拿着麦克风站起来放声大哭,“都是我们管理层的错,员工是无辜的。希望大家能援助他们再就业,哪怕一个人也好。山一拥有大量优秀的员工,拜托大家了,都是我们的错。”
刚刚迎来创业100周年之际的山一证券在当天正式决定自主废业。90后的中国人都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标志是雷曼兄弟倒闭(日本人甚至把08年金融危机叫做雷曼冲击),估计很少人知道当年还有一场席卷整个亚洲的金融风暴。对于日本人来说,山一证券的自主废业不亚于雷曼倒闭,因为它曾经是日本战前和战后初期的最大券商,也是当时倒闭的最大一家金融企业,打破了大型银行证券公司不会破产的神话。山一证券因为法人业务(券商业务分为法人机构和零售散户)很强,在日本被称为法人山一。破产时在籍员工7500多人,算上关联公司超过1万人规模,海外22家子公司,受托客户资产24万亿日元(按现在汇率约1.5万亿人民币),跟老大哥中信证券2016年的资管规模差不多。
先说下自主废业,有人会想这和倒闭有区别吗?倒闭指企业资不抵债,而自主废业是以还清所有债务为前提,主动放弃经营。自主废业是日本证券交易法第34条的规定内容,券商向日本大藏省主动申请交回营业许可证,大藏省受理申请后进行检查,在确认顾客资产不受损失的前提下,方予与认可。不叫逮捕叫双规,小东洋也算学到了天朝好面子的精髓。
283cd5f1a5e64527a8307bcd25d03513_th
看过霸王理财三部曲第一部的都知道,日本券商四大天王在泡沫时期曾运用特金制度大赚特赚。1985年山一社长横田良男吹响集结号,企业法人有的是钱,无论使用什么手段都把钱给我募集起来,全公司都以推销「永田基金」(全权委托买卖式的营业特金,山一常务董事永田开发的投资产品)为第一业务目标。山一历来炒股风格骠悍,敢打敢冲(1965年有一次差点倒闭),又是全权委托式买卖,交易员经常为了多赚佣金进行频繁操作,赶上熊市下跌,越折腾赔的就最厉害。股市崩溃后,老四穷凶极恶云中鹤需要刚性兑付的规模最大。日本的刚性兑付除了现金补偿外,还包括持有的国债,公司债,外汇权证等低价转让给对方或者高价从对方手里买过来,以弥补对方的损失。山一为什么一定要刚性兑付(刚兑可不是平等的,越是重要客户,越是难缠的客户就越优先刚兑),原因是极其重视法人客户。因为手里攥着法人客户,也就意味着股票债券承销,后续增发等所有赚钱机会都是你的,企业客户是摇钱树嘛。山一高层最开始对股价恢复还抱有奢望,只要股价涨了,刚性兑付就可以避免,因此决定先将账面潜在损失移出了资产负债表,刚兑能拖多久就多久。
讲到出表需要先说几个日语金融词汇。
「飛ばし」=也就是表内转表外。字面很好理解吧,资产飞了。
「媒介」=只通过券商作市的私下交易。
「疎開」=把账面损失的有价证券在业绩报告发表前卖给其他公司(代持),在决算发表后加点手续费再买回来的行为,相当于做个赔本的正回购交易。
当金融产品亏损时,将确定升值的可转债,权证债划拨给该产品,或者把赚钱的其他产品收益转记到亏损产品中,这种盈亏调整并不需要在市场里下单,由券商做「媒介」私下就可以交易(玩A股的基金的净值也这么调整过吧)。「媒介」交易的买卖结果需要向证券交易所汇报,但优点是交易价格可以任意裁定,允许大幅高于或低于时价(后来日本国税局看不下去了)。「疎開」是以前日本企业粉饰财报经常采用的方式,80年代后期证券交易所开始限制与时价大幅乖离的交易行为,「媒介」和「疎開」都不再好使。这时候「飛ばし」这种手法就被证券业开发出来。「飛ばし」说白了就是把「媒介」和「疎開」相结合,但是交易本身不走券商通道,也不需要向证券交易所汇报,因此知道具体交易内容的只有买卖双方和搭桥的券商中介。「飛ばし」这种行为,日本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但是日本证券业协会规则是禁止的,好在证券业协会对券商以外的公司没有约束力。被「飛ばし」选中的客户,其实很乐意接受,因为给的代持手续费比大额定期存款利率高很多,所以很多公司为了赚手续费,积极配合「飛ばし」,英勇投身出表和代持事业。
但是,「飛ばし」有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券商跟A公司签署过保证收益率的抽屉协议,而资产出表卖给B公司后,A公司怕B公司不靠谱,会要求终止交易提前刚兑。这样券商不得不自己买下账面损失的资产,或者再找个靠谱的C公司。即使找到了靠谱的C公司,C公司持有时间也非常短暂(为了做个好报表,谁愿意一直拿着亏损的资产),这样又只能再去找D公司代持一段时间。91年92年山一跟几十家公司反复「飛ばし」之后,交易越来越复杂化,而给的手续费是越来越高,股市跌的无穷无尽,账面损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种在ABCD…XYZ公司之间不停转换出表的行为,日本叫宇宙游泳。
配合「飛ばし」的公司越来越少,最后山一只有自己设立皮包公司,通过向皮包公司转移损失来掩盖不良债权。步骤是这样的:①山一在信托银行以自己名字开立特金帐户,②用特金帐户购买国债、③特金帐户将国债无担保的借给山一的关联公司、④关联公司再借给皮包公司(山一设立了5家)、⑤皮包公司再把国债卖给山一,拿到资金、⑥皮包公司用这笔钱,再把山一账面亏损的有价证券买走。1997年末,通过这个方式山一将损失转出表的规模约为1583亿日元。
海外出表也是惯用招数。山一的第一笔出表操作其实不是股票,而是债券亏损(玩债的朋友注意啦)。1987年9月日本タテホ化学工业公司在国债期货交易上发生巨额损失,引发了日本债券市场大跌,山一债券部的营业特金发生亏损(债券投资亏损也是要刚性兑付的)。山一88年通过设立在避税天堂巴哈马的皮包公司(注册用假名字),用上述的方式购买本息分离债券(STRIPS),把损失转移到皮包公司。一般海外出表都会利用一些你看不懂的结构债。霸王觉得同业收缩,委外限制,债市股市调整的当下,国内肯定会有企业开始隐藏损失了,多学学国际操作手法没有坏处。
写到这里,霸王突然有点怜惜起日本金融机构,典型的小姐身子丫鬟的命,为了出表费劲巴拉千辛万苦,隐藏个损失还要给人家高额手续费,最后还被卓伟揭发。中国的表外理财从非标玩到同业和债券,堂堂正正,为国为民都在表外玩了10来年了。
山一出表隐藏债务达到2600亿日元,总负债超过3.5万亿日元,要求返还资产和股票的客户络绎不绝,日本央行出于保护客户资产的角度,对山一证券实施了无担保无限制的特别融资,给了1.2万亿日元。山一的资产和员工被日本外资和国内券商瓜分。幸运的是,山一倒闭时赶上日本金融自由化浪潮(金融大爆炸),银行开始涉足证券业务,山一的员工被疯抢,大部分实现了再就业。
大规模刚兑的发生,券商向黑社会提供股票的问题,股价操纵问题,券商内幕交易问题被媒体反复曝光,客户不平等的刚兑甚至最后引发政治问题,直接上升到国会辩论,日本金融业当时乱的是一塌糊涂,日本参众两院因为这事儿也快闹翻天了。券商和日本黑社会,日本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外资对日本券商的疯狂打压(穆迪两次降级,导致山一股价暴跌),瑞士信贷对山一的叛变,美林对山一的血洗,券商四大天王社长的辞职,大藏省的媾和(山一出表得到过大藏省官员认可),90年代的日本金融界就是一场活生生的宫斗戏,此处忍痛割爱1万字,再写就成小说了。
哎,一个谎言总是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掩盖,撒谎的人活的真特么累。最后,借用石帮主的一句话结尾,一个时代落幕了,新的时代正在孕育。
天上人间
A君的引言
本期霸王给我们介绍,日本利差低到居然已经把购物储值折扣都当理财方式了,我们还在影子银行放杠杆力图多套几次维持息差,对抗趋势的结果是,先疯狂,后灭亡。资产管理回头是岸,回过头来才发现,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特殊。
日语里有一个词,霸王很喜欢,叫洗练。中文直译就是洗完澡出来练练,日文的意思是使人品,视野,性格,兴趣,服务,技术,价值观,大到一个国家的状态等变得有教养、有气度,有品位、有优雅的气质。任志强的自传就叫野心优雅,霸王觉得他内心中认为的自己是一个很讲究,很懂品位的人吧。日本人说被洗练过,里面的含义包括,你经受了痛苦,彷徨,打磨,发光,狂妄的阶段,进入了内敛,涵养,礼貌,优雅的更高层次。那没有经受过的呢,比如某些高大上行业,那就是缺练吧。
日本人在经历了多年喧哗和浮躁后,逐渐回归了平静(涩谷大街上连颜黑女都没了)。近年受日本央行实施的负利率政策影响,日本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接近0%(0.001%),有些银行定期存款接近0.01%,银行和便利店的ATM,免费取钱和免费转账的次数也开始减少,银行提供的服务成本在增加。与国债收益率联动的金融产品,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率也出现下降,之前销量很好的一些保险产品也纷纷提价。另一方面,对于日本老百姓来说,房贷利率也不断下降,已经签订合同的又去要求更改贷款利率(房子真是折腾人),同时对消费税增税也感到不安。现在的日本,理财变得更生活化,更接地气(其实也是无奈)。具有代表性的有,百货店的友之会,旅行社的公积金,提前支付NHK的电视接收费,提前缴纳国民年金保险等。
提前支付大家都理解,比如办个宽带入网吧,买4年的服务肯定算下来比买1年的划算。简单的说下友之会和旅行社公积金。日本各大百货店都有友之会的会员制度,会员顾客每月存入一定金额,就可以定期获得百货店的购物券。日本大型百货店,高岛屋,大丸,松阪屋,伊势丹,小田急,东武西武,三越等品牌店(日本高级点化妆品只能在大百货店买到)的会员基本都是一路大幅增加。旅行公积金也是同样模式,每月存入一定金额,定期获得旅行社的旅行券,可以购买机票等旅游商品。日本的专业人士计算过这些内部收益率(IRR,年化收益率),友之会14.7%,旅行社公积金1.8%,NHK电视接收费13.4%,国民年金保险提前缴纳一年3.7%,提前缴纳2年7.9%。对日本人来说,也许这样的理财心里更觉得踏实和靠谱一点吧。
在经历了利率市场化,长时间的地产・股市低迷,通缩压力,高龄少子化,总需求不足等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困扰,日本银行业的净息差收窄,银行开始通过扩展海外信贷业务减少负利率带来的利润下降。看过霸王前两部的都知道,那些年曾经存在过的,刚性兑付,保证收益率,抽屉协议,通道业务,委外投资都相继被禁止,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而出表操作在日本一般被认为是逃避监管,在粉饰会计,隐藏不良的大量案例中会经常看到。日本的经历告诉我们,①任何逃避监管的操作迟早会出问题,②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利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不存在什么高收益低风险的金融产品。
13岁的中国银行理财具备上述所有“违法”特征,一直游离于监管之外,同企业债务问题,高杠杆并驾齐驱成为金融系统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银监会发布2012年报时,首次明确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此时此刻,霸王的脑海中回想起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2014年的发言。“对中国银行业而言,银行理财业务有严格独立的监管政策框架,法律关系明确,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不涉及高杠杆操作,信息披露充分。因此,在政策层面上,国内银行理财业务不应属于影子银行。虽然从监管政策上分析,银行理财业务不应属于影子银行,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部分为规避监督和实现监管套利的理财业务,表现为影子银行产品。” 严格独立的监管政策框架,法律关系明确,流动性风险可控,不涉及高杠杆,信息披露充分,不属于影子银行,但是表现为影子银行产品,中文确实比日语博大精深。
理财在壮大过程中,伴随各种金融创新,出现了大量对接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俗称大资管,信托,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私募等,余额宝也算吧。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拼的是谁能拿到银行更便宜的钱,谁的资金募资能力更强,而不是资产管理能力和服务的提升。巨额的理财资金,通过这些大资管如入无人之境,冲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繁荣。地产,股市,债市成为它们的竞技场,当这些资金撤离时不带走一片云彩。债券界一位30几岁就花白头发,说话有点鼻音的大佬教导我说,债券的趋势性机会在减少,交易性机会在增加,别看基本面了,看K线吧。
最近,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被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场是聪明的,理财余额早就超过五大行总和的股份制银行(12家)中,上市的浦发,民生,光大,华夏,兴业,平安,中信的股票在郭树清上任前就出现高点,之后持续下跌。看看银行业指数的高点,比上证・深证指数4月的高点,提前了两个月。
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的书里有这么一句话。在篮球世界里,“身高是无法训练的”。面对这种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大环境,霸王有个老朋友,一位个子跟拿破仑差不多高的对冲基金大BOSS,当年牛逼到就差开手扶拖拉机去长安街兜风了,觉得不能再跟国内这帮子金融屌丝玩了,太特么掉价儿了!去年逢高卖了手里的债,愤然离去,在海南买了好几套大别墅(真特么精),生二胎(身体真棒),看海景(比基尼美女),读书(死磕金瓶梅),喝咔灰(喝酒胃烧坏了),有事儿没事儿都拍两张照片夸岛上空气好(一般夜里3点多发朋友圈),发誓要归隐山林再不出山(海南还真听说有座五指山),除非北京天上人间重新开张(从来不带我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