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26 November 2020

苏晓康:仇日反美是一笔生意

 

【按:二战中毛泽东率领中共落草延安,对抗日作壁上观,日寇投降后他就下山摘桃,当了皇帝还感谢皇军救了共产党。到了江泽民时代,中共又着实反日了十年,不过是在北京街头和电视剧里,这段政治史和娱乐史,非常有趣;眼下习近平要重温"抗美援朝",也是这个路子。贴一段文字描绘那次"抗日",引自『鬼推磨』。】

纵观"江核心"时代,这厮干了几件事情,叫中共平顺捱过"六四"危机:
1、让党和国家皆彻底腐败、烂掉,即所谓"闷声发大财";
2、与西方妥协,绝不跟美国搞对抗;
3、师夷之际,也操弄"义和团"于股掌之上;
4、以民族主义替代马列主义,作为执政的意识形态。
据说,邓小平给江泽民的政治遗嘱是:"绝对不跟西方翻脸",然而江在国内放纵仇外思潮泛滥,以为平衡;再大举引进外资,又拆除"社会主义",将中国转型为廉价劳力的世界工厂,重铸政权合法性于"经济起飞"基础之上,打造出一个"软红十丈"的盛世,不可谓不成功。
从上个世纪末起,中国人染上"憎羡交织"的人格分裂心态,始之于江泽民操弄的"内外二元分离"——政府亲美亲西方,却煽动民众仇外仇日。1992年春有一场"反殖民文化运动",自沈阳至北京、上海、武汉,刮起了一阵拆招牌风,所有带有"媚外"色彩的店名,纷纷换招牌,重办营业执照,如"帝王"改为"国旺","帝国"改为"祖国","路易十三"改成了"英模城";上海甚至扩展到更换街名,因为"封建主义、殖民主义色彩太浓"。
这个搞笑时代,也是"抗战神剧"的高产期,值得一议,所谓"情节雷人台词低俗",被网友用"四化"形容:战争游戏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在没有言论自由的社会里,人性受到某种禁锢,社会人格的发展就被限制在一定的宣泄区域,如逞口舌之快,又借互联网获得长足发展 ,泛滥无度,以此解释中国人靠低俗、下流过嘴瘾靡然成风,再恰当不过。这绝非仅仅"文化商业化"而已,背后须有制度化的政策和财力支持。
2016年夏海牙法庭裁决中国对南海没有主权,网上出了一个段子:中南海决心打大仗,是不必怀疑的,现在的问题是:一、战场选在横店还是中山影视城?二、战役任务到底交给八一厂还是华谊兄弟?三、前敌指挥选冯小刚还是张艺谋?四、还用不用抗战神剧名角、嫖娼被抓的黄海波?反正中国只赢不输。
英国诺丁汉大学亚洲研究所网上刊物亚洲对话(Asia Dialogue)一篇分析文章统计,2012年中国政府批准303套新的电视剧当中,超过一半的故事是关于"革命",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反日战争剧本。对制片商而言,只要抗日的剧集申请批文,必定可得,而且制作低成本,日本人毕竟也是亚洲人,导演只需聘用中国的临时演员扮演日本兵,他们大多数都是乡下的农民,每天工资只是7美元。这些抗日剧大多在日间播出,所以观众大多都是退休老人或者乡下人。然而这些电视剧的质量颇受诟病,最典型的例子,是女演员葛天在剧中她把一枚手榴弹藏在她的私处,他的男友在关键时刻把手榴弹拔出来引爆而跟日本军官同归于尽,其引来的评价是"卖弄色情也是爱国",而很多抗日剧都有被性侵害的中国女子,又构成另一种荒诞。
中国的仇日反美民间活动,多年发展后渐生成为一门数以亿计的爱国宣传生意。浙江省横店盖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自2016年以来,旅游业的受益达到165亿元人民币。以每年平均计算,单是横店这个影视城就出产了50套抗日电视剧。一个名姓施的临时演员告诉记者,他最忙的一天,需要在8套不同的抗战电视剧里扮演日本鬼子,他当天死了8次。
不久中国在"钓鱼岛"争端中爆发的反日狂热,表演了由官方操纵的民间"政治参与"模式,令全世界跌破眼镜:中共二十年来、尤其是茉莉花运动以来,最忌讳街头运动,不惜耗费高于国防费的巨额资金来防堵,今天居然肆无忌惮地"自我导演"一场群众抗议、砸店烧车、蔓延一百多个城市,规模空前。他们要向国际社会证明,他们用"民族主义"就可以把人民玩于鼓掌之间。惨不忍睹的是,民间郁积的愤怒,借由"刺刀对外"的官办临时孔道而发泄,人们竟也自得其乐。
美国B-2战略轰炸机投下的五枚钻地弹,由贝尔格莱德中国大使馆地下室发出来的神秘定位信号引导,飞进那里开炸——原来一架被击落的F-117战斗机残骸,隐藏在此,而中国人不知道它的内嵌式电源仍在工作。这个意外给世纪末添了一个大麻烦,剩下就看中美两厢政客怎么擦屁股了。江泽民玩了好一阵子仇外民族主义和亲美政策的平衡,玩得叫老毛老邓都要刮目相看,这个意外如果打破他的平衡,就会把中国拨到另一条道儿上去。政治局紧急开会,竟然同意学生上街游行。学生也是找碴儿上街,北京上海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学生围攻大使馆、烧汽车,几近暴动,外电称"学生怎么同政府配合得这么默契?"从CNN电视新闻里看,那些游行示威的北京学生,跟十年前的天安门学运,完全是另一代人,感觉"天安门时代"真的结束了。中国的青年,如今是恨死美国,却做梦都想来这个最恨的国度。北京反美怒潮第四天突然收场,显示中共可放可收,已然成为拥有宗教式狂热拥戴的东方强权,与伊斯兰互为轩轾了。
江泽民似已稳住大局,上海帮很得势,感觉有一个"海派"在中国崛起。近代中国说"海派",专指"上海滩",晚清开埠,通商口岸,华洋杂处,十里洋场,既是江浙财团的大本营,也是国民党的大都市,乃中国"现代性"开场之地;中共历来也有"海派",早期在"白区"的周恩来陈云,都有旅欧留苏、受训于第三国际的背景,也对毛邓均有驾驭的技术,都是不倒翁;文革中,又有"四人帮"发迹于上海,横行一时,天怒人怨,留下螃蟹"三公一母"之谈。
1996年初,正是我带瘫痪妻子疯狂求医之际,常常跑纽约曼哈顿和法拉盛找针灸医生,有一次偶遇艾端午,就聊了几句,听他大讲一通怪论。他说,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极高,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愿"为祖国而战";江泽民是中共历史上最亲美的领袖,但内部对他压力极大,李登辉访美成功后,全国各省通电批评江软弱;中共欲与美国一战,而美国军方算过帐,同中国开战需花七千亿,没有这笔钱;李登辉向日本承认"拖美国下水"与中国一战,此乃日本削弱美国之谋算,中美之战后日本便天下无敌。这套怪论正在中国流行。
师夷之际,又操纵"仇外",乃是晚清以来的一个传统,最著名的事件,即西太后找来义和团"扶清灭洋",闹出"庚子之乱",引来"八国联军",否则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所谓"外辱"的根源都在"内扰",当时慈禧要废光绪,而民间又一个"反清复明"的地下组织,清廷将其转化为仇外工具,初始好像很聪明,哪里知道不堪一击,结果《辛丑条约》赔得更大。但是后来列强大多退款,尤其美国设"庚款奖学金",第二批留学生中便有胡适、赵元任、竺可桢,他们后来开启了"五四"时代。这个变局,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人事,而是一股趋势,无可阻挡。此历史之诡谲。


---------------------------------

哈哈,这“中指”竖得好,“中指”表示蔑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