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1 November 2020

一旦失去自由 人们就会崇拜邪恶

 

世界上的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我们姑且称之为“工具之书”,通过它,我们可以习得一项技能,提升我们的认知或者获取一种思想;
 
第二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意义之书”,它或许无法教会我们如何达到目标,却能赋予的我们人生,前所未有的意义。
 
赵越胜老师的《燃灯者》,就是最典型的“意义之书”。
 
《燃灯者》是赵越胜老师为了纪念自己的恩师周辅成先生,撰写的回忆录。在书中,他把这位带来希望之火的使者称为“燃灯者”——那些受思想之光启示、并照亮众人的人。
 
本书的背景,是敏感的极端年代,那时的赵越胜,还是一个“半文盲的小青工”,偶遇中国伦理学界的泰山人物周辅成,从此思想触电。这就像是有人在你四围的黑暗中点了灯,不,是巨烛,豁然让你发现巨大的光芒,这是何等的惊诧与幸运?

 

这根巨烛,赋予了赵越胜前所未有的人生意义,在恶劣的极端环境下,他没有自暴自弃,反而疯狂地学习,吸取思想的养分。如今,谁不想当自己深陷羁绁时,有位恩师手持烛火,拉自己精神上一把呢?
 
作为读者,即使我们常人没有运气遇到这种师生缘分,读《燃灯者》,也是一种感动,一种启发,甚至也是一种准备。

更重要的是,对在黑暗的荒原上载歌载舞的人来说,本书确是当头棒喝;
 
而对醒悟者来说,它让孤独的人不觉得孤独。

分享《燃灯者》精华一二,这本书点亮了我们书店的小伙伴,希望能点亮更多人。
 
 
自由,是人类最大的意义

著名思想家朗基努斯曾说:“奴隶偶或有其他才能,但奴隶却没有一人能成为演讲家,因为辩才的源泉是自由。”
 
可见,人一旦为奴,心便遭桎梏。不过,今天,我们仍能看到无数词语堆砌着,无数印刷品流布着,无数聒噪震响着,但这些只是语言的躯壳,言说的精魂早已流离失所。
 
言说不再是心灵交流的工具,不再是思想自由的载体,不再是爱与美的表述,成为了隐蔽的暴力,以致命的蛮横和空洞的说教遮蔽了人的本真生存。这样的语言没有尊严,它靠卖弄耻辱获取快感。
 

▍他们的卑微,恰恰定义了何为伟大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人,这是教育的责任。
 
燃灯者以自己的学识、修为、友谊和献身精神,实践着教人趋向善好的活动。在士林凋敝,斯文扫地的年代,他们尽管卑微,却用高贵的人格点燃了台上的灯,“照亮了一家人”。

因为他们,我们才不至陷入只见人群、不见人物的空虚。因为他们,我们才不至于在黑暗的荒原上载歌载舞。诗人朱赢吟咏道:“你点亮了灯,我才开始恐惧黑暗”。

 
读过本书的我想接着说,正因为体会到你的恐惧,我们才奋起争取光亮。
 
此外,教育的目的,也在于使青年人学会探求善的方法。如果我们的心灵蒙昧昏暗,我们的热情虚骄盲目,是很容易被人鼓动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的。

由仇恨浇灌的心田最适合生长致命的毒芹,只有自由与博爱的乳汁才能培养高贵的人格与优雅的心灵。一个好的政治家就是懂得以善为治国理想的人。 
 

▍时刻警醒:不要沦为奴隶而不自知
 
人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沦为奴隶,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千万不要主动去做奴隶。读书思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沦为奴隶而不自知。 
 
过去我们对这个世界没有好好地爱它,没有让它少受阴影的干扰,我们有负于它。更让人痛心的是,我们竟然也随着阴影活动,做了顺民和帮凶,有时候自己还和他们一起,觉得自己了不起,自鸣得意,真是可怜可悯,又可耻。 
 
我们盼望终有一股正气,能让人类安静的生活下去。狂风暴雨之后,终将有晴朗的一天,这大概是气象学上的规律,我们过去已经等候很久了,可能还要等候。 



本文编选自赵越胜先生《燃灯者》,这是一本两代学人精神相续的心灵史、思想启蒙史,见证六七十年代疯狂岁月,认识真正的燃灯者,抵御强权与愚昧的力量。本书2011年出版,多次再版,影响了无数人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与启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