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于“中国威胁”认知有余、行动不足
美国的战略思维不同于中国,犹如牛车对上高铁。基于军事上的前沿优势和霸权自信,以及一种“基督-教化”的文化传统,美国对于中国这一史上最阴沉之战略对手的威胁性与破坏性,虽有充分认知,但缺乏与之匹对的反制行动。美国认为中国的威胁虽然明确,但并不紧迫,认为中国的军力虽然急速窜升,但仍不足以和美国一决高下,因而在对中政策上总是口头严厉,行动迟缓,总是研究太多,决断太少,总是理论太多,实践太少。似乎只有危机真正爆发之际才叫紧迫。这就是易思安所说的,由于警觉不足和掉以轻心,所以中国的“静默侵略”得以摸黑偷袭,乃至全面渗透美国。
美国面对中国威胁的各种作为,多属倡议、框架、草案、报告、听证、演说等等,修辞多于对策、宣示多于行动、象征多于实质,也就是名不符实。这种拖延惯性,源自于美国一种“国际家长主义”的意识,认为美国一言既出,世界就会言听计从;实际上,中国对美国的“修辞性战略”,采取的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瓦解的策略,久而久之,在一种“修辞疲劳”之下,美国就无计可施、不了了之。
虽然“对中强硬”是美国两党难得的共识,但国会的声音往往没有如实反映在行政部门剑及履及的作为上。实际上,美国也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对于来自国会的声音往往虚与委蛇、敷衍应酬。这就使得美国的对中政策始终停留在“纸上作业”(paper working),难以产出坚定有力的对策。
中国已经向美国间接宣战
中国先后对澳洲和加拿大军机进行蓄意的逼近和拦截,恶意重大。但美国认为这只是一种“不专业的危险行动”,抗议即可。殊不知这是中国“为了走火、不惜擦枪”的挑衅,是中国“逼你开枪,以便开战”的准备。6月15日,习近平在与普丁的通话中,无视美国一再警告,依然宣称中俄双方将在主权、安全等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这不只是“相互取暖”,而是联合抗美。近日中国宣称台湾海峡不是国际海域,中国对台海享有主权,未来还将采取“报备核准制”,也就是其他国家想要进入台湾海峡,都必须事先通报中国并经核准后才放行。这种“将台湾海峡列入中国内海”的宣示,不仅是对台湾主权的涵盖式并吞,扩张中国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解构美国“自由航行”和国际“无害通过”的原则,限缩和阻止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活动,实际上等同于对美国间接宣战。
从地缘政治来说,中国索罗门群岛建立安全联合协议,在柬埔寨“云壤海军基地”(Ream Naval Base)建立专属专用的海军基地,未来若成功夺取台湾之后,这就从“台湾-南太平洋-南海”建构一个三角形的海洋势力范围;从台湾到索罗门的“右斜线”可以作为瓦解美国第一岛链的战略前沿,从所罗门到柬埔寨的“左斜线”则用来牵制澳、纽和东协国家,从柬埔寨到台湾的“上斜线”,搭配中国早已军事化的南海岛礁,则用来控制南海至东海的海路咽喉,进而牵制日本与韩国。如此一来,等同于美国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被挖空,战略结构被切割,这将使美国不仅丧失“海上领土”,也将拱手让出亚洲领导权。
中国的“静默侵略”与“暗黑战术”
中国的战略思维与美国截然不同,以对策取代修辞,以行动超越宣示。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采取“张冠李戴”的策略,利用(职业)学生留美、学术合作与文化交流(千人计划和孔子学院),以及内含在商业上各种合资、入股、并购、技术合作等等政治间谍活动,乃至在国际组织上收买人脉、抢占席位等等,都是一种乘隙、摸黑、暗地的“静默侵略”,一种既不透风也不透气的“暗黑战术”,试图把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重心扯离美国,拉向中国。这里所谓“静默”,是指不动声色、无声无息,藉以松懈敌人的警戒,软化敌人的意志;这里所谓“暗黑”,是指以善意包藏诡计,以合作包裹阴谋。换言之,中国采取的是一种趁人酣睡的黑夜里“掘地挖墙”的战略,美国在多年以后才警觉中国这种“乾坤挪移”的危机,发现其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但是在亡羊补牢之际,才知窃贼已经做大,伤害已经造成。(但是,美国至少醒过来了,共匪很难再偷偷摸摸的搞鬼了)
美国的“阳光”对比于中国的“暗黑”,也就是美国的懒惰对比于中国的勤劳,已在亚太的战略天平上出现了倾斜。正如易思安提出警告,美国未来是否持续保有世界领导地位,取决于与中国的“最后一场战役”。然而,易思安对于美国依然想和一个种族灭绝国家进行交往、贸易与合作,感到离奇和怪异,我人对于美国至今对台战略究竟应该维持模糊还是转为清晰依然举棋不定,也感到疑惑和不解。对比中国对台湾的坚定图谋和美国对台湾安全的模棱两可,中美在亚太战略天平上的主客易位,并非偶然,而是其来有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