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20 September 2022

孙立平:见识的差异-王健林的满血复活与许家印的苦苦挣扎

 

王健林、许家印,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二人又都经历了人生与事业的起伏跌宕。但就现在的情况而言,两个人的状况,却大相径庭。王健林已经重新走向辉煌,而许家印却仍在苦海中挣扎。


两相对照,让人唏嘘。


唏嘘之余,不禁让人去想,二人不同的境遇,差在什么地方?想来想去,我想到一个词儿:见识。是见识的差异。因为正在准备一个系统性的课程,我最近正在思考见识这个问题。我这里说的见识,不是见多识广意义上的见识,而是指及时、明智、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知的能力。


王健林的转折点,始于那句著名的“小目标”。那是2016年,那正是王健林志得意满的时候。彼时的王健林,不但在国内风头正健,而且开始了在海外的大举扩张。超越迪士尼,打造全球最大的文化娱乐集团,成为雄心勃勃的大目标。没想到的是,自身的原因也好,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好,反正是不但没有接近目标,而是走到了雷区,甚至连自己的家底也有输光的可能。

一时之间,昔日的首富,几乎成了世人的笑柄。那句小目标,不但没有成为励志的名言,反倒成为酒桌上的笑料。但王健林毕竟有过人之处。就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候,他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腾挪躲闪,断臂求生。其旗下的房产、旅游项目、77家酒店、万达电影、商管股份等等,以人们看不懂的价格火速出售。


由此,他获得了2000多亿的现金,这不但大幅降低了自己的负债,而且为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2022全球房地产企业家榜上,王健林以1050亿的身价排名全球第五,满血复活。王健林辉煌再现。


而此时的许家印,却正在苦海中绝望地挣扎。从现在看,挣扎出个什么结果出来,恐怕还不得而知。许家印,与王健林一样,同样是人中豪杰。我曾经去过大家都熟知的也是作为许家印象征的海花岛,不得不感叹,这是一个想做事的人,不但想做事,而且有想象力,有魄力。但正是这个雄心和魄力,将自己送到了苦海当中。


许家印的故事,与王健林的故事是很相像的。差不多一样的雄心,一样的魄力,一样的困境,甚至连自救的措施都是差不多的。差的的就是,王健林快了一步,许家印慢了一步。但这绝不仅仅是一步的差距。前者的主动断臂源于预见与先知,后者的被动断臂则出于现实的无奈。春江水寒鸭先知,王健林成了那只鸭,而许家印没有。

这背后的差别在哪儿?可能就是一点点,见识这让我不禁想到两个人的经历。王健林是一个从体制内出来的人,他既懂体制外,也懂体制内;既懂市场,也懂权力;既懂哪些是自己能左右的,也懂哪些是自己不能左右的。所以,他在别人还看不懂的时候看懂了,在别人犹豫的时候他行动了。有人说,王健林靠的是幸运。不对的,不是幸运,是见识。快一步慢一步的差别是见识的差别


见识是最重要的。正是由于这种见识,王健林能够较早地见人之未见,在别人还在充满信心地大举扩张的时候,他意识到危机正在到来。正是由于这种见识,他马上从自我膨胀中觉醒,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知道即将到来的危机不是自己能够抗拒的,只有断臂才能求生;正是由于这种见识,他能够重新掂量代价与生存之间的关系,知道哪些是必须付出和牺牲的。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每一摊子,都不仅是他的心血,同时也是他的梦想。当然,后来转型之路的选择,也是与这种见识分不开的。


许家印差就差在这里。论商业才能,许家印也许不输于王健林。而且,无论是曾经的大举扩张,还是后来的断臂求生,也都是他们商海中见惯的商业套路。但问题是,许家印沉醉在自己的商业逻辑里,对外部世界即将甚至已经发生的变化,没有能及时感知和醒悟。大错由此铸成。关键的因素在他视野之外。如果没有外部环境的变化,谁能够说许家印不能再维持几年?谁能够说许家印会失去自救的时机?


说到这里,我不能不提到王思聪。王思聪本人我不评价。仅就王思聪于王健林的事业而言,不少人会觉得玩世不恭的王思聪特别是他的一些言论会给王健林添麻烦。但我的看法恰好相反,说不定这次救了王健林的可能就是王思聪。这次警醒了王健林的,可能就是王思聪那些当初在王健林听来都觉得有些刺耳的疯言疯语的话。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