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9 March 2013

何清涟 :何谓“国家形象”?——中宣部妄解“软实力”的背后


最近中国关于“国家形象”的宣传很出彩。当北京雾霾聚而不散、黄浦江死猪继续漂流,世界不少国家都在限制中国游客多购奶粉之际,中国媒体一致宣传:中国有了一位美貌优雅的第一夫人,国家软实力大大提升,国家形象获得极大改善。
这种宣传的荒谬,责任当然不在彭丽媛女士,在于中宣部对“第一夫人”应该具有何种品质的理解完全错误。这种错误,一是缘于中宣部对“软实力”、“国 家形象”有一套中国特色的解释;二是中国官场养成的恶习不经意的流露,这一恶习就是,女人的美貌便是资源。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内政如此,宣传时自然就想不 到有何不妥。

中国到底需要哪种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受到的尊敬与君主制国家的王后、女王不同。第一夫人没有血缘给予的先赋优势,其气质和社会形象主要依靠自己养成。中国与美国在政治体制与文 化观念等方面相差太大,给第一夫人展示风采的机会其实不多。本文就以与中国政体比较接近的国家即20世纪中期的阿根廷做比较对象。
阿根廷曾有一位举世闻名的庇隆夫人。伊娃•庇隆原名艾薇塔,演艺出身,美艳绝伦,演艺生涯也使他积攒不少财富。但她登上政坛后,根据社会需要重新塑 造自身形象。阿根廷当时已实行了民选制,社会底层拥有数量庞大的选票,她为了帮助丈夫胡安•庇隆争取工人的选票,强调她出身穷苦,以此显示她与下层阶级有 血肉相连的关系。由于她的出身和她对工人的同情,伊娃成了“无衫者”团体的领袖。成了一位为穷人、孤儿和其他弱势群体奔走呼号的民粹主义斗士。在她声名最 鼎盛时期,她甚至被称为“穷人的圣母”。但庇隆夫人的支持者看重的是她为他们的权利与利益在奋斗,美貌只是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中国民众至今并未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一位什么类型的第一夫人。互联网上连“母仪天下”这种帝制时期的用词都大量出现,再联想到“南巡”之类,说明中 国政府与不少中国人潜意识里还将自己当作帝制王朝。既然如此,我也就拿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仪天下”来说事。其实,“母仪”本意并非指形象美艳,而是指德 行,意思是皇后是天下之母,对万民要如母亲般慈祥。中国历代皇后当中,至少有十多位名垂青史的贤后,但史书夸称的是这些皇后之德,而不是其貌。其中只有汉 光武帝的皇后阴丽华,与光武帝患难相共,德容兼备,属于皇后极品。
彭丽媛女士并非寡德之人。从历年的公开报道来看,她平易近人,不以夫家的背景自傲,本人自奉简朴,相夫教子均有所成。她也关心公益,比如2008年 四川汶川地震时她赴灾区义演,在那里与她16岁的女儿习明泽不期而遇,其时习明泽正在地震重灾区的汉旺镇当志愿者,参与抢救伤者,为地震灾民做心理辅导。 早在2006年初,彭女士就接受了卫生部的邀请,成为一名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去年10月,她作为第一夫人后的第一次露面,就是去看望过艾滋病患者。在 现阶段的中国高官夫人中,这些品质都很难得。
习近平接党中共掌门人之时,正是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生态危机逼近。由于中国政情限制,彭女士的活动空间当然远不如庇隆夫人那样自由宽阔,但她的本来 形象有利于安抚社会底层。但中宣部不知为何,偏偏不从这方面塑造这位第一夫人的爱心形象,却大肆宣传“中国终于有了一位美貌高雅的第一夫人,极大地提升了 国家形象与软实力”。这一对软实力与国家形象令人啼笑皆非的浅薄阐释,完全暴露了中共权贵阶层的暴发户心态。而不重德却重色,恰恰就是中国官场贪官与暴发 户欣赏女人的标准。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中宣部也习惯成自然地用这种标准来塑造自己的第一夫人,这对彭丽媛女士来说是种不幸。
宣传手法的拙劣,让人怀疑背后另有目的。李剑芒在微博上说:“一则消息称;香港媒体人过分吹捧彭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包括北京一些媒体被开绿灯大 肆报道,背后的‘黑手’其实正是讨厌习的人,他们就是要借此让对习与彭的宣传取得反效果,引起国人反感。”对这则消息内容之真假我无法判断,但北京对“第 一夫人”的宣传包装手法之拙劣愚昧,却有目共睹。
中共对“软实力”的错误理解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是个问题。进入现代文明的艰难与本国历史包袱之沉重,现实问题之纠结,导致中国人在西方文化面前一直是自卑与 自傲并存。毛时代是闭关锁国,对外交道有限,从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才算是与西方文明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邓是魅力型领导人,在对外交往中是本色 流露,但因当时国门初启,倒也无国家形象之虞。但自邓之后,江胡两代领导人都有对外塑造形象的问题。无论是江朱还是胡温时期的中宣部,对“国家形象”与 “软实力”内涵的认识,都还没象今天中宣部这般胡乱发挥。
国际社会对“软实力”的通行解释,我已经在“‘第一夫人’出访引起的网上波澜”一文中加以介绍,即“文化、政治价值观与外交政策”,从无任何国家将 第一夫人的容貌当作“软实力”。但中共政府一直在拒斥西方的普世价值,显然也不愿意接受西方社会对“软实力”的看法。考虑到中国近十余年来,花巨资在世界 106个国家办了近360所孔子学院,说明中共还是知道自己那套所谓“毛邓三科”,不能作为“软实力”在世界推广,只好将曾被毛泽东彻底批判的孔子名号拿 出来,做为中国“软实力”的招牌。接下来我们看看,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解释一国“软实力”的。
中国传统文化当然没有“软实力”一词,但对国家实力却都有相接近的解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老子与孟子的“三宝”之说。老子认为,君王应该以慈、 俭、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第一宝是“慈”,即君王对百姓要慈爱。老子生逢春秋乱世,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天下混乱,民生艰难,所以他对统治者提出 了“慈”的要求,希望为政者爱民如子。第二宝是“俭” ,即约束、节制的意思。老子认为,治国养生,统治者要对自己收敛约束。对君主来说,就是不轻易用兵作战,减轻百姓负担,如此人民生活才会安乐。不敢为天下 先,主要强调统治者在利益面前不要争先,北宋范仲淹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这里引伸而来。孟子以土地、人民、政事为诸侯之“三宝”,如 果某个诸侯把珍珠美玉当成宝贝,那么祸患必定会降临其头上。
中国政府如果还想继续统治这块土地,应当以政改为先,以“清廉政府、清洁环境”为国家形象的主诉。多年来,中国政府将“金钱外交(经济援助与订单外 交)+大外宣”作为软实力,既不能获得国际社会尊重,还殆笑世界。少数“拥抱熊猫派”学者出于对中国政府的善意,已经提出规劝,如美国的沈大伟。如今中宣 部竟然荒唐到以“第一夫人”的美貌为“软实力”,说明这个政府与世界文明不是日益接近,而是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