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29 June 2015

汇丰为何终止推出PMI指数

《澳洲金融評論》(AFR)刊登了一則消息,大概會令所有長期留意中國大陸經濟狀況的人士感到惘然:滙豐銀行贊助、5年來每月都可在新聞裏讀到的兩種HSBC PMI(製造業、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將在本月底後「消失」【註1】。
上述以滙豐名義發放的指數,其實是一所國際商業研究機構Markit的資訊產品;滙豐出錢贊助,得到的好處是HSBC這個招牌按時按候隨着指數不脛 而走走遍全球,十分醒目,廣告/公關效用巨大。不過,AFR的文章相當明確地暗示了滙豐割愛的背後原因:這兩個指數,一般先於大陸官方數據好幾天發放,而 數值則常常比後者低,甚至有時官方數字顯示有關的經濟活動總量膨脹了,HSBC PMI卻顯示收縮,北京因而「不高興」;滙豐大概是為了不影響在大陸的市場開發,於是停止贊助。Markit表示,已經找到另外的贊助機構,也是國際大 戶,不過不是金融業的。
北京「不高興」有雙重原因:經濟情況已非常不妙,不容得一些外國機構不斷「唱衰」。AFR暗指,除了最近滙豐因發放政治不正確的PMI遇到麻煩,還 有其他幾個類似的事例。其實,大陸對數據的管制一向非常嚴厲;幾年前美帝駐北京大使館網站發放該市的空氣污染PM2.5數值,竟遭中國外交部嚴詞指摘,幾 乎釀成一場外交風波。不過,美帝有本錢企硬,滙豐卻因為要替股東賺錢,卻不得不避吃眼前虧。
的確,大陸實體經濟的增長,好幾年來大體上都是下行,除了好幾次因各級政府和央行強力催谷,PMI才稍微高於50的榮枯線;有些具體數據,如量度工 業環節景氣的一個月度指標──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已經一連39個月出現負值,最近更每個月掉四五個巴仙,不知何時才會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