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12 February 2015

「江南小镇」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江南水乡美景有没有?。其次,传统的水乡古镇L真那么美好吗?未必。苏杭地区传统美景占整个地区的比例是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难说。现在的江南水乡还值得去吗?值得
我到苏州工作的时候,办公室在老城边上的谈家巷,干将桥头,单位后面是一条河,前面还是一条河。工资不高,只能到广济公园后面的老城区租个地方,天天上班路过留园中心小学大门——没错,就是大家熟悉的山塘街口。按照直线距离,我离留园大概300多米,去虎丘也可以跑着去。
你可能以为我生活在这个视频55秒之后描述的环境里
抛开这个广告本身歧视国人,嫌贫爱富的三观问题。我们只看景色和生活环境,你还得听我往下说。
刚到交通设计院,我天天跟领导下乡,数拆迁、搬三脚架,树标尺,踏勘现场。那时候的苏州还是个标准的江南小城(南京上海之间真正的工业城市是无 锡),除了几个开发区,老城区到处都是白墙黛瓦的旧宅。石路和观前街之外,整个城市几乎找不到现代商业街。乡下到处都是河网环绕的村庄,好多村庄不通陆 路,单位为测量准备了橡皮艇。我报到那天,一位老工程师连同唯一的全站仪被农用车撞到了河里。后来被开发成著名风景区的甪直古镇,当时还是许多苏州人都读 不准名字的小地方。
坐在船上,穿过一个个原汁原味的古镇水乡,我有没有看到美景呢?的确不少。有一次,在外港线(黄浦江上源)上测量,船转过河弯,旁边的河汊上横过一 座高高的拱桥。拱桥石缝里长满青草,桥洞里透出阳光,蓝衣老奶奶摇着橹,一艘小船吱吱呀呀地晃出来,几百只肥鸭子跟着一涌而出。背后是树木环绕的村庄,远 方是稻田和油菜花。那的确是我平生记忆最深刻的几次视觉冲击之一。
村庄里面也有不错的景色,粉墙黛瓦的楼下有灌木芦苇环绕的池塘、老屋门前趴着晒太阳的小猫,河边废弃的船半沉在水里,船舱里填上了泥土,开出了鲜 花,这都是是让人驻足的景色。傍晚时夕阳在村庄前面的水面上铺开几百米,偶尔还有白鹭抓着一条小鱼从稻田飞过。如果把太湖沿岸风景算进来,那值得一说的就 更多了。
但是,从1999年到太仓一个远方表姐家参加婚礼到2007年离开苏州,我从来没在所谓的水乡住过,也从没打算住。因为实在不喜欢水乡村落的潮湿和卫生情况。
潮湿很好理解,河道环绕,挖地2尺就见水,所以农民喜欢盖楼房,一楼放些杂物,二楼才是卧室。但依然潮气逼人,暑气和寒冷都加倍的厉害,雨天更是单调难熬。除非春秋季节,否则我不太建议去原汁原味的水乡投宿。前面的回答里有绍兴水乡的回忆:每到下雨天的晚上,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睡觉特别畅快。雨的声音很通透像是能够到达极远的地方。冬天的时候,外边下着雨,确实是很冷的,但是窝在家里,开着空调,吃点自家晒的鱼干,然后再喝上一点绍兴黄酒,感觉真的很棒这段话最重要的关键字是什么?是雨?是黄酒?是自家鱼干?
空调
另外一个尴尬的地方是缺乏上下水系统。连路都不通的地方,你怎么会指望有自来水和下水道?于是身边这些波光粼粼的河道就成了自来水、中水的供应地, 同时也是下水道和垃圾场。这边取水做饭,那边洗衣,远一点有人刷马桶。船上做饭的下脚料随手就抛到河里。河边的水草里往往有慢慢腐烂的垃圾和怎么也不腐烂 的塑料袋。远观尚可,近看你就郁闷了。许多建筑的厕所实际上通向河道。大小动物的尸体也抛入河中。这几年黄浦江死猪事件传的沸沸扬扬,实际上在过去根本不 算个事。
当然,过去人口密度低,靠水体的自净作用,靠水流把污物冲到长江大海,问题也就解决了。这和古代的恒河没什么区别。但近代以来,人口繁盛,苏州逐渐从农业-手工业地区变成发达的工商业地区,人口和牲畜越来越多,水质日趋恶化,城区的问题尤其严重。
我到苏州的时候,城外水体不近看的话还好,城里就彻底完了,几乎找不到一条清水河。我在小日晖桥一带生活,护城河岸刚刚开始整修,修出了河岸的斜 坡,但往河里看,10厘米以下就看不到什么。走在岸边,河水的腥气很冲鼻。这还算好的,那些水流缓慢,往往是死胡同的市区河道更是臭气熏人,必须靠环卫部 门定期清淤清垃圾才勉强算是一条河。现在游人如织的山塘街,桥下曾经是一片乌黑,不忍卒视。城西的新升新苑在天平山脚下,建好时周围几乎是农村,但穿小区 而过的一条活水河还是臭气扑鼻,夏天往往没法开窗。除了重点保护的几个园林附近,整个城区最干净的水体反而是重型货轮川流不息,被油污染成彩色的京杭大运 河……当然太湖水体还算干净,这几年河道治理后,城区大为改观。
这就是古代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照搬到今天的下场。或者说,近代苏州城核心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1949年后的经济爆发把这个核心区扩大了而已。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从遗留下的古街规模来看,这诗描写的不算夸张,只是既然“闲地少”和“人家尽枕河”。你就不能指望“小桥”和“春船”下面是清澈的净水。毕竟几十万 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要吃饭,要洗菜,要洗衣,还要倒马桶、刷马桶,打扫院子,擦洗家具和地板。这些活动都会给城区缓慢流动的水体注入浑浊成分。最 后大多数河巷的水能保持在深绿色已经算是不容易了。问江南古镇的水为什么不是清澈透明的净水,就像问近年为什么古城被烧的新闻那么多——木质的古城本来就 是隔一段时间烧一次的。
这是近年整治过的城区河道,水的颜色应该是古代城市能达到的高标准。
住在这样的老城区里,雨天我完全没有什么浪漫的快感。石块路的缝隙很多,本身就会溅水,松动的石头踩上去,几乎就是一个小水泵。我才不信古代城市会 有更好的市政维护水平,能把道路铺的更平整。小胡同里除了幽深的视觉感受,还有到处爬的蚊虫,比如蜈蚣、潮虫、蟑螂。许多小巷甚至连石块地面都没有,想必 古代更不会有,雨天走过去的感受大家自己想。再加上老城区的街道曲折,青苔湿滑、拱桥磨的发亮,我很难想象一个打着油纸伞的女子如何穿着旗袍或者汉服婀娜 地走过。实际上,在山塘街翻修成商业化的景区之前,我从未见到任何游客来游览这“原汁原味”的老城区,只在整修过的留园看到过汉服社团的活动。
当然,这里必须考虑到我这个北方人怕潮的习惯,南方人到了北方古城,也会抱怨干燥和尘土。但无论如何,没人喜欢粘稠的河道和到处滋生的蚊虫,没人喜 欢交通不便和一身泥水。更没人喜欢在同一条河洗水果和刷马桶。但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和江南水乡的美景伴生的产物,只有进行现代化改造,才可能为现代游客提供 一个有美景、无脏水的江南水乡。
我现在也差不多快把整个中国走遍了。客观地说,旧日江南的美景并不比其他地方密集,也不比其他地方少;比较旧日农村生活的穷困和单调,富庶的江南可 能比其他地方情况好一些,但也不会有本质的区别。如果一定要问为啥江南美景那么出名,我想原因可能在于江南水运发达。古代陆路交通艰难,长途旅行坐船才最 安稳体面。江南水网密集,还有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所以适合坐船游览。在船上隔着几百米观看水乡村庄,又不必深入平民的日常生活,这的确可以制造一种闻名天 下的江南美景传说。
现在游客接触到的江南水乡不再是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传说了。外地人坐着大巴到景区门口,在干净古朴的街道上随意游览,饿了随时有各种口味的饭店,累 了可以住进有现代卫浴和空调的标准客房。也许你会抱怨古镇的商业化太严重,但正是商业化支付了一部分成本,工薪阶层才能容易地体会“江南水乡”梦想。
不过,真正要在景区之外也实行全面改造,把所有江南水乡都改造成接近游客梦想的地方,这意味着着巨大的投入,以及天量的工业物资,光靠旅游收入是不 可能的。只有一个发达的工业城市才可能支撑这种改造成本。前面说的那些古城火灾案例,已经证明旅游收入无法支持古城的全面现代化改造,甚至连消防通道和水 管的建设、征地费用都掏不出:
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前后:布局拥挤
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大火 消防栓无水被质疑救火不力
丽江4月火灾频发 整个古城消防违规无法律认定如何合规
现在的苏州恰好是这样一个发达的工业城。按照产值来说,苏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大工业城市。(按照增加值是上海)。 南面的湖州、杭州,西面的无锡也是发达的工业城市。所以苏州有钱对整个市域做全面改造,并拉上邻居一起干。现在苏州市区河道已经整治了一半,许多小区的房 价因此飙升。周围的湖泊、河道也比10年前有了明显改善。虽然一半传统水乡景色已经变成了工业区,但我还是喜欢现在的苏州。剩下这一少半的水乡景色,实际 上要比当年那个“原汁原味”的苏州有更多的风景,有更多符合文学想象的“江南小镇”。
再进一步说,其实苏州这一轮工业化之前的“江南水乡”也不是几百年前的老样子。或者说,许多人想象中那个河道纵横,人家枕河的鱼米之乡,实际上是人民公社出现后的建设成就。
长三角地区是长江口淤积的成果。长江口的河道网逐步淤积,变成平原。一万多年前,太湖还是个海湾,中国出现文明的时候,现在位于上海市区西侧的昆山 还是沿海地区,上海市区大部分是海洋。随着陆地一步步推进,平原上的水域一点点变少,这才有了今天的长三角平原。换句话说,如果人类不干预,平原上的河 道、湖泊本来就该逐渐淤积,从畅通变成断头,最终消失。更何况人类在平原上耕作,造成了明显高于自然的水土流失,更容易淤塞河道,围垦湖泊。

所以,在没有现代政府主导的情况下,长三角水网纵横的局面天然有逐步收缩的趋势。除了政府力保的几条排洪、漕运河道,其他河道都在慢慢淤塞。到20 世纪的时候,许多河道已经接近于死胡同状态,既不能有效排污,也不是两头通畅的航道。一般的通航方式是尽量进入主要大河的航道,如黄浦江、京沪运河,再从 大河转向通往目的地的狭窄水路。而不是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开船如开车,老太太摇橹就能沿着小河汊四通八达。
从灌溉角度说,由于水利不发达,苏杭一带近一半耕地也是旱地,或是靠运气的稻田,不是稳定灌溉的水田,苏州城附近的耕地,平均亩产不过是250斤。农民往往要卖了米换钱,自己吃杂粮。从吃鱼的角度说,当时的中国人只会捕鱼,不会养鱼。解放后才解决四大家鱼的育苗-养殖问题。苏州郊区(不算太湖)解放前夕的鱼产量只有每年35吨。考虑到当时的苏州已经有数百万人口,人均水产量也不会很高。一条咸鱼对于平民来说算得上值得珍惜的佳肴。江南鱼米乡这个概念,只对富农以上水平的居民有意义。
(注,养鱼问题请参见下面的链接:)
从细微处体会新中国——这个国庆有鱼吃
“养鱼院士”刘筠逝世 其研究让中国人餐桌上多了条鱼
这个局面随着集体化的出现得到了改观。科学的水利规划、全面的劳动力动员和工业物资的进入,使江南平原出现了真正四通八达的水道。尤其是到了70年 代,年年挖淤泥当肥料,年年开挖新河道,亩产达到了800斤左右。再加上水泵和鱼塘的普及,郊区每年的鱼产量跃上千吨。江南鱼米乡终于正式成形。顿顿吃大 米,市面上总有鲜鱼虾才成为江南平民的日常生活。


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人民公社的动员力是江南天堂的决定性因素。
(注,集体化和江南河道、耕地问题请看下面的链接)
苏州工业园区志
1975年冬,在农田基本建设高潮中,为实现吨粮田,解决“三瑾田”、“座水田”的排涝降渍,同时强调“以河定向”,发展 乡村级河道建设,在唯亭南片亭南联圩内按“川”字形布置中心河、“三”字形布置生产河的格局,开挖了中心河、三号河及友谊河。其中:中心河全长3.9公 里,底宽3米,底高1米,坡比1:2,完成土方7.8万立方米;三号河全长3.8公里,底宽3米,底高1米,坡比1:1.5,完成土方6.12万立方米; 友谊河全长4.3公里,河宽7米,位于唯亭与胜浦两公社交界处。与此同时,全镇还开挖生产河道13条,总长5.9公里。
苏州市农村河道轮浚管理机制的经验与问题研究
联产承包之前,采用传统的罱河泥方式积肥,按5~8m3/亩(75~120m3/hm2)计算,全市400万亩(26.67万hm2)农田需积肥2000万~3200万m3,全市1.9万km农村河道深罱一遍还不够,河道不存在淤积状况。
从交通来说,河道淤塞,陆路也不通畅。因为石拱桥修起来比较麻烦,修一座桥往往成为村镇的大事儿。如果在出行起点和终点之间画一条大致的直线,往往 要在水陆之间切换好多次。但你显然不可能拖着船穿过陆地,所以当时的交通也很迂绕,水陆交通往往互相添麻烦。许多重要的桥梁会在桥头造就一个小型集镇,这 恰恰说明了交通不方便。
60-70年代出现了两种东西:双曲拱桥和水泥船。从后来的眼光看,它们是工业革命早期阶段的凑合货,但相对于石拱桥和木船,这两样东西的性价比真 是太棒了!江南水乡迅速在大多数道路和水路的交汇点修起了双曲拱桥,给大多数生产小队(自然村)装备了足够的水泥船。配上每年都清淤的河道,江南水乡第一 次让家家享受到了水陆交通互相促进的便利。


双曲拱桥_百度百科

水泥船,比木船耐用,比不锈钢船廉价。
这个局面到90年代又是一变。除了河道淤塞外,工业建设也重新开始改造河网。我到交通设计院时,已经开始动辄建设数百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定好规划, 然后打着网格修路,平地建起一个个中等工业城市。不过,虽然新一轮工业化已经开始,但苏州还不是很有钱,我当时在交通设计院,设计原则就是:能填掉就不修 涵洞,能修涵洞就不修桥。总之怎么省钱怎么来。所以我前面承认亲手破坏了一部分江南水乡。
于是刚刚形成的空前河网,又被纷纷截断。再加上工业品涌进农村,外来打工者让人口翻番。水乡的污染和航运再次出现了大问题。当时盛泽镇号称中国印染第一城(镇)。我到这个镇去测量,离镇子三五公里就闻到刺鼻的臭味,到镇中心已经被熏得嗅觉失灵闻不到了。

等到2010年前后,苏州从工业中赚到了足够的钱,又回头开始整治河道,治理环境。企图把现代都市和水乡景色统一到一起。目前来看,这个努力很有成效。到阳澄湖(就是出大闸蟹的那个阳澄湖,也是芦苇荡里藏新四军,阿庆嫂智斗胡传魁的阳澄湖) 畔看苏州,一边是整治过的水乡景色,芦苇荡配着干净的水面,另一边的地平线上是世界产值第一的工业城市。中间是大片的绿地、渔场和稻田,这应该算是有史以 来最美的水乡风景。苏州市区里,干将路中间夹着一条河道,春天三四月份,你能看到一条花瓣盖满的河缓缓流动,应该算是罕见的都市景色。护城河和城内河道现 在还不算完全的清水,但透明度比前几年改观很多,也没了腥臭味道,水鸟和鱼虾都不少。我还见过有人把会游泳的狗放下去洗澡,水质应该还过得去。

阳澄湖落日,点大图细看的话,远景里有高铁的跨湖桥。上海到苏州的城际高速铁路会跨越阳澄湖,坐车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

转个方向,世界最大工业城的剪影落在湖面上。

这里就是样板戏的故事发生地。阳澄湖曾经是中国最知名的湖——不是因为大闸蟹。

航拍阳澄湖,看不出这里当年的芦苇荡能让日本鬼子都进不来吧。苏州城似乎近在咫尺。

这条河在适当的季节会盖满花瓣,慢慢地流。

现在的护城河。右边是伍子胥筑的胥门,左边是苏州规划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景区。能看出这里是世界最大工业城市的核心区吗?
全国30多个省级单位,我没去过的可以一只手数出来。如果让我抛开其他条件,只为个人生活就业选择一个最宜居的城市的话,作为一个需要找工作,也需 要考虑教育、医疗、交通、房价和气候的工薪族,我肯定会选择苏州。不是因为它是过去的江南水乡,而是因为这个地方通过工业发展建设了一个发达的现代化水 乡,一个现代化改造的风景城市。这比原生态的风景区多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比纯粹的都市多了风景和空间,房价还不算太离谱。东边工业园区和西面新 区的基础建设如公交系统,是国内我见过的最高水平。至今我还把户口留在苏州,这也算原因之一吧。
我建议各位去苏州旅游,不要跟着导游走几个园林的“点”就完事。应该在苏州老城外围找个快捷酒店住几天,自驾或者租自行车看看苏州,看看苏州“面”上的景色。相信你能发现许多惊喜。

苏州传统的园林景色,太湖景色、人文景点、古镇、老街、名山我就不推荐了,大家都知道。我这里就是希望大家看看容易被人忽视的都市艺术,以及那些没有被列入古镇的水乡小镇,在城市和郊野之间找找不要门票的风景。虽然这些风景都有现代工业区为邻,但依然是有史以来最美的水乡
水乡的文艺想象本来是个渲染过度的梦,但工业社会的发展能描绘出越来越接近梦想的现实。10年前,我就是“破坏”江南水乡景色的一个普通设计员。现 在回首当年的经历,我对参与过这种脱胎换骨的建设还是略有几分得意的。我希望中国更多的地区也能像苏州一样,通过经济发展改造古老文明,把传说中的美景变 成现实的平民生活,中国的发展目标永远要到未来去找。
推荐几个视频,是对工业改造后的江南水乡略夸张的视觉介绍。
苏州快闪
苏州好风光
苏州城市形象宣传片
“私人订制·最美苏州”
延时摄影-苏州工业园区
天堂苏州
以及:彭丽媛-太湖美
最后当然不能忘了我家刘亦菲的宣传片:吴中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