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不久之前,学校发了一张单子,教你们怎么说话有礼貌吗?
那张标题为《好好表达》(NICE EXPRESSIONS)的单子上印着:
请(Please)
谢谢你(Thank you)
原谅我(Excuse me)
对不起(I am sorry)
你好吗?(How are you doing?)
祝你玩得愉快!(Have a good time!)
那真太好了(That is really nice)
让我们轮流(Let‘s take turns)
我会与你分享(I’ll share with you)
来,跟我们一起坐(Come and sit with us)
我能帮你吗?(Can I help you with that?)
来跟我们一起玩(Come and play with us)
你是个好朋友(You are a good friend)
现在轮到你了(It‘s your turn now)
你那方面真棒(You are very good at that)
我喜欢你的点子(I liKe your idea)
我可以体会你的感觉(I understand how you feel)
我们总给你留个位子(There is always room for you)
我现在就给你看(I’ll show you now)
祝你好运(Good luck)
记得那时候,你把单子拿回家,爸爸还觉得好奇怪——
“天哪!都要上初中的孩子了,还教这些最基本的句子。”
但是今天,爸爸懂了。愈是当你们大了,有了主见,或进入青春期,愈得教你们说话的礼貌。
譬如你今天早上对我说话,不是就不够礼貌吗?
当我问你在哪里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直接说“我们在去上中文课的路上”?相反,你用了一句责难的话——“你难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课吗”?
孩子!你大了,应该知道说话的技巧。会说话的人,绝不是总以责难语气咄咄逼人的。
想想,如果天气冷,你穿少了,妈妈对你吼:“你想冻死啊?”是不是在感觉上远不如她对你温柔地讲:“今天天冷,多穿一点?”
想想,如果你在教室里开窗子,有同学对你喊:
“你不冷吗?你不冷,我们冷。”
是不是远不如她对你关心地说:“别开窗子吧,回头着凉了。”
“多穿一点”和“别开窗子”都是正面的句子,好比你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对你说话的方法,不是很简单、很明确,感觉上比你用责难的“问句”好多了吗?
相对的,有许多直接而简单的句子:你又应该改为“问句”,才显得婉转。
譬如你问“对不起,我是不是能离开一下?”
“对不起,我是不是能打扰您一分钟?”
“十分抱歉,您是不是能再说一遍?”
“是不是能麻烦您把胡椒递给我?”
这些问句不是“责难别人”,而是“责难自己”,表示“因为我有事,不得不离开”“因为我有问题,不得不打扰您”“因为我没听清楚,要麻烦您重复一遍”“因为距离太远,我得麻烦您帮个忙”。
你说,那感觉是不是比你直接讲“我有事,要离开”“我要问一件事”“你再说一遍”“把胡椒递给我”感觉有礼貌得多?
再谈谈你晚餐前拿碗那件事。
你知道中国人常用“颐指气使”形容人没礼貌吗?
“颐”是“面颊”,“颐指”的意思是用半边脸来指挥;“气”是“气音”,“气使”表示用“哼、嗯、喂”的语气使唤人。
西方世界也一样,当你指挥别人,却只有动作,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最没礼貌的。
举例来说,你去餐馆,茶杯空了,你最好对侍者说:“是不是麻烦你,帮我续杯?”或者一边指杯子,一边简单地问他:“我是不是可以……?”
除非那侍者离你很远,你叫他,会吵到别人,你绝不能光指一下杯子。即使指杯子,不说话,你也一定要看着他,露出笑容。
至于你去银行或邮局那些柜台前面有玻璃的地方办事,更要注意不能用敲玻璃来引起对方注意,而必须开口说话。
即使不得不敲玻璃,也必须伴随着说一声:“对不起,打扰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