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Monday, 4 September 2017

晚清宪政二三事


中国的宪政梦,在晚清就开始做了。而且有过实践。但直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仍然还是个梦。
悲哀啊!
光绪三十四年,是一九零八年。当年,宪政编查馆、资政院王大臣奕劻、溥伦等会奏,进呈宪法、议院、选举各纲要,建议朝廷在议院未开以前,逐年应行筹备。光绪皇帝与八月初一日钦命:“该王大臣所拟宪法暨议院、选举各纲要,条理详密,权限分明,兼采列邦之良规,无违中国之礼教,要不外乎前次迭降明谕,大权统於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之宗旨。将来编纂宪法暨议院、选举各法,即以此作为准则,所有权限悉应固守,勿得稍有侵越。”
从“兼采列邦之良规,无违中国之礼教”数语,可见光绪皇帝在当时便有了对普世价值的认知,并愿意与国际“良轨”接轨。
早在光绪三十一年,清政权就向全国民众宣布,将施行新政,实行“预备立宪”,并颁布了九年预备立宪诏。
可以说,这是中国民主立宪的最先开端。
与此同时,清政权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国会的咨议局,开始逐步在各省筹设。
由于光绪不幸死亡,立宪大政被朝廷中的保守派阻扰耽搁。
到宣统元年,面对当朝三四岁的皇帝,民主立宪呼声日渐高涨,搁置多年的民主立宪提案,再度被各地提请。
朝廷无奈,由咨议局出面向各省咨议局颁发选举议员公文。清朝廷没说这个“民主立宪提案”是反朝廷的,不仅没有镇压,反而下文同意,颇为让人不解。
当时,湖南邵阳新宁县,在当年元旦前后,接到省咨议局颁发选举议员的公文。
知县吴友竹,与刑名师爷陈天锡二人,经过悉心细览研究,对于如何设立机构,如何委任人员,如何产生被选举人,皆了然于心,即着手进行。参照咨议局行文精神,地方产生的被选举人必须是当地士绅,严禁官吏参与。注意,严禁官吏参与!
嘿嘿!
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宪政民治精神。
而且,担任审查、复查选举人资格的人选,要以公正干练为准。
新宁县此事办理结果,初定选举人约一千,复查其中有吸大烟者约二、三百人被剔除,实得七百余人参加选举议员。
其他县与新宁无异,只是人数按比例多于新宁。新宁有人不服,要增加选举人,知县吴友竹以宁少勿滥未允。
国家要预备立宪,除原有之咨议局,又在各省新设调查局。
调查局下文,所调查内容,有气候、地理、物产、人口田赋、政治民情、民俗文风,可以说应有尽有,颇具现代科学精神。
新宁县刑名师爷陈天锡,此时正在吃紧办理咨议局选举一事,调查局此文下发,并附有调查表格,且限令按时填报,把他忙得焦头烂额。
这些表格,显然由西方引进,其中气候(含气温、雨量)、人口(含生育、外流、死亡)、土地面积(含森林、荒山、水面)等数据。在斯时斯地,并没有那些简单的科学实验仪器,根本无法精确统计。
因此,填表之人曾流传笑话曰:“临表泣涕,不知所云。”
“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源出诸葛亮《出师表》。本为自谦之词,谓自己已经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用在此处,成为“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让人喷饭。
最后,各县对这些无法填报的内容,均作敷衍了事,上峰也未追究他们责任。
清朝廷推行宪政的内因,源于庚子拳乱后,堂堂大清皇室,竟然在为数不多的外国军队威胁下,仓皇离宫逃难,他们对此不可能没有羞耻感。西太后逃难归来,痛定思痛,开始革新自强。
将晚清推行宪政,说成是统治阶级糊弄百姓玩弄的手段,是不严肃的。
一九零五年七月,清廷派出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使朝廷中的高层人士看见了中国和外国的差距。他们回来后,清朝廷听取了他们的建议,预备立宪。行文要求各省选定咨议局,朝廷也组成资政院,定在一九零八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立宪时间预备期为九年,并决定在一九一六年正式召开国会。
朝廷谕令各省设立咨议局,明令咨议局为民治机关。咨议员由人民按照选举法选举,议长由议员公选,并规定不许官员参加。
此为中国人第一次有了选举权。
民众所选举的议员,都是地方素有声望,品行端正之人,连吸鸦片烟者都不能当选议员,可见把关之严。各地所选议员,大都为乡绅、学子,地方名流。这些人今番能参政议政,自然能提出很多实际有效的行政建议。
后来各地咨议局对朝廷和地方官的建议太多,地方官对于咨议局已觉头痛。惟朝廷已经准予民选之故,奈何不得,只好敷衍。
官员们并非真正尊重民意。
清朝廷亦怕议员得寸进尺,时以为虑。
后有咨议员认为朝廷以九年时期实施立宪,期限太长,主张缩短年限,并联合各省咨议局进京向清朝廷请愿,请缩短立宪年限。
清朝廷对各地咨议局,本有戒心,见这次竟来直接干预朝廷大政,更加厌恶。下文答曰,似这等立宪大事岂可儿戏?朝令暮改,成何体统?
已定年限不能更改,代表们不满。于是就情愿,但朝廷拒绝请愿,更令代表们寒心。
当时,清朝廷宪法草案已成,国会已开始建筑,立宪年限缩短几年,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些咨议员本来大都是主张君主立宪的温和派,哪知朝廷中的保守派,对他们温和的建议竟不赞成,代表们很不满。
后来朝廷发昏,竟动用警察厅劝令代表出京。代表不从,警察厅便下令强行将他们递解回籍。
这就激怒了各省咨议员,认为政府不讲民意,成立咨议局是玩弄权术。于是各省本来主张君主立宪的咨议员,后来有许多反而变为排满的革命者了。
戊戌百日维新虽未成功,换来慈禧的九年立宪,也可以说是有失有得。
可惜九年立宪喧传一时,终成画饼。
咨议员以拥护君主立宪始,而以造反革命终。朝廷中很多有识之士,对此言之痛心。
后来慈禧、光绪死后,清廷皇族中其他人执意要收回皇权,消弱地方权力,这就更加冷了新派和汉人官僚的心,更冷了立宪派人士的心。
满清朝廷,把自己人逼向反面。
本来就政权不稳,四面楚歌,这一来火上加油,他们自己提前敲响了清朝皇室政权的丧钟。
于是,在暴力的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朝廷豢养的那些文武大臣们,袖手旁观者多,临危受命者少。有人还帮着起哄,甚至参加了这场革命。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广州起义一败涂地,只留下了七十二烈士的英名浩气,但几个月后的武昌起义,则一哄而夺下了武汉三镇,大获全胜。
继而全国响应,几乎兵不血刃,一举推翻了貌似强大的满清政府。
这一切绝不是侥幸,而是历史必然.
--------

自从共匪上了台,历史是大倒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