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Wednesday, 19 August 2015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 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 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 “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余 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樱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 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陽、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
余 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 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 上。
作品赏析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 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乡愁,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是成千上万首诗歌表现的主题,然而,将之作为一个长期的写作主题,在中国文学史上,余光中 恐怕还是第一人。
首先诗歌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那一寸见方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小时候的依恋,在相互的通信中诗人获得了 母亲的安慰。一张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在来来往往中,填补了诗人感情的缺口。一把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诗人的心将归向何处?那乡愁 竟是不能圆的梦了!“这头”和“那头”终于走向沉重的分离。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 头。”有如百川奔向大海。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 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 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
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但决不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的感情;它们又是丰富的,但决不堆砌,而是含蓄,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 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语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思念。以感情 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 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乡愁是——”与“我在这头……”“在里头”的重复。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不仅表现了诗人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
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