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17 September 2015

政治体制不改,中国很难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赶快移民海外)

在当今中国不仅人均GDP已经接近8000美元的敏感阶段,而且国民经济已经步入下行趋势的大环境下,中国到底会不会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理所当然成为学术理论界的热点,并引起中央决策核心的关注。
当今中国主流理论界,除了盲目乐观的“歌德”派认为当今中国经济形势依然大好,不会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机,大多数学者对中国将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存在深深的忧虑。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发展战略失误,受到利益集团的羁绊,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政治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合理、同步的发展和转型,严重滞后于经济快速发展,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并受到外部经济的冲击,使以往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低科技含量、高原材料消耗、高污染的低端的产业结构和低端产业链低的状态,可以带来中等收入,却无法进入高收入水平,伴随而来的就是污染,低质、低价、低收入等恶性循环。最终使本国产业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使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
“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特征不外乎:1、缺乏经济进一步正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企业缺乏研发/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无法有效、及时地实现产业结构和新产品的升级换代。3、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平,存在严重的贫富二级分化。4、贫富分化引发严重的消费疲软、产能过剩。5、社会发展指数提升乏力,在全员综合素质和年龄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6、缺乏自己国内的支柱产业和相对领先的科技、管理、设计等方面的创新机制和科技力量,对外部经济/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这说的正是共匪国)。7、宏观经济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性原则,政策缺乏稳定性,政府债台高筑,通货膨胀和产能过剩并存、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造成经济危机频发、经济大幅波动。
导致这些危机和隐患的根源又不外乎:1、错失了及时优化升级发展模式和体制改革的时机、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2、缺乏科学和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人才、全员综合素质较低。3、缺乏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贫富分化严重
请读者对照一下上述“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特征和产生根源,中国除了“国际收支”有巨大盈余之外,当今中国已经具备了所有“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特征和产生根源!!
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必然来自于优化的产业结构和高端的产业链,而它们又必然来自于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如果我们承认人就是科技的第一载体,那么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必然来自具备创造能力的、高水平的全员综合素质。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不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是必需在共同富裕财力支持下的全员受教育水平和自由开放的教育和学术环境培育出高水平的“全员综合素质”!所以“中等收入陷阱”在经济领域总根源就是贫富二极分化;而造成贫富二极分化的根源又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优化升级和政治民主化的制度转型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进度,大多数民众缺乏必需的民主权利来争取和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所以“中等收入陷阱”在政治领域的总根源就是民众缺乏民主宪政赋予的民主权利来争取和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
韦森先生曾经总结过凯恩斯的理论观点:“经济体内的物价是否稳定与经济是否均衡,取决于投资与储蓄是否相等,而投资与储蓄是否相等,又取决于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是否一致。凯恩斯还相信,储蓄与投资的背离,是当时英国持续了十几年的经济萧条——常被人们称作为‘英国病’——主要原因。”【1】但无论是市场利率背离自然利率,还是投资与储蓄不相等背后的决定因素就是消费萎缩,而消费萎缩的主要危害,就是总供需不平衡引发的产生过剩危机!这也是为什么自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诞生后的前几百年中,始终无法彻底摆脱连续不断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爆发了世界性生产过剩的总危机,使全世界经济发展水平降低近半,才孕育和催生了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才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此进入了经济繁荣的黄金发展期。
但是客观地说,凯恩斯经济理论中开出的“药方”:根据总供需不均衡的实际状况,“因情制宜”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击中问题的要害。现代经济学还必需进一步探究造成消费疲软的根源是什么?——就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理来分析,就能够逻辑地得出严重的“贫富二极分化”才是产生“消费疲软”的根源。
而贫富二极分化又产生于原始的、纯粹的市场经济客观存在的固有“缺陷”——在大多数相对完整的市场体系中,在劳动力饱和的‘拐点’到来以前,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劳动力‘供给过剩的刚性’,一旦‘拐点’到来,就会因工资的上升,使资本外流追逐更廉价的劳动力。这就决定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易不可能是公平的,过剩劳动力的工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低于客观实际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成果的。还因为劳动者面对‘生存的迫协’,不可能拒绝这种不合理的低工资。结果就是: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不可能”自动、自然地通过市场固有的调节作用——通过过剩的劳动力的价格(工资)趋低来减少劳动力供给,重新实现供求平衡,使价格(工资)恢复到合理的区间。拿市场经济的价格模型来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均衡,即劳动力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在——边际资本收益等于边际劳动力成本。(假设设备等其它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有剩余。)那么在劳动力过剩的市场环境下的这种价格均衡的结果就必然是劳动力价格是在客观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之下的均衡,投资量也随着劳动力边际成本不合理地偏低而大于正常量。而恰恰就是这种不公平的低工资水平才引发了原始积累时期所有的社会矛盾和危机:既是造成“贫富二极分化”和消费疲软的罪魁祸首,也是引发的市场利率背离自然利率,投资与储蓄不相等、总供需不平衡,从而引发产能过剩的总根源,更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在经济领域的总根源!而我们中国,恰恰就是处于这种原始的、权贵市场经济造成的严重贫富二极分化的环境之中。
有数据显示,所有已经经历“中等收入陷阱”的南美国家,大多数都是极端的贫富二极分化的国家,他们的基尼指数普遍地处在接近和超过0.5的极端位置,所有即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东亚诸国的基尼指数普遍超越0.4的警戒线。
再来分析成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和“四小龙”的贫富差距程度:日本和韩国的基尼指数始终保持在0.3左右的优势地位,而台湾经济起飞的蒋经国时代的基尼指数也保持在0.3的优势范围,就是通过李登辉和陈水翩放纵腐败和鼓励高收入的20年,基尼指数也没有超越0.35的合理水平。新加坡的基尼指数虽然处在0.4的警戒线左右,但新加坡具有相当普遍的“居者有其屋”的公共住房建设计划,迄今为止,新加坡已建造了90万套公共住房,93%的新加坡人生活其中,住房自有率已升至87.5%,人均居住面积从1959年的6平方米升至2010年的30平方米。如果中等以上收入国家家庭的住房花费普遍高达家庭总收入的20%至30%,那么新加坡的实际基尼指数可能比统计数据低得多。再说香港多年来的基尼指数都超过0.4的警戒线,但香港背靠大陆,具有以贸易、航运和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的优势,早就占据了优势产业结构和高端产业链,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高,降低、减缓了贫富二极分化对社会的危害。
所以,凡是经历和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可以说无一例外都是严重贫富二极分化的国家,所有效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进入发达国家的日本、韩国和台湾,都是有效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而新加坡和香港,都以各自的特殊政策和特殊环境减缓了贫富不均的社会危害。
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基尼指数不断攀高的过程也和消费在GDP总额中所占比例下滑的过程成负相关:中国在1997年之前把农村和城镇的基尼指数分开统计公布,1978年农村的基尼指数是0.2124,城镇是0.16,综合估计全国性基尼指数是0.32,但到1984年,由于改革开放实现包产到户,农村收入有所提高,虽然农村和城镇的基尼指数都分别提高,但全国的基尼指数却有所降低:农村的基尼指数是0.2267,城镇是0.19,综合估计全国性基尼指数是0.24。【2】学者研究中国之后历年的基尼指数数据是:“1988年0.382,1995年0.455,2002年0.454,2007年0.48”【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性基尼指数是:1997年是0.3760,以后基本上是逐年攀升,到2000年跨越0.4的高危警戒线0.4098。【4】以后再进一步逐年攀升,发展到2008年4.91的最高点。以后再逐年向下微调,2010年0.481、2012年0.474,【5】最近公布的数据
是2013年0.473、2014年0.469。【6】
但是,以下三大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可能进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指数的:名正言顺的各级干部待遇、各级干部的既得利益,即灰色收入和客观存在的干部腐败收入。根据王小鲁先生发布的研究报告:“我们在居民收入统计以外,没有被统计进来的隐性收入(2008年)大概是九万多亿。其中我认为有5万多亿可以认为是灰色收入。…… 2009年大概超过了10万亿,2010年达到12万亿以上,2011年得到的这个推算结果稍微有所回落,但是也在10万亿以上。”【7】至于腐败金额到底是多少,那可是没人知道的天文数字。如果把这三项无法统计的数据统筹估算,中国的基尼指数可能比实际统计数据高得多。
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与基尼指数不断攀升负相关发展的是消费水平的逐年降低:根据王小鲁先生的研究结论:“总的来看我们过去1950年左右的时候,居民消费率大概是接近80%,……这个比重到2000年的时候,大致是消费率是在60%左右,但是现在最终消费率降到了50%以下,这是最近十年中间发生的。而其中的居民消费所占的比重已经降到了GDP的34%,”【8】 直到近年随着贫富差距和基尼指数向下微调,消费占GDP的比例也略微回升。“从过去30年的经验数据来看,基尼系数每上升0.01,储蓄率就上升0.76个百分点。” 【9】
在此,我们不能回避许多权威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都著文论述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无对应关系。我不知道他们研究分析的数据是采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消费和收入数据,“如果”他们运用的是罗斯福新政后相对完善的福利制度建立后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数据,那么得出“消费和收入水平、贫富差距无对应关系”的结论就顺理成章,但对当今中国却没有参考价值。因为相对完善的福利制度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中“人性”和“本能”的心理基础——(有财力盈余的)中产阶级“对未来经济缺乏安全感的恐惧”大大地减轻了。而当今中国民众恰恰就是处于福利制度支离破粹、人们普遍缺乏未来经济安全感的社会环境中!所以在当今中国,显示贫富二极分化程度的基尼指数和消费占GDP总额的比例负相关的论断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另有资料显示,中国制造的工业品成本,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90%的高位,似乎中国已缺乏提高工资水平的必要空间了。但是,中国制造品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单位产品的工时消耗都远远地高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唯有单位产品劳动力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就算在工资总额中的收入分配也存在严重不合理的的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承认中国严重的、普遍的腐败金额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企业,那么数额庞大的腐败金额和灰色收入,也必然挤占了劳动者的工资份额!所以,说中国企业已经缺乏工资提高的空间是没有充分事实依据的伪命题!
中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票否决”因素,就是民众缺乏民主权利来争取和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且集权政治制度中无法控制的、普遍的权力腐败和合法不合理的灰色收入都必然挤占民众利益!根据被已经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欧美发达国家人民的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民主宪政和“民选工会”,并让劳动者在民主宪政支持下,借助工会的集体力量来介入劳资工资谈判,使弱势的劳动者能够和强势的资本在市场上实现公平竞争;加上民众民主监督,才是有效遏制权力腐败的治本性原则。这两者,才是中国提高工资、制约腐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和必要条件!
我必须特此说明的是,以哈耶克为首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都反对和否认工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功效,并列举出大量工会的弊端和负效应的实例。但所有这些对工会批判和指责,无一例外都仅仅是工会制度“不完善”的结果,都不是工会本身不应该存在的证明。如果我们认同资本可以在市场上联合为股份制以增加竞争力,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一定要禁止劳动者联合起来增加竞争力呢?更何况如上所述,在中国这样原始的、权贵市场经济中,因劳动力刚性过剩产生的竞争弱势,才是劳动力市场上“不公平竞争”产生低工资的根源,如果我们还承认大多数腐败资金、合法不合理的灰色收入和不合理的、超高的资本利润,都挤占了劳动者工资份额,那么就等于承认中国极端的贫富二极分化的根源就是集权政治制度下的绝对权力和贪婪的资本相勾结的结果!
综上所述,贫富严重二极分化的事实,不但使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缺乏足够的财力来接受高水平的教育,而集权的政治制度又缺乏自由开放的教育和学术环境,这就双管齐下,严重遏制了中国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其后果就是既遏制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遏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更进一步遏制了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产业链上升的有效进程,同时也进一步造成消费疲软、产能过剩。于是“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和弊端就在中国“万事俱备”了。
结论就是,如果中国不能通过以民主宪政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来改变和摆脱严重的贫富二极分化现状,中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的可能将无法避免!
2015年9月1日
【1】:韦森:《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系列文章)
(系列文章一)http://www.aisixiang.com/data/76226.html
(系列文章二)http://www.aisixiang.com/data/76385.html
(系列文章三)http://www.aisixiang.com/data/79598.html
(系列文章四)http://www.aisixiang.com/data/79599.html
【2】:《基尼指数》http://www.docin.com/p-291215736.html
《毛泽东时代基尼指数非常高?》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84179496
【3】:《中国基尼系数突破国际警戒线? 十年未公开相关数据 收入差异堪比动
荡国家》:“自从1988年参加经济学家赵人伟教授主持的中国社科院居民收入分配研究课题组以来,在过去20多年间,李实共进行了4次关于基尼指数的大型调查和测算,结果分别为:1988年0.382,1995年0.455,2002年0.454,2007年0.48。”
http://www.time-weekly.com/story/2012-01-05/121624.html
【4】:《基尼指数对贫富的影响和关系,特别是对我国的影响》
http://www.docin.com/p-619153278.html
【5】:《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近十年的基尼指数》
http://wenda.hexun.com/question/26558.html
【6】:《中国2014年基尼系数0.469 贫富差距有缩小趋势》
http://news.hexun.com/2015-01-20/172559316.html
【7】、【8】: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发展陷阱》
http://www.aisixiang.com/data/59445.html
【9】:《中国基尼系数突破国际警戒线? 十年未公开相关数据 收入差异堪比动荡国家》http://www.time-weekly.com/story/2012-01-05/12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