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19 November 2020

美国国务院发表有关中国挑战的研究报告: 《中国挑战的方方面面》(Elements of the China Challenge)

 


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星期二(11月17日)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种种行为,分析了这些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以及中共政权面临的脆弱性,并为美国如何应对中国这个严峻的挑战制定了一个蓝图。不过,国务院的一位高级官员强调,这只是一份有关中国的研究报告,而不是一份政策文件,并不是要为下一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定调。

这份名为《中国挑战的方方面面》(The Elements of the China Challenge)的研究报告说,在美国和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共产党(CCP)已经开启了一个大国竞争的新时代。然而,很少有人能明辨出中国在世界每个地区的渗透模式,更不用说看清共产党所希望的具体主导形式了。

报告把中共政权定性为“一个以20世纪马克思列宁主义专政为模式、由一个威权政权来管治的大国”。

中国对美国构成的挑战

报告由五部分组成:中国构成的挑战、中国的行为、中国行为的思想根源、中国的脆弱性以及确保自由。

参与撰写这份报告的美国国务院的一位高级官员告诉美国之音,报告的重点在于说明,中共的野心是全球性的,对美国构成的挑战是严峻的。

报告说,“中国共产党不仅着眼于在既定的世界秩序中占主导地位---这种秩序植根于自由和主权的民族国家,源于美国建国所依赖的普世原则,并推动美国的国家利益---而是从根本上修订世界秩序,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置于中心地位,为北京的威权目标和霸权野心服务。”

这位官员说,这份报告“是把目前所有国务院系统能够收集到的中共在全世界的行为,把它列举出来,然后对中国的行为的一些背景、知识和它的思想根源有一定的分析”。

中国的行为及其思想根源

根据这份报告,中国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维护马克思列宁主义专政;利用本国的财富使其他国家对它产生经济依赖和政治从属关系,并根据中共的标准和目标在国际组织内部重新定位其方向;以及发展世界一流的军事力量。

美国国务院有关中国挑战方方面面的研究报告
PDF文件:美国国务院研究报告: 《中国挑战的方方面面》(The Elements of the China Challenge)

它说,从整体上看,这些行为显示出一个大国将国际秩序的转变视为其主导世界事务的计划的关键。

“要理解中国特有的威权主义形式及其所产生的霸权目标,就必须把握中国行为的思想来源:中国共产党的马列主义信仰和共产党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极端解读。”

中共政权的脆弱性

报告说,尽管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并且对世界各地的自由构成威胁,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仍然存在各种脆弱性。

“首先是专制所特有的劣势:对创新的限制,组建和维持联盟的困难,以及内部镇压所带来的成本。它们还包括中国特有的脆弱性:经济不稳定;人口结构失衡;环境恶化;持续的腐败;对少数民族和宗教群体的压迫;对中国14亿人进行监督、审查和洗脑的巨大开支;把党控制的军队与人民分开;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藐视人类生命、漠视他国福祉、无视国际规范和义务的愤怒日益高涨,特别是在武汉爆发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给全世界带来了疾病、死亡和社会与经济破坏之后,”报告说。

美国应对中国的挑战的蓝图

这份报告认为,应对中国的挑战要求美国回归根本。报告说,为了保障自由,美国必须根据以下十项任务重新制定其外交政策:通过维护宪政、促进繁荣和培育健全的公民社会来保障国内的自由;维持世界上最强大、最灵活、技术最先进的军队,同时加强与盟友和伙伴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的安全合作;强化自由、开放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重新评估其联盟体系和各种国际组织;加强联盟体系并创建新的国际组织以促进民主和人权;通过寻找机会在公平对等的原则下与北京合作来促进美国的利益,在情况需要时限制和震慑中国,并支持那些在中国寻求自由的人;让美国人了解中国构成的挑战的规模及其影响;在外交、军事、金融、经济、科技、和其他领域培养新一代的公务员以及懂中国以及美国其他的战略竞争对手、朋友和潜在朋友的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公共政策专家;改革美国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理解在复杂的信息时代公民的责任;通过榜样、言论、公共外交、外援和投资,甚至制裁乃至军事力量等方式捍卫自由的原则。

国务院官员:只是研究报告,不是为下一届政府定调

国务院在美国下届总统1月20日就职之前发表了这份报告。

不过,美国国务院的那位高级官员说,这份报告其实早就写好了,只不过需要走内部程序,正好赶到目前这个时候发表,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认为的是要为下一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定调。

“这些只是分析,只是政策研究的一个研究报告,并不是对华政策,”这位官员告诉美国之音。

他还提到,这份报告只是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印发的一份研究报告,并不是由国务卿批准发表的。

这份70多页的报告包含了20多页的注脚,几乎占报告正文的一半。

这位官员说,要想全面了解特朗普政府四年来的对华政策,最好是从国务卿蓬佩奥的有关讲话中去找,尤其是他今年7月23日在尼克松图书馆发表的《共产中国与自由世界的未来》以及去年10月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有关中国的演讲

根据这份报告,这份非保密文件的目的是,冷静思考,从长远角度出发,阐述美国所面临的中国挑战,并为制定超越官僚纷争和部门竞争、超越短期选举周期的强硬政策勾勒出一个框架。


《中国挑战的方方面面》(The Elements of the China Challenge)报告原文网址: https://www.state.gov/wp-content/uploads/2020/11/20-02832-Elements-of-China-Challenge-508.pdf

------------------------------


顏純鈎 | 克敵制勝:美國制定對華長遠戰略

美國國務院發表一份名為《中國挑戰的要素》的中國政策研究報告,詳細論述中共的國際戰略詳列中共的行為﹑思想及北京政權的弱點,以及建議美國政府採取的十項對抗中國的政策
報告指出,共產黨不僅試圖佔有全球主導地位,也想要從根本改變世界秩序,讓北京置於中心,滿足其威權與霸權目標。
國務院鄭重其事制定一份具戰略性的﹑長遠的中國研究報告,證明美國政府正在從根本上扭轉熊貓派的對華綏靖政策。要扭轉政策,有必要從理論上﹑現實意義上以及國際大格局上去認識中共,揭露中共的擴張野心,提請美國朝野和西方各民主國家的警愓,從而上下一心,內外一致,從頭規劃﹑統一行動。
很多事情都已經做了,比如清理中共在美國國內的勢力,斬斷中共伸向美國政商學界的黑手,把中共的文化滲透﹑政治收買﹑經濟圖謀和科技竊取都一一反擊回去。到目前為止,已經達致堅壁清野的效果。
中共利用美國的自由社會環境,在美國朝野大動手腳,做了很多不光采的事,現在這些事都做不下去了,特務被捕,學界內奸被清理,外交人員被限制,就連留學生和做研究的學者,現在也不得不規行矩步,不敢亂說亂動了。
很多事情雖然未做,但已經掌握了中共的動向,摸透中共的用心。比如中共在各大國際組織中拉幫結派,以金錢利益收買中小國家,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以孤立美國和西方國家。中共已經在世界衛生組織得嚐甜頭,在世界貿易組織有所斬獲,甚至在聯合國也掌握不少主動權,中共最近更與亞洲十四個國家簽署了一份貿易協定,這些動作都志在把美國在世界範圍內邊緣化。
美國多年來對中共的滲透缺乏警愓性,被中共暗渡陳倉,挖了墻角,特朗普對此採取退群的做法,放棄原有陣地,這對美國顯然不利。美國憑自己的國力和國際關係,要在國際組織中重整秩序,本身不會太難,問題是需要時間,美國要在現有的國際組織之外另立山頭,也不會太難,問題也是需要時間。
在十項任務中,包括了強化自由、開放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重新評估各種國際組織;加強聯盟體系並創建新的國際組織。「強化國際秩序」﹑「重新評估」聯盟體系和國際組織,這就是對現有國際組織的改造和重整,而「創建新的國際組織」,就是另起爐灶,孤立中共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國家,有共同的價值觀,相似的國家組織,也有共同的利益,因此美國與盟國重新佈局,對被中共主導的國際組織,加以分化瓦解,限制中共的勢力,如果某些組織已被中共全面滲透,改無可改,那美國就與盟國另立山頭,與中共霸佔的國際組織分庭抗禮,最終達到孤立中共的目的
報告還包括很特別的兩點,一是在外交、軍事、金融、經濟、科技和其他領域培養新一代的公務員,以及了解中國及其他戰略競爭對手、朋友和潛在朋友的公共政策專家;二是改革美國教育體系,幫助學生理解在複雜訊息時代的公民的責任。
培養新一代的中國問題專家,是鑑於現有的一些戰略研究機構和大學的研究中心,都長期被親中左派盤據,有必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被動格局,培養一大批新的中國問題專家,以服務新的對華政策。改革美國教育體系,是針對中共孔子學院長期以來對美國學校的滲透,幫助美國學生加強對中共獨裁體制的認識,防止美國下一代被中共洗腦。
美國人不是不懂玩政治,他們只是太大意了。美國國力強大,長期沒把中共放在眼裡,以為中共做的就是一些小打小鬧的勾當,沒想到中共來真的,全面深遠的戰略擴張佈局,劍指美國心臟,打美國年輕一代的主意,這就對美國造成了不可小覷的威脅。今年美國大選,左派勢力猖獗,把特朗普的美國傳統保守派逼到墻角,這是深刻的教訓,不及時糾正,正如蓬佩奧說的,美國將成為中共的殖民地
國務院這份報告影響深遠,雖然先此聲明,目的不是為下一任總統制定政策,但顯然這些規劃都不是為現任政府做的,至少是十年二十年的長期打算。有這一份報告為基礎,不管是誰當總統,都具有原則性的指導作用。

——作者脸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