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Monday, 14 September 2015

中国总理的达沃斯叙事(中国总理最会讲“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从来都不容易。
作为中外来宾宣讲的全球性舞台,中国总理达沃斯发言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中国举办的夏季达沃斯。即使是第三次作为总理参加夏季达沃斯,李克强在演讲时也还是试图讲出新意。他开场先说了一个创业公司的小故事,以自己在大连的行程为引言,“我一到大连就去看了一家大连的创客空间。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个公司,他们有10位员工,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创业……更重要的是他们依靠28万个工程师的智慧提供解决方案,对许多机床进行智能改造,他们目前已经有100多个产品推出。”
由此自然引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也与海外由优步(Uber)、Airbnb等潮头企业领衔的“分享经济”关联起来。李克强试图借此从侧面回应听众对中国经济的关心。他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稳中有难”,总体机遇大于挑战,强调有能力实现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如此看来,继投资与大规模刺激之后,官方某种程度上把创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热点,一方面被认为可以缓解经济下滑影响,另一方面也成为推动改革的动力。李克强也表示政府不唱“独角戏”,“鼓励社会资本、外商投资一起干”。
创新是好的,创新也会带来改革动力,但创新不是立等可取的灵丹妙药。首先,创新的过程本身就伴随着微茫的成功概率与大量无用的试错过程,中国多数创新其实是企业自发在内部完成。在夏季达沃斯上,企业家马云就说,他20年前曾受邀参加北京的一个互联网会议,会议上有不少互联网专家,“现在过了20年,他们担心的问题没发生,没担心的事儿都发生了,所以20年后的今天假装知道很多互联网的事情,但是跟未来相比,我们知道的太少太少了。”
其次,政府举措正反效应都不能低估,正面效应典型如硅谷的案例总是被反复引用,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艾德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硅谷从60年代成长到今天,政府也投入了各类支持。不可否认,鼓励创新口号之下,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比过去更为友善,一些落后的条款律令被废止,互联网行业不乏亮点。
第三,不同行业也有不同细分,某些战略性行业起步之初可能不得不依赖国家扶持,但总体而言,中国地方政府掌握大量资源,现实格局之下鼓励创新可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迫使地方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但是也可能造成政府推动之下的资源错配或者泡沫。
地方政府作为规则制定者,最重要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而不是作为市场参与者去强力介入,在地方政府占据大量资源的现实格局之下,过度的鼓励甚至会揠苗助长。正如FT中文网专栏作家朱宁在《达沃斯专题》中所言,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不仅存在于金融领域,也存在于创新过程。
也正因此,和以往对于投资以及GDP一样,对于创新与创业的过度迷恋与盲目放大,很可能也导致创新一词发生蜕变,政府之手对经济翻云覆雨的结果,很类似兴奋剂,也许可能带来短期繁荣,例如各类创业园落地开花,但最终更大概率是带来更多过剩产能与僵尸企业。
在李克强演讲之后,叠加中国央行的新举措,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大涨,涨幅一度接近700个基点。市场为何关注中国总理发言?一是它提供了官方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二是提示了未来的政策重点,第三则是对市场喊话、提振信心——在过去,第三点并非排在重要位置,但是在2015年却尤其重要,无论市场还是监管者此刻都需要更明确的信号。
公开喊话变得重要,症结正是在宏观形势的变化,经济已经成为今年最大的中国政经变数。在以往发达经济体个位数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时刻,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大家关心的还是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8”之类的“奢侈问题”。如今时移事往,股市动荡以及人民币波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风险的暴露与溢出,对于中国自身以及世界而言,中国已经成为最大不确定性。
对于李克强三次夏季达沃斯演讲,我认为2013年的发言可以看作李克强逐渐明晰施政路线图,2014年的发言则是在形势变化之下的重新定位,强调制度创新与个人创业,至于今年,则更多给予市场信心。中国领导人素来相信人定胜天,李克强也指出自己多次谈及“双创”也是因为“人的创造力无限,中国人的智慧巨大”。
李克强本次喊话信号的乐观含义不言而喻,然而经济存在周期,短期与长期始终是难以回避的问题,不同政策的紧急性与重要性并不总是一致,有的问题紧急而重要,有的问题重要而不紧急,不同阶段需要平衡,解决主要问题,防范主要风险。
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而言,鼓励创新相对属于重要而不那么紧急的事,而多数真正的企业家甚至不需要鼓励,只是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就可博取生存机会。那么,什么是紧急而重要的事呢?中短期内,应该着手应对中国可能面临的金融震荡,过去大量无效率的投资积累到今天,存在恶化甚至激化的可能,而外部强势美元的崛起,则可能为中国国内情况增添新变数,中国到了未雨绸缪时刻。
我去夏季达沃斯之前,曾经请教一位对政策与国情都了解甚深的经济学者,他认中国的主要话题应该有三,通货收缩、企业债务和汇率,而汇率问题处理不好会有很大麻烦,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自由化过急、过快和汇改久拖不决使得汇改难度大大增加、风险大大提高——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得到公开讨论和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多。
对比而言,李克强讲话谈到十多次创业,但是只提到三次风险,其中一次还是强调“中国不是世界经济风险之源,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其余两次是“同时继续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信心比黄金还宝贵,因为信心很难获得,同时也很容易溜走。监管者用公开喊话鼓励信心是一个高难度策略,应该谨慎使用,即往往是在正反力量均衡时,喊话表态或许可以帮助局势向好发展;如果情况恶化明显,鼓励性言辞如果每每被现实痛击,作为策略的言辞鼓励就可能失效,甚至演变为“狼来了”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信心重要,鼓励真实讨论也许更重要,在大多数时候是有利于达到政府希望达到的目标、而不是相反,尽管真实讨论可能会揭示挑战的严厉性。
考虑到过去数月的市场征兆,是时候直面中国经济真实状况了。FT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在接受FT中文网采访谈到中国经济时表示,“A计划”是当下的市场化改革,不能停止,同时中国现在需要思考一个“B计划”。中国国内有评论员回应中国只需要继续执行A计划即可,落实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根本不需要B计划——坚持改革并没有错,但是政策重点有轻重缓急,A计划是长期计划,可以理解为陆地,B计划则是应急策略,可以理解为一个降落伞,二者并不矛盾,甚至在危机时刻,B计划更为紧急。中国的B计划,只有更多公开讨论之后,才有可能形成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