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4 December 2014

四面楚歌的中国经济

当房地产和实体经济效应叠加,加剧体制内的绝望情绪。在体制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体制经济的目标是大干快上,通过大印钞、大 投资、大消耗,实现经济增长和利益获取。与之相对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精打细算,需要货币供应稳定、社会稳定等条件,保障绝大多数社会民众的就业和生活必 需品需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虽然遭受重创,但是重灾区主要是体制经济部分,实体经济仍然保持较强的活力。而体制实施4万亿刺激经济 措施,主要支持铁公基和房地产的体制经济。同时,大印钞的结果是引发全面恶性通胀,持续压垮实体经济,加速出口实体企业和民生必需品实体企业的整体倒闭。 进入2014年下半年,实体经济大规模倒闭和裁员,导致大多数民众的收入不增反减。虽然民众保持对体制的信心,但是因为自身收入减少,对于前景日益担忧和 迷茫。在房地产冰冻、实体走向末日的背景下,很多体制和民众对于中共体制大印钞的预期日益强烈。但是,中央体制很清楚,如果在2014年实施印钞,至少需 要40-50万亿的规模,才能够达到当年4万亿的效果,让铁公基和房地产重新火爆,支持钢铁水泥煤炭等价格重新大幅上涨。但是,这样的印钞只能导致大通 胀,全面摧垮民生类实体经济。所以,我从2010年末就开始预测,体制不敢再进行大水漫灌式印钞,而只能进行分类滴灌。同时,体制通过媒体宣传的方式,给 民众以大水漫灌的经济增长信心,让民众拿出黄金支持经济,也就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模式。当印钞机无法全力工作,体制即使再大声叫喊,也无法掩盖力量虚弱 的实质。不过,到2014年末,体制的政策已经经历4年,不论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还是正能量、中国梦,都已经反复灌输;而民众在过去4年,已经大部分掏 空自己的口袋,即使再有信心和正能量,也都只是穷鬼的中国梦。而且,地方体制首先认识到,中央体制如果不大规模印钞,结果只是缓慢地自我走向灭亡。例如, 中国发改委是中央的核心经济部门,是各地地方政府跑部钱进的主要目标。但是,到2013年末,发改委已经门庭冷落,因为即使有发改委的批文,地方政府也拿 不到钱,等于是一纸空文。到2014年3季度末,连央行都赤膊上阵,发出支持房地产的通知,实际上同样是虚张声势。虽然民众仍然对体制充满信心,认为体制 具有强有力的掌控能力;但是与中央体制紧密联系的地方体制,在获得资金的期望一次次落后后,变得日益失望,进而进入绝望状态。
出口受阻进一步打击体制信心。在4万亿后,中国实体经济结构发生关键变化,钢铁水泥等与建筑相关的产业成为实体经济的主力,而食品和轻工业品的生产 则持续衰落。由于国内铁公基和房地产已经严重过剩,中共体制无法在国内大规模经济刺激,因此将目标转向国外。从2013年开始,中石油中石化从国外高价进 口原油,再低价出口成品油,以赔本赚吆喝的方式,利用过剩产能,保持机器运转。同样道理,国内各大钢厂高价进口铁矿石后,在国际市场以极低的价格亏损销售 钢材,导致多国对于中国钢材的反倾销。随后,中共开始向世界积极推销高铁梦, 试图以高铁连接全世界。推销高铁的意图很简单,通过高铁工程,能够将中国的钢材水泥等过剩产品,用在世界范围,占领世界市场。由于高铁规模巨大,既能够给 中国民众以信心,让民众认为中国高科技产品行销世界(虽然高铁相关设备主要是日德等国的产品,中国主要是生产外壳);而且能够通过整合推广的方式,大量消 耗过剩产能。虽然在中国主要领导人推销高铁的过程中,实际上屡屡受挫。但是,挡不住体制自身的热情,中国梦越唱越响。当做梦到高潮的时候,中国马歇尔计划 的概念出台,给高铁梦划上最强音。随后,中国中标墨西哥的高铁项目消息传出,被视作中国马歇尔计划的重大胜利。虽然较为懂行的人知道,中国的中标价属于巨 亏的价格。但是,对于体制来说,这个消息像是鸡血针,极大增强体制的信心。可惜,很墨西哥快又宣布,中标作废,让中国体制的高铁输出梦又突然之间破碎。本 来,体制试图通过高铁输出,像卫星和飞船上天一样,通过大肆宣传鼓吹,让已经开始疲惫的民众,再次为中国梦而自豪。但是,最后的结果反而更让体制尴尬。在 体制耗费如此大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试图半卖半送给其它国家,都不被其它国家接受,也说明体制的软弱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