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Wednesday, 23 September 2020

苏小玲:谁让布兰斯塔德告别中国?(当然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共匪自己)


 中美关系的和解几乎看不到希望。近来,美国以各种可施的策略不断重拳出击,毫不手软!尽管中方呼吁"避免对抗"、"拒绝脱钩","坚定不移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表现出某种"有原则的妥协"。但几乎都无济于事,显得极其被动,进而也采取了积极的反制,使冲突越演越烈。从科技方面,9月15日,结束了120天的缓冲期,美国正式启动了对华为企业的全面禁令。为此,因特尔服务器芯片、高通智能手机处理器、赛灵思5G编程等等相关关键技术,将停止供货合作。美国还阻止了"中芯国际"继续为华为提供芯片的可能。这样,以华为为龙头的中国高科技事业以及5G的全球发展目标将面临巨大挑战。

外交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出访欧洲诸国,进行了一场旨在意识形态联欧抗共、遏制与围堵中国的说服战,导致之后中国外长王毅的欧洲之行无功而返。在近日召开的中欧视频峰会上,欧盟领导人对中国提出了多项有关人权的质疑与批评,但中方明确表示"不接受人权'教师爷',反对搞'双重标准'"。双方会谈颇不愉快,至今看不到会议的联合公报;而在军事上,蓬佩奥亦深入东盟,利用南海各国对中国的不满、对自身利益与安全的担忧而积极游说。结果是,在新近召开的第53届东盟外长会议中,中美再次狭路相逢、针锋相对。虽有中国外长对美国干涉南海事务的批评,但东盟轮值主席、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平明却表示:"感谢美国对南海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所做的努力和积极贡献!"

美国的一系列表现都在说明无意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置疑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合法地位。在美国进入白热化的总统选战中,不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也不管是特朗普在前或是拜登在后,都无一例外地以碾压中共作为其施政条件之一来谋求选民与舆论的支持。总之,整个美国社会的大多数在否定和对抗着中国。无疑,贸易战和新冠病毒,是转变中美关系态度的重要事实,而香港问题则被认为是最关键的转折点。不难预料,接下来将更是矛盾接踵、冲突不断。在北京与华盛顿之间,以很难形成新的具有建设性的关系共识。美国已向世界表明:历史性地结束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接触政策"。

近日发生的一桩外交事件,更加突出了中美间关系完全破裂的背景。美国驻华大使泰里·布兰斯塔德发表辞职的公开声明,并将于今年10月份离开北京。这一消息,随即成为国际社会的又一爆炸性新闻。这位深受美国总统特朗普信任的大使,至少在对中美的农业贸易关系上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中美交恶的大环境下,即便曾与中国领导人以往私交甚好也已无力回天!对此外界猜测种种。有消息称,中国官方权威的《人民日报》拒绝刊登驻华大使馆的一篇署名文章(点击这里查看更多信息)。大使本人大概也想通过有影响力的媒体,向中国人表达和说明特朗普总统及美国政府的初心,在贸易等系列事务中实现双方对等公平的务实努力。


布兰斯塔德的指望落空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新闻例会中说:"这篇文章内容漏洞百出,与事实严重不符,充斥着对中方的恶毒攻击抹黑。"随即,就在美国大使馆的微博上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虚伪的宣传系统》的文章。作为美驻华使馆发表此文,其中激烈的抨击反应实属罕见,也侧面证实了中国中央媒体拒绝大使文章的真实理由。这样,美方也无需让这位曾担任过农业州艾奥瓦州的州长,依旧留在北京为猪肉、玉米和大豆这类农产品交易排忧解难了。布兰斯塔德卷铺盖回家的惟一原因就是:美国将加快与中国全面脱钩的速度,并将中国最终排除在自身重建的国际关系之外。在蓬佩奥近来所做的一切外交努力中,人们可以从回顾思考中做出明晰的判断。

外交使节与驻外机构的一举一动,是检测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计。今年7月份,美国政府要求中国关闭了驻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总领事馆,随即中国政府对此"强烈谴责"后,也关闭了美国驻成都的领事馆作为报复。如此事件,自然使两国关系矛盾再度直线升级。没过多久,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微博、微信的徽号中"中国 北京",便删除了"中国"字样,表达出一种明显的降格意图。眼下,尚在北京的布兰斯塔德,在中国政府还未做出任何反应的前提下声明即将离任。不能不说是又一个外交事故,在当代中美交往史上也实属罕见!

布兰斯塔德先生,其身体健康,也不是被驱逐,还受到其上司蓬佩奥"不辱使命,对中美关系做出贡献"的赞赏。如按他的外交业绩,算是功大于过。作为支持2016年特朗普成功竞选总统的功臣,布兰斯塔德被委派担任新政府的驻华大使,希望他在与中国多年合作的基础上能百尺竿头,尤其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上成绩显著。自然,这背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与现任中国领导人的历史关系。当初委派他到北京,正是特朗普出于对加强中美关系的深谋远虑。故此,布兰斯塔德这位性格温和,也曾被称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的老人,如果没有晴天霹雳的巨变不会匆匆离去,不会提早回他的艾奥瓦州,为特朗普的连任总统做所谓继续助选。

一句话,这些所有一切的变故,都只缘于美国政府欲罢不能、更加强硬的对华政策。而中国政府也表现得不甘示弱,但凡对方有新举措便尽量对应或反击。这个关系相持不下的阶段,在对新闻媒体与外交人员的限制上,双方都各有举措。而布兰斯塔德身陷其局自然洞若观火。显然,这位大使似乎谈不上是鹤派还是鹰派,但无疑地是忠于职守的公职人员,并持有毫不含糊的美国政府与国家的立场,也始终代表着美国国民的利益。否则就不会在外交的危机中,依然要发表一通对美国政策的解释、并对中国所谓不对等的做法进行批评。

问题是,大使先生要走了,居然中国官方还蒙在鼓里?这必然又给舆论以更为复杂的想象与表达空间。只有糟糕透顶的关系,才会如此不辞而别!几个月内,香港与北京的驻华使领馆工作人员分别公开出卖办公大楼与家具时,就给人感觉一种不祥的预兆。而特朗普也对新闻界表示过,说不排除随时关闭更多中国驻美的领事馆。这位总统一向言必行、行必果的做事风格,令人相信他会推进中美更大程度的脱钩。他并且还声称自己"正在准备下一盘大棋"。难怪外界有所置评,说也许中美之间要断交了?而美国大使的这种缺理少章的走法,不禁让人想起70年前中美关系相近的一幕。   

1949年8月,就复杂的中国局面,即对国、共两党持支持或反对的立场、和平或战争以及促成一个实现民主共和的国家等选项,处于矛盾中的美国政府发表了一份《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其中就有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情况报告内容。此时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们信心满满。因为,"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国民党政权的失败已是无可挽回的事实。"而中共领袖毛泽东为了"批驳白皮书,打破国内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美帝国主义的幻想",在新华社发表了连续发表了《无可奈何的供状》、《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系列文章,其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别了,司徒雷登》。

毛泽东在该文中指出:"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他说:"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他还说:"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实际上,这是一次中国的历史性命运抉择。毛泽东或许并不真正地了解美国和西方世界,断然谢绝了美国政府的好意,采取了对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苏联"一边倒"的决策。当然,延安时期所追求的美国梦,即建立美国式的自由现代、民主宪政的国家设想就随即灰飞烟灭,中国也随苏联的东方阵营与美国彻底分道扬镳。而那位被毛泽东描写为"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的司徒雷登大使,可想而知是怎样的一副灰心丧气!这个生在中国(2008年终于葬在中国)、既爱美国又爱中国,并对建立中国大学的教育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西方人,最终只能痛责自己的失职:"我辜负了中国人民对我的信任。我未能说服任何一方为达成协议而作出让步。"

点击这里查看:"59年前,"别了,司徒雷登" 今天,他的骨灰安放杭州"

事实证明,中、美两国最终失和并非中华民族之幸。退守台湾孤岛的国民党继续了他的威权统治,直至1980年代,顺应历史潮流的蒋经国,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使蒋经国力行政治革新,领导了一场不流血的'宁静革命'",才实现了台湾社会的政治转型。而闭关锁国使之后的中国大陆,则因"文革"等等畸形的全民运动,陷入了严重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危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领导人邀请访华,签署了《上海公报》。但单凭中国有限条件,"自力更生"并未改变落后困难的社会局面,直到中共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改革开放。而中美欲重新携手,打造彼此一片好景致。

1979年,邓小平也应邀赴美访问,收获巨大。他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表达了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的成熟心态。从此,中国开始全面与世界打交道,使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重新获得了生机,并一路高歌挺进,令全球瞠目结舌!40余年的中美关系,使两个东西方大国在某种角度上彼此拾遗补缺、相得益彰。然而,中美社会之间奉行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两种截然相反的政治制度,其早已埋下的冲突伏笔始终没有消迹。2020年5月,美国政府终于推出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方针》(点击这里查看更多信息),替代了历史上的对华关系白皮书。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疏远与结束同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的关系。

中美关系,无疑是人类面对的一个巨大的历史宿命问题。中美交往几十年后,双方再次面临各奔东西。可那种重新遵循"规律"的内在逻辑又是什么?当人们再回头翻看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便能感觉双方之间强势和关注的差异。关键是,在涉及国家利益问题上,双方表述也并不相同。中国表明"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而美国则强调:"各国应该互相尊重并愿进行和平竞赛,让行动作出最后判断。任何国家都不应自称一贯正确,各国都要准备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检查自己的态度。"而一个公报,各自表述,这也是世界关系史中罕见的形式创意。

不管是毛泽东还是尼克松,作为当时推动实现中美建交的两边领导人,都非常明了彼此间具有天大的分歧——政治信仰与社会制度。但仅仅是为了国家安全而联合抗苏,使马列主义与自由主义形成两条意识形态平行线,可以互不交织地漫长延续。即便在邓小平开创的开放与改革时代,中美万紫千红的热络关系,五花八门的社会融合,也依然持续刻意回避这样的深刻矛盾,淡化彼此存在的分歧。而许多时候,谁过问或涉及这种意识形态层面的话题,都可能被认为不是冒犯便是阴谋!其实,可能只有极少数严肃的知识分子能够正视这个既历史又现实的问题。而这,无疑也属于20世纪人类延续下来的一笔负资产。

美国深信,他们秉持的一种价值观早已被世界主流所接受,其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也应该继续被维护,那又如何能接受陌生力量的影响与挑战?1979年中美实现邦交关系正常化以来,不论是为了联中抗苏还是联美反苏,都改写了彼此的发展史,也改变了世界的之后的大局走势。美国维护了其全球惟一超级大国、持续影响全球的地位,并最终解体了苏共、赢得了冷战的胜利;而中国,也发挥了自己独特的团结聚合优势,摆脱了苏联的阴影,还渐成"第三世界"及发展中国家的信任的领头羊。并且最终依靠加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运作,变成如今美国都不得不承认的"势均力敌的对手"。可是,这样的"对手"一旦以"青面獠牙"露出水面,关系的性质便必然要发生全面而根本的转化!


找不到根本化解矛盾的办法,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几乎已渐进死局。所有大小的外交通道,正一个个遭遇关闭。而今中、欧、美的世界重要三角,就如中国古代的"三国"一样,各自在拉乙打甲,或求丙攻乙。外交上的得失权衡,国际关系的日趋紧张,完全丧失了甲乙或甲乙丙彼此间和平携手、了结争端的希望。客观上,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相互抗衡——又回到了历史原点上。只不过,欧洲换成了欧盟;美国的决策层杜鲁门换成了特朗普、艾奇逊换成了蓬佩奥。而中国这方,暂时还没什么有力的、重塑关系的"白皮书"。除了应对美国的打压、寻求外部的理解支持,对内推进"内循环"的发展模式也是一种说法。舆论担忧中国又将重返1978年之前?问题没那么简单!但未来的路怎么走,的确考验着所有的政治人物以及全体中国人。

在另一个层面,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换成了布兰斯塔德。很巧合的是,他们的年纪都在73岁,都在大使的职位上服务了三年多时间,并也都遇上了一生中最为隆重且举世瞩目的、中美关系的尴尬时刻。中美两国凸现紧张的关系,总会让作为以和平使命为天职的外交家们寝食难安,也可能使自己的事业成色因国际政治而变得更加复杂。不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司徒雷登大概还是比布兰斯塔德来得更为荣幸。毕竟,他还目睹了国、共两党最为对立中的此消彼长,见证了迟疑在现代转型十字路口的中国社会。更重要的是,司徒雷登并非一个纯政客,而是集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于一身的文明使者,在中国留下了若干重要的现代大学的痕迹!

当然,泰里·布兰斯塔德先生同样是一位出色的中美关系推动者。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为艰难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订竭尽了全力。布兰斯塔德虽不像司徒雷登那样临危受命出任大使,但面对风云突变的外交形势他还是需要沉着应对。而当双方都在以限制对手国家的媒体与外交人员行动时,那种身陷冷战困局与氛围的疑惑不安,以及作为外交官的无能为力,一定令布兰斯塔德无奈而感叹!也许,他和司徒雷登一样,确认美国是中国的真朋友。特别是在最后一刻,欲以《依据对等原则重塑美中关系》一文,来表达自己挽救两国关系的强烈愿望,可结果却同前大使别无二致:不仅希望丧失,还遭到了一番劈头盖脸的驳斥,就差一篇《别了,布兰斯塔德》了。

从1949到2020,在经历了一次岁月漫长的大轮回之后,中美关系再次出现在一条岔道上。一个是拥有3亿多人口的世界头号强国,另一个是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头号大国,因其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及思想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在经过几十年漫长的关系磨合或是利益试错后,依然无法避免彼此间的根本隔阂,导致从一种绥靖或凑合到最终的对立与抗衡。而这,也是对人类面临解决尖锐关系矛盾的智慧考验!实际上,对现代文明的理解与融汇与否,正是长期呈现的东西方两大国的分水岭。70年,这个基本的价值观分歧并未弥合,不论其结果怎样,彼此都在继续着自己的理念坚持,选择着自己的道路。

而作为美国的驻华首席外交官,从司徒雷登到布兰斯塔德,应该比别人更清晰地了解中美关系的问题症结,但又都无能为力,最后只能拂袖而去。富有深意与悬念的是,他们的身后都笼罩着相似的两岸政治角力阴影:中共面对着往日的国民党和今天的民进党。继卫生部长阿扎尔之后,美国国务次卿克拉奇,于本月17日又率代表团访问台北,参加前台湾领导人李登辉的遗体告别式并会见蔡英文,以"通过共同的经济和价值来维护台湾充满活力的民主"。对此,中国外交部也再次提出了严正交涉。

所不同在于,以往是老大使被新政权抛弃,而今却可能是新大使不得不回避老政权。布兰斯塔德,也许会给中国人留下一点扑朔迷离。他最终将以怎样的心境告别北京?而世界更关注的,可能不是由谁接任他出任大使,而是未来是否还能出现美国驻华大使?调低外交级别乃至干脆断交,也并非完全不是华盛顿的强硬选项。中方政府当然将因此予以应对。毕竟,大是大非迫在眉睫,它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而这,也是所有关心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人们要去关注的!至于即将离任的布兰斯塔德大使,我们祝福这位年逾七旬的老先生,回到他的艾奥瓦故乡安享他的快乐时光!

(作者为中国作家、时政评论家)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2日
------------
相关帖子:
https://briteming.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16.html
https://briteming.blogspot.com/2019/09/blog-post_35.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