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Monday, 25 May 2015

全球银行业潜规则正被一点点扒开真面目

从北美到欧洲到亚洲,一场银行业的惊天阴谋正被一点点扒开真面目。
  近年来,无论是华尔街还是世界其他地区的金融机构都出现了比往年更多的内幕交易等违反金融从业道德的丑闻。随着金融惊人潜规则曝光有可能导致一场蔓延全球的“信任危机”。
  伦敦银行同业拆息(LIBOR)及汇率市场案终于告一段落。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瑞士银行和美国银行等全球六大跨国银 行,同意向美国司法部和美联储缴纳罚款58亿美元,就涉嫌操控伦敦银行同业拆息(LIBOR)及汇率市场的调查和解,其中5家银行就相关刑事检控予以认 罪。
  据悉,此次罚金数额创历史最高。业内专家认为,操纵汇率/利率获取暴利已成为西方银行界的潜规则,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环境下,光靠开罚单恐怕不能解决问题,还应从根本上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经济参考报》5月22日报道指出,在20日达成的和解协议中,美国司法部开出了有史以来最大一笔集体反垄断罚单,就外汇交易操控向巴克莱、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罚款27亿美元。
  上述四家银行加上瑞银和美国银行,还需向美联储支付18亿美元罚款,因其在外汇市场上“不安全和不合理的行为”。
  同时,因为没有参与去年11月的和解,巴克莱银行还被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美国纽约州金融服务管理局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罚款13亿美元。
  2007年12月至2013年1月,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巴克莱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交易员,使用专属聊天群和暗语来操纵基准汇率,以增加他们自己的利润。
  美英监管方描述了这些银行的交易员如何共谋操纵每日交易量高达5.3万亿美元的全球外汇交易市场。这些银行的外汇交易员建立了网络聊天群,并公然将其命名为“卡特尔”和“黑手党”,并在聊天群里制定利率欺骗顾客,帮助增加自己的收入。
  一位巴克莱银行的雇员在谈论如何制定价格欺骗客户时甚至说:“如果你没有使用欺骗手段,那你就没有努力。”
  这些交易员几乎每天都使用暗语在聊天群里面就如何制定汇率进行交流,并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他们讨论如何欺骗客户但又不至于令其完全对自己失去信任。他们还限制其他交易员参与聊天群以保护其共谋活动。

  据悉,此次监管部门的罚单从几亿美元到几十亿美元不等。最大的罚单开给了巴克莱银行,为24亿美元。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的一位负责人将巴克莱的角色描述为“放任不可接受行为以获取交易利益的又一案例”。
  在和解协议中,巴克莱、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苏格兰皇家银行都已就美国司法部合谋操纵外汇市场的指控认罪。瑞银也承认违反了之前的Libor操纵的和解协议。
  有分析指出,要求这些银行认罪显示出,美国司法部在处理对这些银行的刑事指控时,正变得更加严肃。但是如果司法部想要显示出真正的严厉态度,还应该对相关的个人追究责任。
  美国司法部长洛蕾塔•林奇表示,不少国家的涉案交易员正面临指控,但对于交易员的调查仍在继续,涉案人数尚未确定。
  近年来,西方大银行频频曝出管理及操作丑闻。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劳埃德银行集团、瑞士银行及荷兰合作银行此前已经支付了总计约28亿美元罚款,以了结美国和欧洲监管当局提出的操纵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指控。
  4月底,德意志银行也因同样理由被英美两国监管当局指控,最后同意支付总额约25亿美元的罚金。
  据统计,全球银行迄今已因外汇操纵丑闻认罚金额超过100亿美元,还有更多银行因操控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被罚款90亿美元。花旗银行也被罚款9.25亿美元。
  2014年12月10日,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一致认定并推翻了纽约联邦法院在2年前对对冲基金交易员托德•纽曼(Todd Newman)和安东尼•恰森(Anthony Chiasson)有关内幕交易的定罪。
  这一行径重新定义了华尔街内幕交易的边界,也挫败了美国司法部多年来打击内幕交易的种种努力。
  根据裁定,即便内幕交易给操作者带来了相对于其他投资者极为不公允的优势,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是被认定为合法的。
  评论认为,这样的裁决将可能加剧公众对金融从业人员的信任缺失,并且普通投资者越发认为市场始终由少数一些人以不正当手段进行操纵。
  此外,华尔街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的金融业同样传出不少令人沮丧的消息。去年5月,葡萄牙最大的上市银行圣灵银行(Banco Espirito Santo)承认发现一些会计违规事项。
  由于对其财务状况的担忧,欧洲股市随后疯狂抛售该银行股票。葡萄牙央行不得不对圣灵银行注资援助,并将银行按资产优劣一分为二。
  去年11月,法国检方开始对巴黎银行的高管涉嫌内部交易进行调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也在去年被指控涉嫌腐败、洗钱和诈骗。
  巴西联邦警察称,调查显示该公司资金流中有超过39亿美元资产涉及“非常规”金融交易活动。
  在亚洲,日本也曾成为利率操纵丑闻的焦点。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此前发布声明说,苏格兰皇家银行及其日本子公司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数百次试图操纵和虚假汇报日元和瑞士法郎的LIBOR报价,以在衍生品和货币市场交易方面牟利。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新加坡。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世界各地银行赖以制定贷款利率的重要依据。几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金融震荡,导致许多民众住所因欠款而被银行收回。
  但细心人士发现并指责部分银行涉嫌操纵LIBOR,而让他们多支付了抵押贷款的偿付额。
  4年前在美国发起的这一集体诉讼直指欧美10多家知名银行,其中包括英国巴克莱、美国银行、瑞银等,指控这些银行在设定浮动抵押贷款利率的某些特定日子操纵LIBOR升至较高水平,导致房屋所有人在2000年至2009年间的偿付金额高于正常水平。
  一名曾在多家日本大银行工作过的明星交易员高田秀人此前在其即将出版的新书中指控,日本各银行正人为地将东京基准利率——东京银行间拆借利率(TIBOR)——保持在高位,以提高抵押贷款等国内产品的利润。
  目前,在日本市场上存在两种银行间的基准利率,一种是日本银行业采用的TIBOR,另一种是外资银行采用的日元LIBOR利率。
  按理说这两种利率应该大致相当,但自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前者一直比后者高出13至15个基点。
  高田说,这种利差是日本银行业联合操纵的结果,他们在借钱时采用较低的日元LIBOR作为基准,在贷款时采用较高的TIBOR作为基准,因此多赚取差价。
  无论是LIBOR、EURIBOR还是TIBOR,都是一种基准利率,从学生贷款到家庭住房贷款到企业贷款都和这一基准利率息息相关。
  操纵基准利率无疑将损害普通消费者利益,令银行赚取非法利润,还能令银行在危机期虚饰其资产状况,以避免破产或遭政府接管。
  西方普通民众的储蓄、信用卡、车贷、房贷和养老金等日常资产都受到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影响。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
  据估算,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那段时间里,在伦敦金融市场上交易的资金总量超过了36万亿美元,是同期全球GDP总和的5倍还多。
  单就美国来说,在2008年的时候,美国金融市场中60%的房贷和几乎所有的次级房贷利率都与伦敦的拆借利率挂钩。
  通过操纵利率,银行家们让他们的资产负债表看上去比实际情况要健康,而真正买单的却是普通消费者。
  曾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时期担任商务部副部长的罗伯特•夏皮罗说:利率丑闻让我们想起了过去的“金融绅士俱乐部”:一帮衣冠楚楚礼数周到的绅士们围着一张大圆桌在赌博,赌注就是我们口袋里的钱。如果赢了就把我们的钱拿走;如果输了,就拿我们的钱来拯救他们自己。
  “现在,他们下注的对象是银行间拆借利率。不管利率是高还是底,他们照样赢了通吃,输了就让别人来买单。到目前为止,大银行家所关心的就是如何盈利和提高自己的分红。让他们加强自我约束和监管,简直如同神话一般。”
  据夏皮罗估算,在过去的将近10年中,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被人为压低了30-40个基点(一个基点等于0.01%)。
  这就是说,对于一个有10万美元房贷的西方普通人来说,就意味着他每月要损失50-100美元,而那些操纵利率的银行家从中所攫取的利润,恐怕谁也算不清楚。
  事实上,在外汇交易领域,联合操纵、欺诈作弊已经成了行业“潜规则”。巴克莱银行副总裁在一次聊天中说:“欺诈是为了保证得到最好的价格……如果你不作弊,说明还没有足够努力。”
  对此,《人民日报》援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的观点称,西方大银行频曝汇率操纵丑闻的原因相当复杂。
  首先,网络时代使操纵汇率的可能性加大,作案手段日益便捷且隐秘。如外汇交易员通过专属聊天室,使用专业术语和暗号,即可进行信息交换,由此操纵汇率并获取暴利。
  其次,随着金融全球化日益深化,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同时,跨国金融犯罪可能性上升,全球金融监管难度加大。
  尤其是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环境下,跨国金融犯罪成本趋降,监管成本则上升。加之虚拟经济膨胀与金融自由化,无形中为上述金融案例频发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后,金融界现行薪酬制度是怂恿操盘手冒险犯案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操纵汇率已经成为银行界的潜规则。
  巨额罚款能否破除潜规则?
  事实上,此次巨额罚款的效果究竟有多大,还尚待观察。
  美国司法部警告说,未来将对金融市场不当行为采取严厉措施,对金融机构的犯罪行为提起刑事指控。截至目前,尚未有个人因非法外汇交易受到刑事指控。
  就在前不久,各家银行还在和监管者讨价还价,以求获得豁免,希望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做出让步,允许银行继续开展外汇交易业务。
  此外,舆论也并未显示出信心。《纽约时报》评论说,对这些银行而言,司法部的新表态只是“象征性的羞辱”,而不会造成“现实的问题”。
  英国卡斯商学院高级讲师皮特•哈恩表示,尽管这些银行向监管机构缴纳了巨额罚款,但是操纵汇率行为的真正受害者并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作为个体,我可能在去欧洲大陆度假的时候承担了糟糕的汇率,我的养老金账户可能被用来投资这些银行,结果罚款的损失可能最后落到我的身上。”哈恩指出,取代罚款的另一个方案是调整金融基准监管法规,做到防微杜渐。
  事实上,金融体系的动力之源是信任而不是金钱,无论是大户还是散户,一旦投资者普遍认为目前的金融系统正在被操纵并损害了他们的利益,那么崩盘的局面恐怕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