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在中国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多年以来,民企融资难、赋税重、发展受限、创造最多就业却最被政策歧视等等,已是老生常谈。在民企、学者们高呼多年之后,最近几年也显出“说了也白搭”的疲惫。
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存在的民营企业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始终存在?有人表示,历史地来看,在1982年“十二大”以前,民营企业在中国还不合法 呢,因此应该看到历史的进步。但在安邦研究人员看来,自1982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1年了,如果民营企业还在为基本的生存环境问题而奋力呼吁,这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改革并不是冲刷到每一个角落,仍然有不少“坚硬的沉淀物”以及体制和利益死角。
既然企业所有制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消除,那我们就要问一问:中国经济到底是靠国企,还是靠民企?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看,民企无疑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 色。据有关统计,2012年,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GDP的60%,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量的62%,占中国上市企业总量的一半。中国民营企业数量已达 1080万户,为中国城镇提供了近80%的就业岗位。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称,未来五到十年,民营资本将成为固定资产投资主力,2011年中国固 定资产投资中,民营经济的份额已超过50%,2012年超过61%,未来8年将超过80%。
中国民企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太小。中国有民营企业千万户,但注册资本金却只有31万亿元,意味着平均规模只有300万到400万元。不过,民营企业 中的佼佼者也开始步入世界前列。2012年,平安保险、江苏沙钢、华为、山东魏桥和浙江吉利等五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比2011年多了两家。但中国 大陆进入世界500强的73家企业(包括香港华润)中,仍有高达68家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
在我们看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远远落后于中国GDP规模的增长,与有形无形的制度歧视、政策歧视和资源配置歧视等一系列问题相关。尤其是在 国有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由国家承担了历史包袱之后,国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成为中国市场上新型的“脚踏两只船”的竞争主体,再加上近年中 国的“国进民退”浪潮,国企在很多市场领域建立了垄断关联型的竞争优势。
其实,民营企业要求的并不是特殊的支持,而是两种核心的环境:第一,一视同仁的公平环境;第二,政府不干预。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在此次博鳌论坛上表 示,是时候取消企业身上的各种“成份”:“不管民营企业也好、国营企业也好、外资企业也好,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统一纳税,一律市场化。”海南航空董 事长陈峰则没有这么乐观,他认为政府和民企的关系是“庙堂与江湖”的关系,改变只能慢慢来。也有少数政府官员认为政府要少干预市场,如广东省佛山市市委书 记李贻伟表示:“对于民企,政府不要摇树,更不要上树,让企业自己开花,政府闻闻香就可以。”
对于国企利益问题,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曾提出,这是中国的“权力森林”决定的,政府、政策、国企结成了密集的“权力森林”,这是中国当前市场上最重要 的游戏规则。如果不打破这些“权力森林”,中国难言改革,民企也难言真正获得好的发展环境。但如何才能打破“权力森林”呢?这就涉及到政治上的决心和决断 了。
安邦的智库学者承认,国企改革现在还难以大规模推动,因为这涉及大量的既得利益,这类“存量改革”难以启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市场改革方面没有空 间。从近几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国企在关键时候未必靠得住,经济中难啃的骨头他们啃不了,市场不景气时他们亏的比谁都多。从决策层来看,中国经济今后到底要 靠谁来支撑?答案很明显,还是要靠大量的民营企业,他们才是中国市场繁荣的基础。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民营企业如果不繁荣发展,中国永远成不了一个富强的国家.
----------------------------------
在共匪的统治下,因为民企受到共匪的压榨,盘剥,打压和歧视,民企永远不可能繁荣 。因此“民强”绝对是句空话,而“国富”(其实就是“政府富”)倒是拜压榨民脂民膏所赐而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