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亚马逊原本想在纽约建一个规模巨大的第二总部,但因为遭到纽约人的强烈抵制,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
备受全美城市追捧的巨无霸亚马逊,却在纽约栽了一个小小的跟头,这其中的过程和原因值得细细说一下。
文章稍微有点长,希望你有耐心看到最后。
1、
纽约和亚马逊是互相需要的,这件事原本两全其美。
对纽约来说,亚马逊如果能来,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亚马逊不是普通的公司,而是长期以来一直和苹果谷歌竞争全世界市值最高公司宝座的神级企业。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身家一度高达1600亿美金,地球首富,美国媒体夸张地称他是“这个星球上有史以来最有钱的人”。虽然他最近饱受离婚和绯闻困扰,但公众形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亚马逊的产品和服务渗透进了美国人的日常生活,除了垄断美国的电子商务和云计算,还通过并购进入了很多别的领域。
甚至连美国最著名的老牌媒体之一,曾经在水门事件里把尼克松拉下马的《华盛顿邮报》,都被贝索斯豪掷2.5亿美金买下。
科技一直是纽约的薄弱环节。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几乎都集中在西岸——谷歌/推特/Facebook/Instagram/LinkedIn/PayPal/AirBnB等等都在硅谷,亚马逊和微软则在硅谷以北、同样位于太平洋岸边的西雅图。
亚马逊的到来毫无疑问将会大大地提升纽约在科技行业的地位,带动其他科技企业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亚马逊这个项目将创造25000个新的工作岗位,预计在未来20年上缴275亿美元巨额税收。
所以,纽约市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和纽约州州长安德鲁·库默(Andrew Cuomo)一直在极力促进这件事。两个人原本是政敌,但这次罕见地结成了同盟,都对亚马逊志在必得。
对于他们来说,这将是未来参选更高职位时可以用来向选民拉选票的重要政绩。州长甚至开玩笑说,只要亚马逊能来,他愿意从此改名叫亚马逊·库默。
另一方面,亚马逊当然也是需要纽约的。
毕竟,纽约这样的世界级城市、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它的人才储备和综合实力放在全世界也少有其他城市能够比拟。
2017年,亚马逊因为考虑到在人口只有70万的西雅图已经没有太多的扩张空间,开始在全美范围内寻找新址修建第二总部,称为HQ2计划。
消息传出以后,全美国一共有238个城市向亚马逊伸出了橄榄枝。它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制作计划书和宣传视频,极力展示自己的优势,同时许出了各项政策和税收上的优惠措施。
这种争先恐后邀宠的盛况,和前些年中国各个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情不相上下。所以有媒体略带揶揄地形容说,亚马逊办了一场选美比赛。
这场选美比赛最终的结果是,亚马逊把原本计划容纳5万人的第二总部一分为二。
其中一半,放在弗吉尼亚州的阿灵顿。
这个地方是五角大楼和美国国家公墓的所在地,离美国首都华盛顿很近,虽然属于另一个州,但其实相当于华盛顿的近郊,坐地铁就能到。
阿灵顿和华盛顿的关系,就如同马鞍山之于南京,昆山之于上海,燕郊之于北京。
另外一半,就放在纽约。
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地方,很耐人寻味。华盛顿是政治中心,纽约是经济中心,都是全美最有权势的城市,而且贝索斯在这两个地方都买了豪宅。
很多人猜测说,很可能贝索斯心里早就看好了这两个地方,当初大动干戈在两百多个城市里选总部不过是场公关秀。
不管怎么说,不管是不是内定,纽约毫无疑问是亚马逊最好的选择。
2、
所以,亚马逊把第二总部放在纽约,对亚马逊好、对纽约好、对纽约地方官员也好。
那到底是谁在反对这件事呢?
答案是,一群担心自己的生活会被亚马逊的到来影响和改变的普通老百姓。
亚马逊纽约第二总部的选址,是长岛市(Long Island City,简称LIC)。请注意这个长岛市,和大多数人熟悉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那个长岛不是一回事。
长岛离纽约市车程两个小时;而长岛市则位于纽约本土的皇后区,和曼哈顿只隔着一条窄窄的东河,坐地铁到曼哈顿只有一站,到时代广场也只有三站。
长岛市的“市”不是行政级别,而是地名的一部分,比如北京有个地名叫骡马市。
长岛市是我在纽约除了曼哈顿以外最喜欢的地方:地理位置绝佳;房价没有曼哈顿那么贵;最关键的是因为临近河边,视野和风景很好,抬头就能看到曼哈顿的无敌天际线。
长岛市的社区文化也很有特色,这里杂居着来自全世界各国的移民。曾经有住在这里的朋友自豪地和我说,长岛市一共17万居民,但他们说的语言总共有170种。
以前纽约人只爱曼哈顿,曼哈顿一个小岛集中天下繁华,曼哈顿以外的其他地方则基本上都是住宅区。
长岛市和周边地区住着很多中低收入的居民。长岛市隔壁的另一个社区,就坐落着全美国最大的政府公屋项目Queensbridge Housing.
最近十几年,从花旗银行在这里建了办公楼开始,大量商业地产项目逐渐在长岛市出现,现在长岛市已经是全美国发展最快的区域。
原来破败的住宅楼、社区小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光鲜亮丽的高级写字楼、高档公寓楼——类似的过程,我们在中国的城市里已经见过太多太多了。
这个过程叫士绅化(gentrification)。亚马逊看上长岛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发展潜力。
中国人习惯了大拆大建,可能觉得士绅化是件好事,让城市变得光鲜亮丽。可是在欧美,士绅化是个贬义词,很多人是反对士绅化的。
因为,摩天大楼和现代商业设施会割裂城市自然生长的机理,彻底摧毁原本的社区文化;更重要的是,会抬高周边的地价和物价,房价和房租必然上涨。
亚马逊在阿灵顿的项目,虽然也有人反对,但没有形成太大的声势,一切都在按原计划推进。
但在纽约,去年11月亚马逊项目的细节公布以后,立即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关注。
3、
长岛市居民最直接的担心是亚马逊新总部将雇佣的25000名员工。
支持这个项目的人宣称这是给纽约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但按照亚马逊以往的做法,这些职位会面向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招聘,真正留给纽约本地的可能不多。
即使全都在纽约招聘,能胜任这些高技术白领职位的也必然需要有高学历,中下阶层穷人根本分不到好处。
25000人,加上他们的配偶子女,这些人一下子空投到原本只有17万人的地方,可以想见会造成多可怕的冲击?
首先,交通会承受巨大的压力。途经长岛市的几条地铁,原本就已经非常拥挤,每天高峰期凭空多出小10万人挤地铁,局面简直难以想象。
其次,亚马逊表示这些员工的平均年薪是15万美元,即使在纽约这也已经是很高的收入,远非一般工薪阶层所能企及。可以想见,这些人需要与他们的收入相匹配的消费方式,从而必然推高物价。
再次,原本纽约的房子就供不应求,房租已经高到让人无法忍受,多了25000套房子的需求以后,房租必然大幅上涨。
事实上在亚马逊的计划公布后,马上就有房东把原本1800美元月租的房间涨到了2600美元。
原本住在这里的中低收入阶层,只能搬到偏远的地方,给那些租得起房子的亚马逊员工让路。更穷的人,恐怕就要无家可归了。
这样的忧虑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亚马逊所在的西雅图就是前车之鉴。
西雅图是个小城市,在享受亚马逊荣光的同时,也以倾城之力承受着亚马逊带来的阵痛。
2013年到2018年,西雅图的房租上涨了31%,房价更是大涨71%,造成了大量的无家可归者。
这是《西雅图时报》的一个统计:2018年,西雅图一共有12112名无家可归者,仅此于纽约和洛杉矶,居全美城市第三。要知道,西雅图的总人口在全美只排第18。
在亚马逊确认放弃在纽约建总部以后,我在《纽约时报》一篇文章后面看到一条被赞了2000次的热门留言。
“亲爱的纽约:作为一个最近无家可归的西雅图人,我想说你们刚刚躲过了一颗子弹。”
4、
基于这些担心,纽约的社区草根组织迅速地行动起来,挨家挨户向居民解释利弊,组织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抗议,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集会。
纽约市议会就此事举行的两次听证会上,抗议者占领了会场,居民向亚马逊的代表连环发问,把毫无准备的亚马逊代表弄得狼狈不堪。
亚马逊线下的书店也成了他们经常去抗议的地方。
亚马逊标志性的笑脸符号,被改成了哭丧脸。
他们还发传单,打广告,发起了#NoAmazonInLIC运动,Amazon变成了Amazno。
随着抗议运动的推进,人们又发现了更多值得愤怒的事实。
原来,纽约市市长和州长为了能够促成这件事,一直在私下运作,甚至试图绕过市议会和州议会,让这件事不需要通过议会批准。这样的黑箱操作,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
纽约市政府和州政府还给亚马逊许诺了3亿美元的减税政策。可是,亚马逊本身就已经富可敌国,是全美国最有钱的公司。让这么有钱的公司享受巨额减税,是不是正当、是不是公平?
另一条新闻更是让公众对这件事的质疑直接转向了亚马逊本身:
2018年亚马逊在美国的利润是112亿美元,可是在享受了各项税收减免、补贴和采用了一系列聪明的避税措施之后,亚马逊上缴给美国联邦政府的税是0。不但如此,他们甚至还得到了1.29亿美元的退税。
也就是说,全年净赚112亿的亚马逊,不但没给美国政府交一分钱的税,反而从国库拿了1.29亿。没有人确切知道亚马逊是怎么做到的,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一定没有违法逃税,它们只是为自己的贪婪寻找到了法律和政策的漏洞。
眼看反对的情绪越来越激烈,亚马逊无心恋战,于是匆忙发出声明,宣布放弃在纽约建第二总部的计划。
5、
一群中低阶层的“草民”,一群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最终赶跑了不可一世的巨无霸,捍卫了自己的家园。
从短期来看,长岛市的居民算是取得了胜利。
但他们真的是胜利者吗?我看也未必。
客观地讲,亚马逊的到来的确能给整个纽约的发展带来很多的好处,也能给长岛市的发展注入活力,改善整个地区的城市面貌。把亚马逊赶走,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说实在的,谁不愿意住在一个光鲜亮丽的地方呢?谁愿意自己居住的街道破破烂烂像是贫民窟呢?
长岛市的居民不愿意承受因此带来的房价房租上涨等后果,不愿意他们的生活被改变,诉求绝对合理;而且他们的诉求能够被听到,被尊重,起效果,也很让人羡慕。
再微不足道的草民,也不必担心被时代的铁蹄无情碾压,成为社会发展的牺牲品。
我很喜欢的香港歌手黄耀明有一首歌《下流》,唱的就是那些被时代铁蹄碾过的小人物的悲伤,歌词里有一句,“他们向上奋斗,我们向下漂流”。
但是另一方面,把亚马逊赶走这样两败俱伤的激烈处理方式,也值得商榷。
更好的办法,也许是通过抗议对亚马逊施加压力,让它们来落户的同时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情理上这完全说得过去,既然要来赚钱就得付出相应的成本。
事实上这次亚马逊做出了一个承诺,愿意出资500万美元在长岛市建一个职业培训中心,为那些中低收入教育程度不够的穷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可惜的是,双方并没有太多机会在这个方向上做进一步的谈判。纽约人认为亚马逊的这个举措还不够,以亚马逊的傲慢,也不愿意做出更多的让步,反正有200多个城市在等着亚马逊搬过去。
激烈的对抗往往是欧美社会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现象。因为当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说话的时候,一定是每个人都用最大的分贝叫嚷,为自己争取最大限度的公平和利益,却往往忽略了整体的效率。
不然你觉得为什么长岛市这么一块和曼哈顿咫尺之遥的黄金宝地,却不能建成上海浦东那样的繁华之地?
欧美城市里,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同样拿纽约来说,曼哈顿下城的老中国城,紧邻世贸中心,但整个区域破烂不堪。纽约市政府早就有心对整个下城做都市更新,但阻力实在太大,多年无法推进。
去年去伦敦的时候,我特地去了一个叫“大象城堡”(Elephant & Castle)的社区参观。这个地方同样紧邻伦敦市最中心,到伦敦金融城只有一河之隔,地铁只有几站,地理位置同样十分优越。
出了地铁站,我看到一个类似北京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的shopping mall,破败程度让我不敢相信自己在伦敦。我听到坐在路边长椅上的一个老黑对着电话吼:where is my fucking money? yes or no?
我又站了一会儿,一个我认不出族裔的妇女走过来对我说,她饿了一天,让我给她点钱买面包。不管她在说真话还是在骗钱,都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很显然,这是一个很穷的街区,平时几乎不会有我这样的观光客来到这里,而这样的地方就离伦敦市中心咫尺之遥,让人震惊。
这几年伦敦也在大力开发象堡,我去的时候看到了好几栋豪华公寓楼,还有一个巨大的公寓楼盘以及配套商业设施正在建设。
但这样的开发,也激起了很多的抗议。
说到底,还是那个公平和效率的老问题。
注重效率的人,往往会无情地无视那些会被发展牺牲的弱势群体;而注重公平的人,则宁愿牺牲整个社会的进步,也要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也许,能够兼顾公平和效率,在这两者间找到平衡,才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