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Wednesday, 11 August 2021

習近平为什么要打擊民企 

 習近平打擊民企背後的政治邏輯到底是甚麽?習近平如此搞法,難道不在乎由此導致的政治風險嗎?習近平此舉的長遠考量是甚麼?

去年九月,習近平對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這個重要指示的基本邏輯是這樣的:首先,民企的規模、價值觀和利益訴求日趨多樣,對中共形成挑戰,成為民營經濟統戰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其次,讓民企成為自己人,成為中共的迫切任務,故要教育引導民營企業家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業務方面,要引導民營企業投入一帶一路項目。第三,中國民企要姓黨,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民企必須納入黨組織,必須大幅增加黨在民企中的發言權,黨要控制民企人才選拔,建立民企代表人士數據庫和人才庫,培養壯大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民企人士隊伍。

從習近平的民營經濟統戰指示和他已經整治的巨型私企看,他顯然懼怕這些私企巨頭的影響力。習近平把共產黨的政權鞏固放在全球稱霸之上,說明他看到了政權鞏固的縫隙,可能來自民企的影響力和財力,這歷來是中共對公民社會和敢言知識分子的恐懼之處。這些私企,特別是阿里、騰訊等平台擁有太多用戶、數據、資本以及太多權力,已經成了習近平的心頭大患。比如,騰訊已發展為龐然大物,它在香港上市市值達6560億美元,2020年第一季的微信用戶達超過12億,無論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都極大,搜集的用戶數據更被中共視為國安重要資訊。對習近平而言,這些民企不是自己人,令他坐如針氈。

然而這裡的問題是,習近平如此嚴整民企,難道他不在乎由此導致的負面影響嗎?依我之見,習近平的賭博心態已經嚴重膨脹到不再在乎任何負面的政治影響了。他已經不是殺雞給猴看了,而是要緊扣每一家有影響力民企的咽喉。從安邦到海航,從阿里巴巴到螞蟻金服,從滴滴出行到騰訊,習近平對所有這些民企採取了一種使人恐懼的政府行為,全然不顧政治反響。

這種舉動,看似是一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愚蠢行為,但是從習近平對民企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和民族復興大業的期盼,他似乎正試圖先安內再攘外。民企幾乎是習近平整治軍隊、媒體、司法、教育、學術、NGO、國進民退等領域之後的最後一塊凈土。按照習的邏輯,不能讓中國民企成為「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漏網之魚,所以黨一定要管民企,控制民企;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全國先成為黨控制的一盤棋,然後成就他的民族復興全球稱霸的偉業。

因此,我的結論是,習近平打擊民企是因為他懼怕他們的影響力;習近平如此搞法,根本不在乎由此帶來的負面政治影響;攘外必須先安內,恐怕是習近平的長遠考量。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習近平能如願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