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30 July 2022

日外相:在乌克兰发生的事情决不允许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

 —30/07/2022

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7月29日在访问美国首都华盛顿期间参加了由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办的对话活动。期间,林芳正发表了题为“我们的未来处于历史性的十字路口一个基于法治的自由、开放和包容的国际秩序’”的演讲。

据日本外务省介绍,林芳正在演讲开始时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是一种暴行,它动摇了我们自冷战结束以来享有的自由和开放的国际秩序国际社会正处于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即它是否能够捍卫一个基于法治的自由和开放的国际秩序。”林芳正发言说:“安倍前首相是一位政治家,他相信日本人民的力量,恢复了日本的活力。他也是一位致力于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的世界领袖。通过他的出色领导,日美关系被提升到新的高度,他的‘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FOIP)的愿景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接受,并超越亚洲。我们都在努力应对他离开的事实。然而,我相信,纪念他的最好方式是继承他的遗产,以实力开展日本的外交。”林芳正提到:“首先,请允许我强调这一时刻的重要性:我们目前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一个充满了危机感的十字路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是一种暴行,它动摇了自由和开放的国际秩序的基础,破坏了我们自冷战结束以来享有的和平与繁荣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是否能够维护一个基于法治的自由和开放的国际秩序?还是我们最终会让国际社会变成一片丛林,强者压倒弱者,野蛮的力量可以轻易改变现状?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分水岭的时刻。”林芳正强调:“在乌克兰发生的事情决不允许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包括在印太地区。我们都必须从欧洲目前的局势中吸取正确的教训。俄罗斯的侵略需要作为一个明显的失败载入史册,否则其他国家将不可避免地效仿俄罗斯,试图用武力改变现状。林芳正在讲话中还指出,印度-太平洋是美国和日本最重要的战略区域,两国的目标是防止不必要的冲突,并将该地区的潜力与稳定和繁荣联系起来。他提及:“印太地区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占世界GDP的近60%。该地区是世界的增长引擎,一个充满潜力的地区。毫无疑问,这个地区对日本和美国具有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的目标是防止冲突,利用该地区的潜力实现稳定和繁荣。然而,即使在这个地区,‘蛮力的逻辑’正在获得比法治更大的吸引力,印太地区的战略平衡对日本和美国来说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林芳正称:“显然,目前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以武力或胁迫手段改变现状的单方面企图,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日益关注的问题。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与稳定也是极其重要的。我们也不能忽视通过利用进入一个巨大的市场、不透明的发展援助和其他形式的经济胁迫来实现国家利益的企图。”林芳正称:“正如5月份发表的《日美领导人联合声明》所强调的那样,与中国保持高水平的坦诚对话是至关重要的。日本毫不犹豫地对中国说该说的话,敦促北京履行其作为大国的责任,按照国际社会的规则,应对国际挑战,如地区稳定和发展资金。同时,在必要时与中国的合作也很重要,比如在气候变化方面。此外,正如六方会谈所显示的那样,中国在处理朝鲜问题上是一个关键角色。这些观点是日本努力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稳定关系的基础。”林芳正提到:“5月在东京举行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领导人会议期间,中国和俄罗斯在日本附近进行了联合轰炸机巡航飞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更深更强的军事协调正在成为一个安全问题。日本和美国的共同目标是在印太地区建立一个基于法治的自由、开放和包容的国际秩序。这正是日本的愿景——一个被称为‘FOIP’的‘自由和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所要实现的。日本将加强其对实现‘FOIP’的努力,并在明年春天之前制定一个‘FOIP和平计划’。”林芳正随后提出了日本和美国在印太地区需要解决的以下三个问题,并表示日本和美国决心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率先建立一个基于法治的自由和开放的国际秩序。在他看来,日美需要共同应对的三大问题包括:恢复区域战略平衡;建立经济秩序和经济安全;将两国的人文交流提升到新的水平,以维持和促进强有力的日美联盟。演讲最后,林芳正表示:“正如我在开头所说,我们目前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日本和美国必须准备在可预见的未来走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政治学家经常问:‘谁将领导21世纪?’然而,我们的工作不是预测未来;我们的任务是创造未来。”他补充说:“而这个未来必须是一个基于法治的自由、开放和包容的国际秩序。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的民主制度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自由、人权和多样性得到更好尊重的制度。日本和美国将履行我们的责任,领导这种全球治理,同时扩大对这种秩序的支持,并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林芳正说:“我确信,未来的道路将是‘漫长而曲折的’,但我们的坚定不移的承诺和不懈的努力必将‘引领我们走向国际秩序的和平与稳定之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