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Wednesday 23 April 2014

英國:這才叫開放

一個國家敢讓外資掌握自己的水、電、天然氣?看似古老又保守的英國,就有如此大膽開放的政策!大家或許不知道,這個歐陸邊上的國家,像巨大吸金石,吸引許多外資,俄國、卡達、印度、杜拜,當然還有中國,及最引人注目的華人首富李嘉誠。
令人詑異的是,這些外資竟然可以投資重要的國家基礎建設。他們的政策思惟是什麼?曾經的「日不落國」,經歷多次景氣衰退後,為何擁有快速復甦的力道與彈性?

2014年初,飄著大雪的瑞士阿爾卑斯山腳下,一年一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正熱鬧舉辦。「印度資金救了Jaguar Land Rover汽車,中國的投資也進入英國,這些都令我感到驕傲,」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在台上大聲疾呼:「現在,英國正向世界敞開雙臂,歡迎各國投資!」這番話,清楚說明了英國拚經濟的政策方向。而無畏的開放態度,也讓英國此刻領先歐洲其他各國,率先走出低潮。
關於英國的消息,台灣人最近聽過的新聞,可能是泰晤士河淹大水的天災。但你或許不知道,英國境內還有種比大水更誇張、更兇猛的東西,就是「外來資金」。
過去幾年來,可能多數台灣人沒注意到,英國已是外資最愛去處之一。這兩年來,來自新興國家的資金更比洪水還兇猛,不斷搶灘、大肆併購,光是來自中國與香港的資金,就幾乎淹沒倫敦。

外資搶進 倫敦錢淹腳目
今年3月份,「華人首富」李嘉誠公開表示,歐洲市場已在復甦中。若要投資,他將選擇稅率較低、而且法治健全的英國。
事實上,李嘉誠早就用行動證明他的論點。旗下長江實業等事業體,自2010年起便大舉買進英國的水、電、天然氣等能源事業。如今已掌控全英約25%的天然氣及28%的電力輸配業務。不管你在倫敦坐火車、搭地鐵、或趕飛機,都得用到李嘉誠掌管的基礎設施與能源服務。光李嘉誠一人就有如此可觀投資,何況滿手錢、卻無處去的中國資金。
去年底短短兩個月內,英國從首相卡麥隆、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到倫敦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紛紛先後拜訪中國,大舉招商、引資,堪稱是目前最歡迎中資的已開發國家。
來到倫敦最精華的金融城,一定會被一座充滿機械主義風格、鋼構紋理外露的怪異建築吸引目光,那是1986年落成的勞合社大樓(Lloyd''s Building),是常吸引觀光客駐足的地標。但2013年中,勞合社大樓的擁有權從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悄悄轉給中國第二大壽險業「平安保險」。
中資買電廠 英國可能被中國「關燈」!
這已不是中資第一次買英國了,再前一年,
規模超過4000億英鎊的中國主權基金(China Investment Corp),便以2.5億英鎊收購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倫敦總部大樓.

地產商透露,2009年時金融城內來自亞洲的資金僅有1.3億英鎊,但到2012年卻一路狂飆至12.5億英鎊,可說是倫敦地產界最大的買主。
     不 久前英國政府更表示,近20年首度批准興建的核電廠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除了由法國電力集團(EDF)主導,還會使用約三成中國資金,成為三方合作的開發案。此舉不但引起各國高度關注,更在英國境內引發熱烈討 論。《泰晤士報》下了一個聳動的標題:英國以後可能會被中國「關燈」!
     最近,中鐵集團(China Railway Group)也表示有意投資英國的高鐵。未來不只電力,可能連交通設施也會找中國人做。事實上,早在這波中資、港資前,來自印度、中東、甚至俄羅斯的外資浪潮,就已流入英國各地。
     走出騎士橋(Knights Bridge)地鐵站,周遭是倫敦最高級的住宅區與精品商圈,黛安娜王妃的故居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就在不遠處,再走個幾步,就會看到英國最有名的百貨公司哈洛德(Harrods)。

不怕打開市場 什麼都敢賣
     這棟歷史長達180年的百貨業龍頭,不僅富麗堂皇、洋溢濃厚的英國風,還在1898年設立全球第一座手扶梯,成為一時話題,但2010年已被卡達控股(Qatar Holdings)買下。
     鏡 頭轉到倫敦塔橋,不管觀光客從哪個方向看,一定會看到稱為「碎片大廈」的歐洲最高樓The Shard。這座超高建築耗資15億英鎊,是英國近年最大規模的工程之一,擁有倫敦最高不可攀的無敵視野。同樣的,擁有者也不是英國人,而是來自中東的卡達投資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
     對 英國人來說,似乎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賣的。比方說,全歐最繁忙的機場希斯洛(Heathrow),過去兩年來,股東群也悄悄增加了卡達、中國、新加坡等新 面孔。而倫敦街頭到處跑、造型獨特的古典計程車,早在2007年就被南京的吉利汽車收購。連許多人每天吃的穀類食品「維他麥」(Weetabix),也在 2012年被中國的光明乳業買走六成股權。

歐洲哀鴻遍野 英國成外資停泊站
     為刺激經濟復甦,英國選擇大膽開放、大量吸引外資,成為近年哀鴻遍野的歐洲市場裡,最大的經濟亮點與外資靠岸地

 數字會說話。檢視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資料,2012年全球FDI(國外直接投資額)驟降18%,整個歐洲更大減42%,唯有英國一支獨秀,繳出22%的成長率。
     剛出爐的2013年數據,英國吸引到530億美元的FDI,表現再度冠全歐。總計去年流向歐盟的FDI(2860億美元),有近兩成都跑向英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發現,受金融海嘯影響,英國的FDI也曾於2008年大跌51%,連續三年負成長。這陣子再度成為外資新寵,是因為把引資目標轉向至新興國家,成為帶動經濟復甦的強大動能。
     身為缺乏資源的孤島,自古靠貿易起家的英國,經過30多年低潮與沈澱,讓他們深刻體悟到,唯有不斷地冒險與開放,才是重返榮耀的唯一方法。現在英國不但走出金融海嘯、躲過歐債危機,接下來還將瞄準歐洲霸主的寶座,向全世界大聲宣告:「日不落國回來了!」
     被很多台灣人視為洪水猛獸的外來資金、尤其是中資,英國人難道不怕嗎?一位英國企業主管妙答,「事實上,我們對『俄資』的關切,更勝於中資!」
     同樣受邀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為英國的開放作風背書。他認為如果拿美國和歐盟相比,美國確實更加開放,「不過,世界上還有個比美國更開放的地方,就是英國!」
     英國為什麼要大膽開放?寧可冒險搶進?他們有什麼經濟復甦的祕訣?

from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2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