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5 January 2017

石扉客:2017年的第一枪

在一个微信群里,大家在讨论攀枝花枪击案。

讨论的重心,并不是血腥案情本身,也无关枪声背后的利益冲突,仅仅是这条新闻的量级。

一位最早在群里预报这条新闻的媒体同人,扬言这是特大突发新闻,1949年以来从未有过。

他这番话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但等到稍后各种网络消息传出,说原来是攀枝花国土局长会上枪击两人,市委书记遇难,市长重伤云云。

大家都觉得这条新闻不过尔尔,远远谈不上是什么“1949年以来没有过的特大突发新闻”。

再等到正式消息传来,市委书记、市长原来都只是轻伤,行凶者也已自杀,群里更是啧啧声一片。吃瓜群众看热闹之余,竞相为凶手惋惜的情绪,那是相当饱满。

如果回到新闻量级的甄别上来,攀枝花枪击案确实排不上号。

不用说跟林彪元帅的9.13和护士长的2.6闯馆这种重量级新闻,也不用说和谭甫仁中将和李沛瑶副委员长这种高阶官员遇刺案例,就是和几年前的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王志平被公安局长枪杀案、内蒙政协副主席公安厅长赵黎平长途奔袭追杀情妇案比较,也差老鼻子了。

我更关心的是岁末年初,举国重霾中,这种异常饱满一戳即破的社会情绪。

你看,大家围观这条新闻,有猎奇的兴奋,也有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起哄,还有各种夹枪带棒的冷嘲热讽。

唯独没有看到任何悲伤。朝野上下,似乎真的在盼着出事,在等着看热闹。

我友羽戈兄随手发的一条朋友圈,更为准确。蒙他授权,转来此地:

枪案传播,最见人心。没有同情,只有猎奇、惊叹与幸灾乐祸。及至传来书记未死的消息,反而激起一片遗憾之声,诚可谓人心惟危。此外,我还想起了一个论断,所谓乱世,不仅指向秩序,还指向人心:人心不再思治,而是思乱。

我看,人心未必思乱,思变是肯定的。

2017年,就在这种略显怪异又合乎逻辑的心态下,响起了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