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美中貿易戰的二度休兵,不能單純從川、習兩人的算計切入,而是必須關照兩人各自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以及他們所採取的因應策略。更重要的是,大阪「川習會」的結果,絕對會掀起美國國內另一波有關美中關係的論戰,這是最值得台灣注意的地方。
以目前共和與民主兩黨的論辯加以分析,兩黨主流的共識是必須針對中國在強迫外資技術移轉、不當補助國營企業、竊取智慧財產權等議題上,採取更強力而有效的制衡戰略。但兩大黨最大的不同,在於民主黨陣營對於川普用關稅作為武器,並不認同,強調反而會傷害到美國農民、工人、甚至相關企業。
這些批判聲浪指出,光是過去一年,美國提高中國輸美產品關稅,造成物價波動,已經讓每一戶美國家庭損失831美元,農產品出口也短少一兆美金,中西部農業州受傷尤其嚴重,也非川普政府短期補貼就能渡過難關。尤有甚者,關稅大戰也讓中國買主選擇美國以外的市場。這也解讀為何近期就有美國Walmart、Target等零售連鎖企業和美國商會等組織聯名上書川普政府,要求停止美中貿易戰。
這派人士也強調,中國針對美國發動的關稅戰採取報復措施,也嚴重衝擊美國的出口利潤。如此以牙還牙、零和遊戲般的貿易大戰對美國的傷害遠甚於對中國的影響。因為中國是威權國家,習近平沒有選舉壓力,又修憲取消任期制,而且他掌控、黨、政、軍、金融、財政體系與媒體,北京的策略就是拉長戰線、和川普打持久戰,最好讓川普輸掉連任選舉,再來跟下一任民主黨總統周旋。最後,民主黨陣營最大的攻擊點就是,川普是生意人,沒有中心思想,只想為了交易而交易。
民主黨必須解釋的事
在美國黨派嚴重分裂的政治環境裡,類似上述來自在野黨或是反川普陣營的批判實屬正常,但這派以民主黨為主流的主張,也無法解釋為何歐巴馬在任八年,美國非但無法成功將中國納入國際建制與規範,而且在經濟、科技、安全、軍事等領域快速茁壯,成為挑戰全球秩序的霸權。歐巴馬政府以及更早共和黨的小布希政府,採取對中「交往政策」,也證明無效,中國非但已成為美國的對手,甚至是威脅,中國的民主更大走倒退路,香港「一國兩制」的徹底失敗,引發近期三波百萬人民走上街頭的「反送中」運動就是明證。
上述兩大陣營的辯論與角力,隨著明年美國總統大選選戰更加白熱化,必將牽動川普政府對中政策走向。民主黨最終提名的總統候選人肯定會結合現階段美國「有效制衡中國」的主流思維,又提出有別於川普採取關稅作戰的手段。目前包括拜登和麻州參議員華倫等「領先群」,已經開始招兵買馬,廣納歐巴馬政府時代的外交策士和「反川普」的專家。他們已經提出若干「修正川普的政策路線」,主要內容包括:
一、面對國際社會對於「一帶一路」可能陷入「債務外交」以及破壞環保生態、鼓勵貪污腐敗的質疑,習近平在3月底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已經承諾進行改善,甚且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也逐步朝向國際標準邁進,這些都提供美國在未來進一步讓中國成為國際負責任大國的機會,美國應該掌握這些機會,因勢誘導中國的轉型,而非像川普政府採行的全面圍堵中國戰略。甚且美國與中國角力或談判,更需要耐心,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容易掉進北京的框架。
二、川普政府單方面對中國進行關稅戰,效果將無法全面展現,因為中國也擁有報復的工具,最可能就是兩敗俱傷。因此美國最好的作法應該是結合其他國家,組成立場一致的同盟,共同對中國施壓。但川普一方面對中國進行貿易戰,另一方面也對盟邦施壓進行公平貿易談判,讓多數國家對美國既愛又恨,更無法完全割捨與中國的經濟關係。這將是未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區隔與川普對中政策最大差異之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