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3 August 2019

大才子苏轼的音乐“琴”缘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诗、词、书、画几乎样样精通,为全方位的国学大家。清初文学大家王士禛曾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苏轼在三十七岁时被朝廷派任杭州通判,他勤政爱民,这里的百姓原本饱受水灾之苦,他构筑的堤防不单解决了水灾问题,“苏堤春晓”更为西湖十景之首,一直留存到今日。
听筝作词
苏轼在公务之余,悠游于西湖的山光水色间,与文士们一同赋诗、填词、饮酒、作歌……这期间也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一日苏轼与词家张先同游西湖,船到湖中央的湖心亭附近,亭中有文士刘氏兄弟二人,此二人家逢丧事正值守孝期间,或许是前来散心吧!
此时正有一舫船经过,上有一女子正弹着古筝,风韵典雅,清新脱俗。筝相传源自战国时期的秦国,其声清亮高急,如同秦人刚直的性格;后世也有人以其音“铮铮然”故名之为“筝”。苏轼见刘氏兄弟为眼前这位美丽的姑娘着迷,呆立在那,看着她弹奏着古筝翩然远去,因此戏做一词《江城子》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凤凰山刚刚过下雨了,天气正放晴,水面风吹过,晚霞光明灿烂,更显着艳丽。就像一朵出水芙蓉,盛开后还是娇美盈丽。不知那里飞来了一对白鹭鸶被芙蓉吸引着,心中好像怀有情意,倾慕着芙蓉美丽的容貌。
忽然听到江面传来弹奏筝的乐曲,音色却是哀婉,含情悲苦,是想给谁听呢?此时如烟的水汽飘散了,想必是这忧伤的曲调令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仿佛是湘水女神在倾诉自己的哀伤。想等待曲终了后前去询问,然而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这时仍静静地立在湖边,就像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余韵犹存。
在这首词中,隐约可看出苏轼幽默的一面,二位守孝中的兄弟居然为美女所倾倒,想前往探访之,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只能让女子悄然远去……
在人世中,情似乎是个死关,不只是一般平民,大文豪苏轼也是如此。他的结发妻子王弗年纪轻轻就病死,他为此又写了《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或许是当局者迷吧,他人的情容易看出,自己的情却深陷其中。
这期间苏轼也结交了一位好友:佛印和尚。民间传说苏轼的前世曾经是个修炼人,因“情”关未过抱憾而死,他的师兄十分惋惜自己的师弟修行未果,发愿要再次转生度化师弟,这位师兄就是这一世的佛印和尚。他们二人一见如故,时常在佛学和文学上相互切磋,彼此亦师亦友,又衍生出了一段段民间传奇、文学佳话。
苏轼了悟佛缘
为了精进苏轼修炼的心,佛印禅师不时启发他珍惜修炼的机缘。一日他带着苏轼到西湖寿星寺去拜访住持道潜禅师。
刚走入寿星寺,苏轼看看四周景物,便说:“我生平并未到过这里,但这里的景物却很熟悉,就像在这里住过一样。”道潜禅师微笑点头说:“你再仔细想想!”。苏轼又说:“从这里走到忏堂,应该有九十二个台阶。”之后一数果然如此。此时,苏轼明白了自己前生曾经是这里的僧人。
日后苏轼持续实修,了解到世间无常,人生只是仿若来住店,匆匆一过啥都不留,他留下了《南华寺》诗句:“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修炼后的苏轼不只在文学上的成就更高了,写出更多历久不衰的作品,在音乐审美的修为上也更为出色,从他一首听琴的词《减字木兰花》就可以看出: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弹琴者演奏的神情清闲而自信,天地自然的声音仿佛暂时停止,静悄悄的只剩下琴音。洁白纤秀的手指拨弄着清亮的琴弦,曲调尚未弹出时,我就已体会了弹琴者要表达的意境。
或如悲凉的秋风,或如连绵不绝的流水,曲意高远,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如在耳边。回家后我心神如停留在听琴的时刻,整夜无法睡去。琴曲优美的余声整夜缭绕在耳边,就像古时的歌姬韩娥唱出的完美歌声绕着城门梁柱三日不绝,这琴音的余韵真是太美了啊!久久都未能散去。
这首写琴词是描写苏轼听音乐过程的感受,说明演奏者深厚的修为学养,词中通过描写弹琴人的神情动作和其演奏的乐曲的韵味,来反映出琴高雅的意趣。玉指冰弦或指其技艺的高超,未动宫商意已传表达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层次。还未演奏就已是气韵流淌,震慑了听琴之人。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这句可说有二种意涵,其一指音乐曲高意远,背后有着数千年传承的故事意境:有多少世人能听明白其意涵呢?知音难寻啊!其二指演奏的乐曲不但美妙而且感动人心,与听者产生极深的共鸣,其余音久久不能散去。整首词如同一幅画面,简洁有力,意涵深远无华饰,琴声与词意完美地融为一体。
苏轼“琴”缘
说到琴,在杭州这里,苏轼有着这样一段美丽的故事:
琴操是当时一位名妓。其名字源出自东汉乐师蔡邕所撰的《琴操》一书,以之为名可见其琴艺非凡。她本出身官宦人家,却因家中变故只得卖艺维生,苏轼当时感于琴操的文采及家中变故,不忍其沦为妓户,因此将她赎身,之后二人时常共游西湖,吟诗作对好不快乐。
一天佛印划着小船与二者同游,琴操见佛印手握长篙,正好打在水中的倒影上,心血来潮便作上联对句:“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对句描述直白,但是别有嘲弄趣味:佛印撑船的时候,刚好倒影也在水里——形象如同罗汉一样,佛印一篙一篙地打在水面倒影上,就像在打罗汉一样,而罗汉是修成的觉者,和尚怎可能对觉者作出不敬的行为呢?
佛印蓦然笑之,看着苏轼。苏轼也跟着对了下联:“佳人汲水,绳系井底观音”。
苏轼以佳人汲水时,井中的倒影如同圣洁的观音菩萨,隐喻人人本是天上仙,只是一时落凡尘。现实虽是一位身份卑贱的歌妓,但别妄自菲薄,精进实修仍可重回天界。
琴操闻之,若有所思许久。不知不觉皎洁的月亮出现,看着湖中月与人的倒影,佛印触景而发也想出了一联:“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琴操回对:“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佛印和东坡听罢,忍不住赞叹道:不愧女中才子。此时的琴操,话语中似乎已结下修炼的因缘。
过了许久,苏轼与琴操再次同游于西湖之上。
苏轼对琴操说:“我作为长老,你解佛书,试来参禅。”琴操这时态度庄严,低声应允。
苏轼问道:“何谓湖中景?”
琴操回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又问:“何谓景中人?”
琴操答:“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
又问:“何谓人中景?”
琴操回答:“裙拖六幅湘江水,鬓挽巫山不是云。”
又问:“何谓人中意?”
琴操答:“从他杨学士,憋杀鲍参军。”
苏轼这时默然不语,琴操笑着回:“怎了!难道我答得不对?!”
苏轼喟然叹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琴操顿时语塞,蓦然良久,顿时这场景仿佛倒退了两百余年:唐朝诗人白居易于浔阳江头,偶遇一位年老色衰嫁作商人妇的歌女,有感而发作琵琶行一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琴操不由想到那无可奈何花落去、繁华过尽总是空的状态,禁不住涕泪纵横。许久后她顿悟了,连忙扣声致谢,语毕后随即离去,前往玲珑山出家。之后苏轼常与文人黄庭坚、佛印禅师,数次前往玲珑山造访出家修行的琴操,互相交流修炼的心得。
几年后苏轼因逢乌台诗案遭极大打击,许久没去拜访,一日再度前往玲珑山时,发现尼姑庵已人去楼空,几番搜寻后,映入眼帘的仅是一座孤单的坟塚,或许是她在人间的阳寿已近,或许是她已修成圆满扬长而去,只是旁人不知而立塚。
唯一确定的是,这一段缘,这段佳话已流传于世,成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一曲篇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