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12 June 2021

你“汉化”了吗?

 中国官方最近在“内蒙古”推动“汉语取代蒙古语”政策,蒙古人据报爆发了不合作运动,当地有学校爆发罢课,也有蒙古人穿上蒙古服饰组织示威。


小时候读书,中国历史总是这样教的:虽然蒙古人和女真人打了入中国,但他们最后自己也“汉化”了,融入了中国。后来我问一些有学问的人,他们都支持“元清乃中国论”,怎么可能不是呢?如果元清不是中国,那继承那几百年历史的我们,不就是蛮族吗?

我自小对汉化是半信半疑的,也是后来才知道,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华北爆发过汉人攻击和屠杀满洲人,很多满人因避祸而改名换姓,掩埋自己的满洲来历,这些是弱者的汉化。所以后来我们的教科书,都要说之后建立的满洲国是“伪满洲国”;然而我总会想,如果我是 20 世纪初的满洲人,帝国覆灭了,满洲人失去主导地位,甚至遭受报复,就因为我的祖先在二百多年前大规模种族屠杀过汉人。那么现在日本正在向我招手,说可以帮我建立满洲人的国家,我会怎样做?满洲人想建立满洲国,其实亦是人之常情,革命者一开始也是想建立汉人国家。只是主人和奴隶,在 1911 年对换了身份;本来是汉人在满洲政权下苦苦挣扎,想要自主权;现在到了满洲人苦苦挣扎,想要自主权。

历史上另一种“汉化”,是权力阶层的“汉化”。教科书讲“汉化”,一定提到北魏孝文帝,为了吞并南朝,即原来的晋遗民,也开始了“汉化”。文化上汉化,制度上主要是建立靠文官和律令的中央集权。拓跋一族是鲜卑人,先世是来自西伯利亚的东胡族,鲜卑人有来自通古斯族或蒙古族分支的两种讲法。他们一路往南,往中国去,在汉朝还在的时候,是小数民族,到晋国灭亡前后,他们得到了翻身机会,得以建国,慢慢建立了一堆鲜卑政权,像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代国、南凉及北魏。

这些“汉化”是很功利的,也就是为了中央集权,增加国家机器效率,用来扩大税网,初衷是为了跟汉人争霸。鲜卑政权是由鲜卑军人建立的,但孝文帝却要夺他们的权。在北魏北方,有一个柔然族建立的游牧政权。柔然人和鲜卑人有血缘关系,但鲜卑的卖国贼“汉化”之后,也开始学中华主义,自视为世界中心,瞧不起“外族”。

柔然因为饥荒而入侵,鲜卑军人在边疆守卫,要求中央援助,却竟然被拒绝,于是新仇旧恨一次爆发,北疆有六个兵镇起义。教科书通常说那是“六镇兵变”、“六镇之乱”,但其实像“伪满洲国”一样,只是视觉不同的不同结论。对鲜卑人来说,那肯定是一次爱护民族文化的爱国起义。北魏当然重要,因为之后分裂成北齐和北周,再之后隋的开国者杨坚,便是出自北周的武装系统。那隋唐就“中国”了吗?其实杨坚姓普六茹,是鲜卑姓隋唐帝国,标志鲜卑人全面打入“中国”并取得统治正统,因为打到没有敌人了,独尊了,所以当然就是“中国”,就是“正统”,就是“汉化之后的结果”

鲜卑人取得中国资源之后,不断以世界宗主的心态发动战争。西面打到中东,东面打到朝鲜。蒙古史专家冈田英弘甚至认为,大陆威胁 (唐军) 正是天皇制的起源。天皇并非自古以来就有,而是日本岛一堆部落面对唐朝的帝国主义威胁,为了自保而团结起来,推举了一个领袖,那就是天皇,也是“统一的日本人”第一次因为现实需要而制造出来

一直有“元清非中国论”,然而“唐”是否“汉”,又是一个更深的问题。杨坚本来是鲜卑统治阶级,打赢了,就成了杨坚;就像李渊本来也是北周鲜卑的统治阶级。李渊的父亲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李渊的妈是鲜卑人,姓独孤。打赢了,他们就成为了汉人的首领,被汉人视为汉人。宋又是否“汉”?有宋之前,情况亦跟隋唐差不多。赵匡胤是“后周”的权臣,官至掌握禁军的殿前都点检,之后打赢了,就成了“正统”。这么多次,其实都是“外族”根源的人,打赢了就拂去自己的世系,成了“汉人”,也成了“皇汉”所崇拜的体系之中的一点。

鲁迅这样谈当时“中国人”对蒙古人的想法:

……“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

蒙古人建立了政权,也一样有很多人说蒙古人已经“汉化”,然而蒙古人欺压汉人的记录,也留下很多,然而中国人都必须认了“元”,因为“元”太大了,只要他们打赢了,那就是我们的祖宗。有人说蒙古当然是汉化政权,因为他们考科举,也用中文。其实“中文”本身,都是功利,秦始皇要发布统一政令,才统一了文字。如果那个年代有 google translate,照样可以统治,恐怕秦始皇就会把统一文字放在 check list 比较后的位置。

外族到了中国,都要用中文跟战俘沟通。等于英国人到了香港,要讲中文和广东话来跟新界氏族沟通,但英国人不是香港人,肯定不是。大概是中国的士人,将主人用中文来跟战俘沟通,便宜视作了“主人也成了汉人”的证据。大清因为接近现代,所以留下的片段就更多,也更适合作为对真实的“汉化”的注脚。要统治那么多中国人,加上以前的学习成本那么高,统治阶层还是要用中文、用那套制度去统治你,但不代表他们就跟我们打成一片了。等于明朝推翻了蒙古人,但还是使用蒙古人留下的组织方法。满洲人内部,没有放弃满语、文武弓马、藏传佛教的传统,也没放弃要抑制汉人的想法,当然还有种族屠杀。

纵然如此,满洲人还是深得战俘们的文化,他们等于17世纪的英国人,有人类学的眼光。满洲人懂得藏传佛教,懂得蒙古文化,正如他们懂得中国文化,虽然中国人是他们的奴隶,但他们也是对这个群体的思想深有研究。雍正找人写《大义觉迷录》,引用孔孟以来的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判断而非种族判断),来为自己是满洲人但统治中国的事实作政治合法性的辩解,便是非常聪明。《大义觉迷录》里面有这样一句,雍正说,那些反贼说我“以满洲之君,入为中国之主”,其实只是眼界不够广阔,中国文化一向都是说顺天应人,有德者自然获得天命,古代的传说中的圣王,都是外来人,跟我们一样。

说到这里,满洲人就不是用武力打倒了汉人,而是连智力都打倒了汉人。

然而这都是为了统治的需要,《大义觉迷录》的存在,不是他们汉化的证据,恰恰是他们“需要展现汉化一面”的证据,他们有这一面,却有私下的一面。等于中国现在行社会主义,那是西方传来的激进、现代的思想。然而到了最近,他们也会让你说一下儒家,讲一下复兴传统中国文化,甚至讲“政治儒学”,也会在其他地方推广“汉化”。不只是蒙古,在香港要推广“普教中”也一样。对很多人来说,粤语甚至不是中文,而是蛮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