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Friday, 16 February 2024

重要的文化载体是文献记载


在古代中国,另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是文献记载,主要是书籍。如果唯一的文献、书籍遗失了,毁灭了,又没有像伏生那样的人留作载体,它所记录的文化也会随之断裂以至灭绝。而这样的事在以往2000多年间何止万千!

在秦始皇的焚书和禁书后,经历了秦汉之际的大乱,先秦形成的典籍大多损毁,经过西汉时一次次征集和重编,到末年才形成由刘向、刘歆父子编成的《七略》,共7类、33090卷。

王莽覆灭时,宫中图书被焚烧。东汉光武帝、明帝、章帝都很重视学术文化,好在民间有不少收藏,经过多次征集,皇宫中石室和兰台的藏书又相当充足。于是将新书集中在东观和仁寿阁,分类整理,目录编成《汉书·艺文志》

可是到董卓强迫汉献帝西迁长安时,军人在宫中大肆抢掠,将用缣帛写成的长卷当作帐子和包袱,但运往长安的书籍还有70余车之多。以后长安也沦于战乱,这些书籍被一扫而光。

经曹魏收集散在民间的图书,加上西晋初在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西南)古墓中挖掘出来的一批古书,又恢复到29945卷。但不久“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爆发,首都洛阳饱受战祸,成为一片废墟,皇家图书荡然无存。

东晋初只剩下3014卷,此后北方的遗书逐渐流到江南,到宋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已著录了64582卷。齐朝末年,战火延烧到藏书的秘阁,图书又受到很大损失。

梁初整理图书,不计佛经共有23106卷。由于梁武帝重视文化,加上江南维持了40多年安定局面,民间藏书大量增加。

“侯景之乱”被平息后,湘东王萧绎(即以后的梁元帝)下令将文德殿的藏书和在首都建康(今南京)收集到的公私藏书共7万余卷运回江陵。加上他的旧藏,达到空前的14万卷。

但到承圣三年(公元555年),当江陵城被西魏军包围时,被他下令付之一炬。这一损失无法估量,因为直到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时,著录到的书籍才89666卷。

唐朝以后,虽然由于印刷术的逐渐普及,多数书籍有了复本,民间的收藏增加,在天灾人祸中得以幸存,但还是有大量孤本秘籍失传了,或者被蓄意毁灭了,由它们承载的文化也随之湮灭。


▌只要记录得到保持,文化就不会断裂

在中国历史漫长的过程中,记录文字的材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甲骨、金属、石料、竹简、木简、缣帛,变成了以纸为主


文字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变为以楷书为主,辅以行书、草书,并且不断产生一些被简化了的“俗字”、“俗体”

但只要记录得到保持,文化就不会断裂。即使是3000多年后重见天日的甲骨文,经过专家的研究,也大多得到解读,使后人由此获得商代的大量信息。

至于有一些文化已被历史所淘汰,自然不会再有传承它们的人。但只要相关的记载还在,后人还是可以了解的。

例如汉族妇女缠足的现象已经消失,但通过五代以来所谓“金莲文化”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它的状况和影响。又如科举制度废除后,会写八股文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大概已没有高手了。但由于有关科举的史料和八股文都很丰富,研究科举和了解八股文并不困难。

近代的确存在文化断裂,那是由于某些文化载体受到损害或毁灭。

仅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中,就有多少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遭受迫害,从此丧失传承的能力!又有多少典籍文献被付之一炬!

这才是文化断裂的真正原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