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5,241,229

Wednesday, 20 April 2016

养债之城,这才是深圳经济的真相

这两天频频被问到一篇文章《养蛊之城:深圳经济的真相》。作者“月冷蛮荒”是比我还疯狂的数据控。但是他远居佛山,看得失真了。而且数据控到走入了魔怔。
挖数据是苦活,先向老蛮致一敬。作为深圳人,也正一下视听:养蛊之城是故弄玄虚了,深圳本质上是座养债之城。
(阅读提示:尽信书不如无书。生活观感强于数据。绝大多数人没能力筛选有效数据。统计局数据里有些纯粹是无效数据,比如“在岗职工”,现在什么年代,还把私企排除在外。“常住人口”,公安局比统计局靠谱得多。)
深圳没有“神奇的零负债”
老蛮开篇就提到深圳“神奇的零负债”。纯属旁观者不清的胡言乱语。
中国最近十年来地方政府如果不负债经营,请送它一个字:傻。金融中心深圳当然不是傻子。只是:
1、各地方政府统计口径混乱不堪,没有标准;
2、深圳的债务比较隐性;
3、深圳得证券市场之便,在资本市场解决了一部分融资。
深圳官方口径的地方债是160亿元。广州官方口径的地方债是3000亿以上。我只能说,在这方面广州市政府还是很老实的。
广州地方债涵盖了七大地方融资平台:城投、水投、交投、地铁、市土地开发中心、广州发展、广日集团。其中后两者已经是上市公司,有独立的投融资能力。
深圳也有三大融资平台:深投控、深圳地铁、深特发。都是在2011年国家清理地方债之后整合组建的,明确这三大融资平台“承担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工作”。
目前深圳国资总负债约4500亿元,基本归属这三大融资平台。
这三大平台中的确有不少优质资产。但也涵盖了政府性投融资项目。每年政府都有专门资金支出给融资平台。
单是深圳地铁,目前负债就近千亿。2015年深圳市财政直接拨付近700亿元资金给地铁集团。
为什么说万科与深铁合作是泡影,王石敢接手地铁的基建债务么?
深投控人士曾表示:“2012年之后,政府把一百多项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交给我们负责融资,问题是这些基建项目大多是没有收益或收益不高的,到时候拿什么去还?” 可见压力也不小。
凡此种种,不是地方债,又是什么?国家需要对地方统计来一次标准化梳理,否则对微观经济大多数人在瞎子摸象。
深圳的地方债比广州少不了多少,中国的地方债比官方数据只会更高。没有几个地方政府像广州和重庆这么老实。
养债之城
以上只是看得见的负债。深圳作为一座神奇的城市,还有你看不见的负债。是过去种下的,未来要偿还的。
老蛮苦逼地计算了深圳和广州过去十年的基建投资,拿差额来解释地方债差异。其实这笔账已经不是计算器能算得清的。
首先深圳政府比较有金融头脑,及早搭了资本市场的便车,不少融资通过股本融资的方式解决了。广州政府在这方面一直比较迟钝,落马的万市长,在任时和企业家聚餐,广州本土最大基金的董事长上前搭话他老兄不屑一顾,只跟广汽、日产这些制造业聊天。对金融的轻蔑可见一斑。
所以实业思维的广州人在这几年金融的狂飙突进运动中吃了亏。吸附不了资金,老三位置岌岌可危。
但好处是广州没有被炒作,地价平稳、物价平稳、消费畅旺。社会消费额甩深圳几条街(2015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3亿元,增速11%,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8亿元,增速2%)。
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深圳第六
深圳的资金密集和地价飙涨,给深圳埋下的是未来需要买单的隐性负债。包括外来人口、民生短板和400平方公里的原住民土地。
① 外来人口是深圳的活血,香港比深圳更是资金流、贸易流密集之地,最笨最短视的就是关上人流这扇门。
深圳过去30多年能高速发展就是因为对外来人口的无上限吸纳。而且是吸纳劳动但不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赚尽人口红利。人口在不断地来去置换之中给深圳充血发电。
但是深圳要记住,既然经济增长一直建立在人口增量的基础之上,外来人口就相当于深圳的负债。深圳不能在人口正常流动的节奏中提供人才所需的生活,就会出现人流逆差。不要以为白领换蓝领就是优化人口,真相是,现在蓝领在深圳的生存能力高过白领。
深圳的这个问题非常难解。按市场规则,先走的不会是蓝领,那么有悖深圳人口规划;但逆市场规则,没见哪个政府有这个能力。(这里的蓝领不只说制造业,包括所谓低端服务业,家政、快递、修车、盖房子甚至端盘子的,收入会不断赶超白领。)
蓝领高薪是全球性现象,因为需多供少。中国处在你一提价就有人来的阶段
民生短板,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甚至公务员数量,深圳的欠账太多,这是显而易见的一条。所以马书记去年猛砸700亿给深圳地铁时说的很明确:这些事情早办早收益。越拖债越多。是对的。
③ 深圳有近400平方公里土地掌握在原住民手里。所谓历史遗留违建。2004年的城市化,深圳没狠下心出钱把地收回来,让它们成为现在的负债。房价涨成现在这个样,这些土地将越来越难盘活。没有一个城市面临这样的难题。
修路拆楼,深圳要付出的成本远高于其它城市。其它城市没这么多土地宿债。
城中村是深圳的肌体,实际上它的活力超过商业楼盘,只是未允入市,让它僵化。没有产权,难有长远规划的产业附着。
房价飙涨,短期内让政府有地可卖,但给未来遗留的是土地收储的难题。压缩了城市空间,提升了政府、企业和居民的生存成本。
这可以说是养债为患。在深圳媒体圈鼓吹深圳有多牛的时候,马知道自己接手的是一个多么难搞的深圳。
深圳不是纽约,也还不是硅谷
债务愿意附着到深圳,除了资本流窜因素,是深圳到目前确实还有相对强的创富预期。人口红利上,深圳吃得最透,最绝。只是不再体现在制造业,而是买房生产力,深圳的确进入连续几年的婚配高峰期。
肚子一个个胀起来,房价也跟着胀起来
强拉高位,对这部分人来说相当于一种强制征税:不得不缴的买路钱。
但是说深圳是第二个纽约、第二个硅谷的人,就是脑子也胀了。
香港玩了这么多年,所谓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也就靠着大陆喂饭吃才行。旅游已经玩残了。就剩下一个真正核心竞争力:专业服务人才。前海搞了快六年,眼巴巴想把这些人挖过来,香港就是不放。放了就挂了。
深圳人都忘了香港对自己有多重要。五个特区只有深圳成功,真以为深圳人有特种基因?深圳都是外地人啊,五个特区外来人口都可以去,凭啥就来你深圳?根子还不是在香港吗。就这么简单的原因。
深圳未来可能取代香港,但现在如果香港沦陷,深圳必受牵连。唇亡齿寒,再贴切不过。改开以来一直是连体婴。
金融这事,有北、上、港在,深圳就是配角。
这三城,横亘在深圳的金融梦面前
至于硅谷,如果你还知道硅是做什么用的,看看深圳每年要进口多少集成电路。
深圳发家至今,能称王称霸的就是硬件产业链。而且是全球最强,迄今无可替代。它是这城市得以吸纳其它资源的根本支撑、比较优势。未来的梦,要在自己最强的主干上去延伸,而不是刨根求叶。
套利贸易、地下钱庄,自私一点说,深圳玩玩也没坏处,强化通道优势。关键是钱用在哪里。放任杠杆炒资产和钱炒钱,就是作死一条龙了。
房东目前和政府是利益共同体,房价的偏离值是一种变相的税收。因为与公共资源捆绑的程度深。政府和房东都是债务经济,需要房价上涨消化、对冲债务。
地产的增值在一定程度内对产业和卖地有带动效应,但超过阈值就形成对产业的挤压,对创造的打压。最终体现在整体经济的绩效下降上。
---------
相关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