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6 August 2016

以工业立市的合肥

我们给出了从07年至2015年合肥重庆和西安固定资产投资的两个最主要的投向,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数据。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合肥将32%的固定资产投资投向了制造业,显著超过房地产开发业的24%,这恰恰就是合肥在这三个城市中取得最快的经济增速的原因;重庆则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上进行了均衡投资,两者均为25%;而经济发展速度最慢的西安,则只将15%的资金投向了制造业,却将30%的资金投向了房地产业。这种数据对比的结果让人一目了然。重视实业,将资金引入制造业,才是发展经济的正道。地产开发,金融贸易,路桥机场,这些第三产业领域的投资,都建立在制造业的根基之上。根基不牢,第三产业的泡沫迟早都会破灭。建再多的房子,也不过是鬼城;修再多的银行,也只能破产;建再大的机场,也没有乘客。
  以工业立市的合肥,无疑没有辜负海量的投资。它科学的将三成的资源都引入了制造业。这种连续九年的实业沉淀,一定会结出绚丽的硕果。
实业硕果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合肥的特点就是工业立市,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投资依赖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国内此前根本就没人从这个角度去研究过投资型城市的差异。然而,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数据狂,如果我只论证到现在这样的程度,依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即使是制造业,也有过剩产业和朝阳产业的区分。重庆对制造业也算是重视,投资规模也挺大,但是它主要是把资金投入了钢铁水泥铝材这类过剩产业里,以钢材为例,2007年重庆的钢材产量436万吨,到2015年已经狂涨到了1411万吨,9年时间,产量剧增了近一千万吨,增幅高达2.24倍。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被中央财政遗弃了的东北三省为了钢材这类过剩产能焦头烂额,下岗工人以百万计,而获得了政策青睐的重庆还在坚定的扩大钢材生产规模。即便是重庆将25%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投入了制造业,比西安要高出了10个百分点,但其中的大部分也就是沉淀在了过剩产能之上。重庆这种投资带来的过剩产能增长,注定只是昙花一现,毫无后劲可言。那么,合肥的制造业的情况又怎么样?它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吗?
  合肥制造业排名前三的产业依次为: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我们来看看这三个产业所对应的具体代表性产品。装备制造业方面,2015年的数据还没公布,不过可以看看2014年,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的产量为42459套,这玩意在2007年前的产量基本为零,此后从无到有,逐步承接了上海装备制造业的转移浪潮,2011年的产量为18501套。从2011年到2014年,产量增幅高达129%,并因此成为合肥制造业排名第一的产业。
  再看家用电器业方面,这个倒是合肥的传统产业,2007年合肥家用洗衣机产量551万台,家用电冰箱产量670万台,彩色电视机产量257万台。到2015年,家用洗衣机产量提升到1585万台,增幅187%;家用电冰箱产量2550万台,增幅281%;彩色电视机产量697万台,增幅171%。家用电器目前在国内确实也呈现消费疲弱之势,但无论如何,也比重庆在钢材水泥上堆砌投资,要好得多。
  最后看看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业。2015年合肥的液晶显示屏产量高达2.3亿片,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类似,这玩意甚至在2012年之前,合肥都还没有生产能力,同样是从无到有,到2013年的产量就达到了1.1亿片。2013年到2015年的3年时间里,产量增幅高达109%。
  当然了,为了避免重庆粉跟我较劲,我把合肥的钢铁产量的数据也列出来。2007年合肥钢铁产量159万吨,2015年的产量为282万吨,按比例来算增加了77%,也确实算是有所增长,只不过从绝对值来算,少得可怜,要知道重庆的钢铁产量增长,那都是千万吨级的。合肥的这点子产能,连重庆的零头都比不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现在回头来看,合肥固然是一个典型的投资依赖型城市,但是它没有浪费资金。它尽其所能,将资金引导到了实业之中,这为它带来了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的大量增长。在附表中我们给出了2011年至2015年三个城市的人口增长数据。在比例上,合肥的人口增长幅度无疑是最高的。如果把时间拉长到2007年至今,合肥的常住人口增幅更高,从491万人增长到779万,即便扣除2011年因三分巢湖而增加的182万人口,增幅依然高达21.6%;同期重庆的常住人口则是从2816增长到3017万,增幅仅为7.1%;至于西安,则只不过是从830万常住人口增长到870万,增幅只有可怜的4.8%。
  我们必须明白,对于依靠投资驱动经济发展这件事本身,很难给予道德上的评价。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所有成绩,其实说到底,就是一种投资驱动的结果。吸引外资,工农业剪刀差,以及穷西部的财力支援东部的基础建设,凡此种种,都是投资手段,都是集中资金办实业。经济发展一定需要资金推动,将投资驱动污名化,这事其实很没意思。这些年来国内外的经济学界对我大中国政府大量印钱投资口诛笔伐,骂得好像投资这事从根子上就错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你要像西安似的,钱都花到了面子工程和房地产上,对实业不闻不问,这种投资肯定是错的。但这是投资方向上的问题,不能因为出了西安这种奇葩,就否认合肥在经济上取得的显著成效,甚至把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都给否认掉。
  投资!向实业投资!这才是这个国家此前能维持长达30年的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忘掉了这一点,迷信房地产和互联网才能救中国,这一定意味着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