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8 September 2018

错别字表达思想的时代

网上阅读,不得不承认一个可悲的现象: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用错别字表达思想的时代。 

人类创造了网络,为的是更好地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而在中国,网上浏览却已经不这么简单,而是需要了解千奇百怪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各种猜测的本事。因为你要弄懂一些词语,就必需展开丰富的联想,边读边想,边读边猜。有一些是大家一想就知道的,有一些却需要特别的阅历和知识背景,这无疑为阅读增加了难度。 

汉字中突然夹杂着拼音,夹杂着英文,这已经算不了什么,而且"古已有之",但夹杂一些奇怪的符号,却使人颇费思量。 

比如,"ZF这只赖皮狗。人民与它讲道理,它和人民耍流氓;人民与它耍流氓,它和人民讲法制;人民与它讲法治,它和人民讲政治;人民与它讲政治,它和人民讲稳定。""ZF"是谁?是汉语拼音字头? 

再比如,"他跟某常委过从甚密,对某裆的发家史如数家珍,知道的比我多得多,……他是一个既得利益者,他说:'某裆亡不亡对我来说一个样,不亡还好些,我可以捞更多的钱,只是我有正义感,正直,看不惯他们。'"什么是"裆"?同音字吗? 

再比如,某博客贴出《推陈出新,再续新篇》一文,内容首先是向网友道歉:"从5/16--5/21短短几天,承蒙博友厚爱转载的几千篇博文被灭失了,殃及了无辜博友,我向各位致以深深歉意!"这很好理解,但接下来的话就需要猜:"在今天《木午阳》风沙后,我原先告示的备博《木午扬》也无法打开……风沙原因,可能我博文涉及了三个'地雷',一是涉及了六一节后三天的事情;二是涉及了TAM广场有9人'自由落体',三是博文提出了'祖国'和人民谁是母亲的问题,谁抚养了谁的问题。"有一些仍然可以一目了然,比如"六一节后三天"、"TAM广场"、"自由落体",但"风沙"指代的"封"+"杀",却让我猜了半天:刮风也好,沙尘也罢,与博客有什么关系? 

"上海滩35世"发一篇博文,题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不就是抢劫吗?》(2013-06-30 15:36:00),全文只有几句话: 
村里大爷问:什么叫城镇化建设? 

村委会的会计回答说:正腐花8万块钱将你家的2亩地征收,然后400万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再然后你儿子拿征地所得的8万块钱和他两口子攒下的8万块去交了首付,并当20年房奴! 

大爷听完后流泪地说:俺操他亲娘滴,操泥马不就是抢劫吗? 在这里,"操泥马",在别处常见的是"草泥马",似乎已经流行多年,而"正腐"一词,却是近年才流行开来。 

下面的表达,网民大概已经司空见惯了: 

龙英台的《DA江DA海1949》…… 
爱味味的《一虎八奶》…… 
民煮名博今日大多打不开…… 
他出事了,据说与民孕有关…… 
反对强拆!反对正腐与开发商穿一条裤…… 
放着世界各国证明了的民煮现正之路不走,非要一裆砖制和赌财…… 
谁是"龙英台"?谁是"爱味味"?

"民煮","砖制","赌财","正腐",应该不难读懂,而且,用同音字代替,倒也是传统,古代称作"通假"的,可是,眼下的这些"通假",用得是否太离谱! 

我总是跟不上形势,刚刚弄清"伟光正"的含义,转眼遇到了"畏光症"。什么意思?只有猜。 

网民为什么这样做?原因众所周知,就是要千方百计地逃避那些网路阻止上传的词。到底哪些词有碍上传,一直未见公布,如果有那样一个文件就好了,可是没有。于是网民就一个个像报刊负责人那样靠自己的理解和遭遇去理解和设定底线,结果就难免"扩大化",把一些可以自由上传的词也当成了有碍的词。比如,过敏、感冒、词语,连起来说就通不过吗?事情没那么严重,但有的博文却把它写成了"明敢词",有的则用了常用的办法,写成"敏*感*词"或"敏**感词"。真的这个词本身也过敏或者感冒了吗? 

这一切都很滑稽,却已经是我们的文化现实。相关部门也许应该后悔,当初不该引进因特网,不该让百姓在网络上乱发那些未经批准的言论。也许当时是还没有足够的自信,如果有更多的自信,或许应该坚决拒绝因特网,拒绝手机,拒绝向世界打开大门。这一步迈出来,的确带来了太多的麻烦,现在只能靠各种过滤软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和拦截那些包含"明敢词"的文字,让它无法在网上现身。 

公民表达思想和见解,需要用错别字,这是民族的耻辱!是时代的耻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