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Déjà vu,香港人今夏深有体会。
尤其是和一九〇〇年庚子之祸,有很多重复之处:譬如特首一人单挑全世界的勇气,堪比慈禧太后;各国领事商会接连出声,又被喻为“八国联军”。最令人熟悉的情节,莫过于民间不断散布的“消息”:什么示威者收钱上街,或者美国在幕后指挥行动,还有什么勾结外国势力,乱港殃民的头目等等。
一九〇〇年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开战,有少数官员拼死进谏反对,结果都不幸蒙难,他们的罪名便有大家十分熟悉的“勾结洋人”。
当时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相当于北大校长)的许景澄,曾长期在欧洲出任公使,因为熟悉洋务,也就脱不了“媚外”的嫌疑,面对嚎叫主战的权贵,他发出孤独的反对意见:要求保护使馆,严惩拳匪,以免“兆民涂炭”,一概被斥为邪说。
另一位袁昶,在德国公使被杀之后,主动为他收尸入殓。可是有官员要求开棺戮尸,将德国公使的人头,挂在东安门示众。袁昶反对,反驳他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结果因为“同情上国仇敌”而治罪。
许袁被杀当日,一如所料,北京百姓围观拍手,唾骂他们是“汉奸卖国贼”,“杀得好!”
八国联军取胜之后,特意为他们举殡公祭,围观的百姓见状,竟然得出结论:“看来他们勾结洋人是真的呢!”
不久,光绪皇帝诏告为五大臣“平反”,许景澄的灵柩得以回江南家乡安葬,据说到达上海的时候,士绅百姓空群出动,为他送葬致哀,沿路祭典,围观的人又说,看来他并不是二毛子呢。所谓的“民意”,还不是朝廷一句话,便整个翻盘了。
正义感,同情心,对于当年围观的老百姓,以及今日在网上散播谣言的人,竟然是属于无法想象的概念。他们的内心如此阴暗卑鄙,一丝光明都照不进去,他们想象不到,也理解不了,世上真的有人在乎公义,无论是热血的行动还是理智的声音,他们都用最坏的动机去揣测,而只相信阴谋论。
一百多年过去,这个老掉牙的剧本居然还有效,无非是因为“发展不等于进步”——这其实是很多人的盲点,他们总是以今日中国人穿西装吃西餐,住洋楼养番狗,会用手机上网,剪掉了辫子,放开了小脚,人人有温饱,岁岁发大财,来说服别人“我们进步了”。
当时许景澄和袁昶进谏慈禧太后,称她倚仗拳匪打击洋人的“屎桥”,是“千古之奇事,必酿成千古之奇灾”——再看今日的香港,他们这句话真是小看林郑月娥了。
尤其是和一九〇〇年庚子之祸,有很多重复之处:譬如特首一人单挑全世界的勇气,堪比慈禧太后;各国领事商会接连出声,又被喻为“八国联军”。最令人熟悉的情节,莫过于民间不断散布的“消息”:什么示威者收钱上街,或者美国在幕后指挥行动,还有什么勾结外国势力,乱港殃民的头目等等。
一九〇〇年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开战,有少数官员拼死进谏反对,结果都不幸蒙难,他们的罪名便有大家十分熟悉的“勾结洋人”。
当时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相当于北大校长)的许景澄,曾长期在欧洲出任公使,因为熟悉洋务,也就脱不了“媚外”的嫌疑,面对嚎叫主战的权贵,他发出孤独的反对意见:要求保护使馆,严惩拳匪,以免“兆民涂炭”,一概被斥为邪说。
另一位袁昶,在德国公使被杀之后,主动为他收尸入殓。可是有官员要求开棺戮尸,将德国公使的人头,挂在东安门示众。袁昶反对,反驳他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结果因为“同情上国仇敌”而治罪。
许袁被杀当日,一如所料,北京百姓围观拍手,唾骂他们是“汉奸卖国贼”,“杀得好!”
八国联军取胜之后,特意为他们举殡公祭,围观的百姓见状,竟然得出结论:“看来他们勾结洋人是真的呢!”
不久,光绪皇帝诏告为五大臣“平反”,许景澄的灵柩得以回江南家乡安葬,据说到达上海的时候,士绅百姓空群出动,为他送葬致哀,沿路祭典,围观的人又说,看来他并不是二毛子呢。所谓的“民意”,还不是朝廷一句话,便整个翻盘了。
正义感,同情心,对于当年围观的老百姓,以及今日在网上散播谣言的人,竟然是属于无法想象的概念。他们的内心如此阴暗卑鄙,一丝光明都照不进去,他们想象不到,也理解不了,世上真的有人在乎公义,无论是热血的行动还是理智的声音,他们都用最坏的动机去揣测,而只相信阴谋论。
一百多年过去,这个老掉牙的剧本居然还有效,无非是因为“发展不等于进步”——这其实是很多人的盲点,他们总是以今日中国人穿西装吃西餐,住洋楼养番狗,会用手机上网,剪掉了辫子,放开了小脚,人人有温饱,岁岁发大财,来说服别人“我们进步了”。
当时许景澄和袁昶进谏慈禧太后,称她倚仗拳匪打击洋人的“屎桥”,是“千古之奇事,必酿成千古之奇灾”——再看今日的香港,他们这句话真是小看林郑月娥了。